APP下载

以档案先行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2023-12-11龙游县档案馆衢州学院

浙江档案 2023年9期
关键词:龙游县商帮龙游

龙游县档案馆 衢州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各地的文旅融合实践也充分证明,文化赋予了旅游更加深厚的内涵,文化的介入和主导让旅游更具吸引力,让旅游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推动文化强县建设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龙游县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瞄准档案作为文化传承载体这一切入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文旅要发展、档案要先行”的理念,充分挖掘全县各类档案资源,积极探索档案工作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打响“跟着档案去旅行”特色品牌,推动全域文旅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书写“八八战略”龙游档案实践新篇章。

1 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地

龙游县始终把牢档案工作政治方向,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挖掘出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彰显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龙游历史》编撰工作,为红色旅游景点提供可靠的基础性党史资料,与衢州学院共建华岗文化研究博士创新站,推进华岗红色革命文化和思想的挖掘、研究和活化,建设了以“华岗纪念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为代表的革命史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庙下乡严村村(华岗纪念馆)——长生桥村(红军路、傅春龄故居)——沐尘乡双戴村、庆丰村、社里村(“千年豪岭古道”红军路)——沐尘村(龙南五烈士墓)——大街乡大街村(红军标语墙)”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之路。利用档案资料助力打造罗家乡“两山印迹馆”、泽随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习馆”、石墎村“龙南党建馆”、地圩村“龙游通体验馆”、红木小镇“党群综合中心”等一系列党建文化展示馆,全面展示了习近平同志2007年1月考察调研龙游农村工作以来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游乡村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有效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2 用档案探寻历史奥秘,打造千年古县体验地

龙游是浙江最古老的13个县之一,拥有2240多年的建县史和9000多年的文明史,县内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在传统村落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龙游县充分利用《龙游县志》以及各大家族宗谱等档案资料,利用一个个档案故事活化文物资源,不断放大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新优势。在三门源景区建设中,结合档案资料对“叶氏建筑群”中的戏曲砖雕等古建筑进行揭秘,深入寻根《三门叶氏宗谱》,从中发现三门源村建村距今1140余年的历史依据,从而实证三门源村为千年古村。在古村落“复兴”工程中,通过档案记载还原古村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代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形态加以改造提升。比如泽随古村自古就有“渔樵耕读”“翰墨丹青”的传统,墨香浓郁、书韵悠远,对此村里设立了古村书画中心、文化礼堂书画展览室、练习室、授讲堂等,通过举办主题书画展、书画采风创作等活动,培养众多书画爱好者,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也成功入选“全省书法村”,借助书法扩大了村庄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了古村落“自我造血”。在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专题打造龙游瀫、姑蔑古国等地方特色IP,以姑蔑文化为主干,串联地方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

3 用档案挖掘龙商精神,打造商帮文化展示地

龙游商帮是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县域名称命名的商帮。龙游商帮文化是浙商文化的精神源头之一,在全省大力弘扬浙商精神、出台“民营经济32条”等一系列亲商爱商举措的当下,进一步挖掘龙游商帮精神尤为意义深远、价值重大。龙游县从档案记载和文化印记出发,成立龙游商帮文化品牌打造和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龙游商帮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制定《关于龙游商帮文化品牌打造和推广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2024年)》,与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签订共建“浙江龙游商帮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推进龙游商帮品牌LOGO设计推广工作。从档案中充分挖掘龙游商帮文化串联起的商品、礼仪、建筑、历史、语言、服饰等众多元素,设立龙商码头书屋,打造龙商会馆,推出龙游商帮主题美食特产、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线路、主题民宿等,创作一系列龙游商帮主题戏曲、文艺作品、实景演出等,扩大龙游商帮文化影响力。将龙游商帮内容植入到“滋树堂”“傅氏大院”“戴氏民居”“项氏民居”等民居苑古建筑保护利用中,利用商帮故事活化文物资源。在溪口老街改造提升中,注重传承龙游商帮诚信经商的良好传统,将文化基因注入老街,通过景物与文化的融合,让大家更直观感受溪口作为龙游商帮发源地的独特魅力。龙游商帮文化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

4 用档案佐证农耕文明,打造世界遗产标识地

2018年8月14日,龙游姜席堰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姜席堰之所以能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除了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堰坝工艺技术之外,历代志书档案文献中的资料记载,是姜席堰申遗的“硬支撑”。馆藏的历代县志、民国档案和文献史料给姜席堰悠久历史、管理模式和作用功能等提供了极有力的佐证。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页页档案资料的累积,如一级级阶梯成就了姜席堰的申遗成功。明万历年间的《龙游县志》记录了姜席堰的建成过程:“姜村堰、席村堰,元至顺间达鲁花赤察儿可马兴筑。其水发源处州,由南源至十七都堤灵溪之水;分为二堰:上为姜村堰,下为席村堰,相距数百武。”历代《龙游县志》也完整记录了多次修护古堰的过程,以及姜席堰灌溉区的各类农特产品、水陆交通、文学艺术等,从侧面表明姜席堰显著改变了当地生活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运输、商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和兴盛。同时,龙游档案史志工作人员也全程参与姜席堰申遗全过程,承担了资料收集、文本编制、古碑复原、民俗文化调查等重要任务,在后申遗时期的景区开发过程中,有意识融入龙游水利史、交通史研究成果,把姜席堰打造成水文化宣传和水利教育基地,从而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5 用档案延续传统记忆,打造文化体验目的地

龙游县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全县拥有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如何将文保单位变旅游景区、非遗项目变体验产品,是摆在龙游县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此,龙游县发挥档案在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方面的支撑性作用,将档案资料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文化活动,统筹推进全省首批“文博强县”建设,打造南孔书屋、乡村博物馆、书画展厅、文化雅集会客厅等文化惠民场所,积极开展特色化文化惠民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基因解码,充分挖掘传统元素,融合当代文化和市场需求,完成19个重点文化元素解码,成为衢州市唯一获评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成果“优秀”等次名单的区县,龙游皮纸等3个项目获评优秀解码项目,发糕制作技艺、莲子酒酿造技艺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遗旅游商品。作为龙游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具有1400多年历史,龙游县积极搜集整理龙游皮纸制作相关史志资料,建设龙游皮纸博物馆,成为集制作体验、文化展示、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场馆,成为档案助力非遗传承活化的典型案例。

下一步,龙游县将进一步发挥档案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着眼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市场,坚持以档案文化建设为引领,不断拓展档案文化资源形成渠道,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建设方法,努力构建内涵丰富、种类齐全、独具特色、精品迭出的档案文化资源体系,让最具龙游特色的文化元素成为龙游旅游的个性标识,让最具“龙游味”的文化体验成为龙游新的网红打卡地,加快打造“诗画浙江 活力浙江”大花园核心景区的精品景区

猜你喜欢

龙游县商帮龙游
爱的表白书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给古丽的一封信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与教材“对话” 让复习 “精准”——从回归教材视角谈高三数学复习“五部曲”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明清十大商帮
龙游县种植红肉蜜柚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龙游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