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行政区域协作的“嘉善样本”
——习近平同志对嘉善接轨上海工作的指导和关心

2023-12-11嘉善县史志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23年9期
关键词:嘉善县嘉善长三角

嘉善县史志研究室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三次到嘉善调研视察,不仅亲自指导嘉善接轨上海的具体工作,更为当地干部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习近平同志的指导和关心下,二十年来,嘉善始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在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先行先试、步伐铿锵,探索形成了跨行政区域协作的“嘉善样本”。

1 在探索中初显峥嵘

嘉善是精致的江南水乡,有“吴根越角”之称。虽然507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不大,但在习近平同志眼中,正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2004年2月5日,习近平同志把春节后调研的第一站放在嘉善。习近平同志首次调研嘉善的主题就是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他指出嘉善要全面落实省委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按照“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实现共赢”总体要求,具体做好“五个抓”,即抓统筹规划、平台建设、项目引进、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

接轨上海一直是嘉善人孜孜不倦追逐的梦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两地民间自发交流就已十分密切。进入90年代,利用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机遇,借助政府搭台、行政推动,初步形成了主动接轨上海的良好态势。2003年2月,嘉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新一轮“接轨上海、开放发展”行动,努力实现由自发接轨向自觉接轨,由硬件接轨向软件接轨,由窄领域接轨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接轨的转变。习近平同志的这次调研,为嘉善更好接轨上海找到了方向。这一年,嘉善加快了与上海的对接,吸取昆山等地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注重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转向世界500强、规模龙头型、科技型企业,邀请世界500强企业驻沪代表、上海旅游界专家、房地产商、超市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界人士到嘉善考察,组织《解放日报》、东方网、《长三角》杂志社等上海媒体记者到嘉善采访,编制《接轨上海第一站》《嘉善手册》和嘉善发展电视专题片等资料,推介宣传嘉善。

2005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第三次到嘉善调研视察时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点就是要求嘉善在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迈出新步伐。他指出嘉善要用积极进取的心态,落实好接轨上海的战略,既要承认上海的龙头地位,又要看到我们的独特优势。要利用上海这个平台,取长补短,借船出海。嘉善是接轨上海的第一站,要从全省的大局出发,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翻开全面接轨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的新篇章。是年5月8日,嘉善县委县政府出台历史上首个“借力”上海促发展的方案——《嘉善县2005年接轨上海行动计划》。也是从这一年起,嘉善开始积极与上海相关部门联系开展干部挂职工作,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强化信息沟通。还加强与上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各类园区合作,打造县域开放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省级嘉善通信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先后建立了上海自贸区嘉善协作区、中德生态产业园、中荷产业园,积极承接上海高端制造业、优质服务业外溢。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后,依然很关心嘉善接轨上海的发展。2008年,已到中央工作的他还把嘉善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在一次讨论联系点开展活动的主题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嘉善应重视城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问题,尤其是如何接轨上海。一个小县要和大上海对接,最重要也最有难度的就是规划设计问题。在随后的交通规划中,习近平同志更给予嘉善批示指导,为接轨上海指明了方向。2008年12月,已经担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专门就嘉善县交通建设作出批示,指出加快交通建设,对嘉善县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希望嘉善县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破解交通建设难题,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没过多久,2009年3月,他又在交通运输部上报的《关于支持浙江省嘉善县交通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交通部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帮助嘉善破解交通发展难题,积极探索区域交通科学发展的路径,起点高、思路好、措施实。希望你们继续同浙江省交通厅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各项工程,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两个月之后,首个部级县域交通规划方案《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出台。2011年12月,浙江首条赴沪省际公交(嘉善至枫泾)开通并运行顺畅。之后,两地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快形成网络化、开放化的道路网络体系,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如今,嘉善已经实现了与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工作圈,极大便利了嘉善和毗邻地区的经济和人文交流。

2 不是上海胜在上海

如何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各城市都在谋划和思考的问题。2013年2月,《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区域规划,也是浙江省继四大国家战略之后又一个经国务院同意的重大战略。嘉善牢牢抓住这一国家战略,在推进以上海为重点的区域合作、以上海为窗口的国际合作方面深耕数年。

上海在发展中需要更大的承载量、空间量,嘉善则需要以上海为窗口,依托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最终实现不是上海却胜在上海。2013年以后,嘉善依托上海创新资源建立上海人才创业园,形成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强化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嘉善如饥似渴地承接上海科技与人才的外溢,开展与上海高科技园区、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和科技部门等“六位一体”的科技合作,建立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善分中心、东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嘉善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构筑了“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嘉善”的合作模式。之后又在上海启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设立“科创飞地”。其中,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累计引进优质科技人才项目90个,获评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

