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数字化改革助力基层治理

2023-12-11常山县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3年9期
关键词:常山县档案馆预警

常山县档案馆

近年来,常山县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对标对表“两个先行”,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创新思维、塑造变革能力,适时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努力建成档案领域具有浙江特色、示范全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不断推动档案数字化改革服务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1 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只有抓好基层工作、打好治理基础,切实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才能不断增进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档案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息息相关,而档案服务基层治理,存在三个需要解决的难点:

1.1 政策“沉睡”,利用率小

基层治理往往需要历史依据、新旧政策文件作为凭证支撑。档案馆作为历史档案资料的汇集地,馆藏档案和室藏档案未完全打通,缺少对相关档案资料的系统性梳理,主动服务不够,没有发挥完整全面的档案资政作用。

1.2 机制“匮乏”,时效性差

维稳信访工作是基层治理的压舱石,而查档往往是相关人员上访前的重要环节,致使他们会在档案馆留下大量的信访相关信息和记录,合理利用这些档案数据对其他部门化解矛盾、基层治理是十分有效的手段。而档案部门与这些部门间缺少相关联动预警机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社会治理中的预警作用。

1.3 监管“低效”,透明度低

巡视巡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力手段。党委巡察想要了解各部门主责主业、决策部署、党的建设、选人用人等工作情况时,由于缺少针对性、系统性的信息化档案专题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调用相关纸质资料,一些信息查不到、查不准、查得慢,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出现固然存在其历史原因,但在目前已严重影响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档案应有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2 创新档案工作模式,助力基层治理

针对相关问题,常山县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独特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主动服务中心大局,基于现有常山县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高效智能、数字治理、多跨协同的“数字档案利用一点通”应用场景,力争实现服务中心精准化、服务决策智能化、服务百姓便捷化、服务机关协同化。

2.1 完善档案资源建设,形成政策智库

聚焦招商引资、民政、医保等企业、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联合相关部门,打破数据壁垒,通过馆室一体化平台抓取、互联网采集、网页上传等方式,实现跨部门、跨系统汇聚馆室档案及政府公开信息文件等资源,根据行业、生效期、事件、地点等字段进行结构化处理,精细化分类。依托“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浙政钉”等载体,实现政策库智能检索、消息订阅,目前为止完成14万条各单位文书档案标签归类,梳理汇总出政策类文件1500多条,极大地丰富了业务部门决策依据,累计提供政策依据服务1342人次,为政府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2.2 优化共享利用,提升公共服务质效

结合“省档案共享数据汇集”工作,依据标准结构,上传民生档案191449条,开放档案110742条,目前相关民生档案均可在“浙里办”App的“浙里档案”应用进行掌上查询。为档案服务“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中,一是靠前建立“一库集档”,收集、整理、汇总全县二轮土地承包档案595卷,著录卷内文件级条目25517条,建成土地承包专题档案数据库,上传土地承包档案数据25517条至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管理系统。二是靠前推行“一站查档”。对应下发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管理系统账号359个至村、社一级,试点村档案员可直接线上查阅下载本村土地承包相关档案条目与原文数据。2021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计线上查询利用500余人次。

2.3 建立双向预警机制,助力风险化解

搭建社会预警子场景,基于档案利用数据开展挖掘分析,及时为相关单位提供正向预警,以便其提早进行准备。同时,其他部门针对重要敏感事件节点或形势任务变化,预测到可能产生高频查档内容,及时向档案部门推送关键词形成反向预警。通过建立双向预警机制,各部门互联互通、双向预警、指数监管,彻底改变档案馆与各部门相互割裂、信息分散、各自为政的情况,实现社会风险的早发现,预警处置的快响应,部门联动的无障碍,仅2023年上半年就累计预警15次,化解社会风险点3个,大大提升政府部门分析社会风险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4 打造“一览无余”的监管场景,服务巡视巡察

搭建“服务巡察”子应用,按巡查工作要求,分七类建立巡察档案专题库。为每个巡察组提供了专门巡察账号,实现单位概况目录式翻阅、检索式查询,形成“高透明”“高效