在对接上海、补位上海的同时,嘉善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也有了深层转变,开始注重全面构建与上海互为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工业上当好“上海协作区”,大力实施“一号工程”(招商引资),招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符合嘉善发展需要的产业项目,全县90%的内外资直接或间接从上海引入,近年来还相继引进了喜力啤酒、和硕集团、立讯智造、格科微电子等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与复旦大学共建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浙江分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服务业上当好“上海后花园”,与上海旅游部门和相关机构加强合作,以古镇西塘5A级景区、云澜湾温泉等3个4A级景区为依托,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实现上海都市旅游向嘉善消费延伸,近年来全县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中有70%来自上海。在农业上当好“上海菜篮子”,围绕上海“餐桌经济”,借鉴上海金山廊下的经验模式,加强与上海农业部门、涉农院校的合作,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不断完善面向上海的农产品展销和物流平台,其中“五色”农业自2013年以来长期维持约25亿元的供沪农产品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指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时隔近两年,2016年3月《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嘉善县共建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的签订,让人们看到了嘉善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方面做出的切实努力。之后,嘉善又以“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与青浦、吴江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联动机制,就市场主体准入等协作重点达成共识,探索“受办分离”“跨区通办”“证照联办”服务模式,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开办服务区”,实现“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并行办理、快速办结”,进一扇门、办三地事。2019年7月1日上午11点,嘉善发出首张住所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企业经营证照。在上海开设公司是总部位于嘉善的歌斐颂食品有限公司布局大华东市场的第一步。仅仅花费两个半小时就拿到了这张“特殊”的营业执照,让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亮照”。他这样写道:“融入长三角,拥抱大上海,甜蜜你我他。”

3 从物理对接走向化学融合

如何让一滴水永不干涸,答案是融入大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组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同年10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新的探索已经开始。嘉善将联合青浦、吴江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更多地从“物理对接”走向“化学融合”,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真正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一条长长的太浦河,西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东注碧波粼粼的黄浦江,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紧紧串联在一起。2019年10月30日,三地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建立了以河长联合巡河、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河湖联合治理等五项机制为主体的“联合河长制”。至2022年底,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信用、公共服务等“八个一体化”,嘉善携手与青浦、吴江探索形成了112项具有突破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38项改革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其中“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口通办事项达1300多项、嘉善片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8500人次、118类电子证照实现跨区域自动关联调用,这些都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依托水乡生态基底,嘉善在北部规划建设面积43平方公里、核心区17.6平方公里的祥符荡创新中心,以田为景、以水为脉,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9.6%,环湖布局浙大绿洲、研发总部、国际服务等七大创新单元,同时出台科技、人才、金融新政2.0版,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名校合作共建高端科创载体。目前,集聚了浙大4大未来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由两位中科院院士领衔的祥符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入驻500多名研发人员。祥符荡科创动能越来越强劲,正在加速成为“嘉善的张江”“长三角的松山湖”。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嘉善还开展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工作,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上线统一的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系统,推动科技企业跨区域购买科技服务,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4万余台大型科研仪器,23台大科学装置等优质科技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共享共用。

一体化带来的获得感,嘉善人有切身感受。特别是在民生领域,嘉善先后推出“嘉童善育”“嘉学善教”“嘉康善医”“嘉城善居”等八大民生优享品牌,与华师大二附中、浙师大等7所沪浙名校合作,建设12所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县人民医院与浙大二院深度合作,实体化运作覆盖全部乡镇的医共体和5G智慧健康屋,联通37家沪杭三甲医院开展远程诊疗……2022年7月,长三角“敬老通”数字化改革应用在嘉善落地,为14.6万名老年人进行“数字画像”,实现示范区内凡持有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的老年人共享老年福利政策。从2021年至2023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已发布三批45项,涵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文化旅游等领域,覆盖示范区常住人口340余万人,嘉善人、吴江人、青浦人成为“一体化示范区人”。

2004年、2005年,习近平同志两年三次到嘉善调研,用“八八战略”这个制胜法宝为嘉善支招。之后,嘉善始终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从21世纪初的“13579”现象,即10%的嘉善人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企业配套或通过上海进入其他地区,50%的农产品销往上海大市场,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间接受上海影响进入嘉善,到2022年以全面接轨上海“第一站”为首位战略,初步形成50%技术创新协作、60%博士以上人才引进、70%优质教育医疗合作、80%重点企业产业链配套、90%招商合作的“56789”沪善融合效应,走出了一条小县大发展的路子。

猜你喜欢

嘉善县嘉善长三角
全国著名散文诗人采风创作活动在嘉善举行本刊主编应邀参加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班”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浅谈融媒体语境下的多视角创新——以《最奇妙的一日游 看砥砺奋进的嘉善》为例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嘉善县2014年蔬菜生产者价格形势分析
嘉善窑业与粘土资源保护
嘉善县“三导向”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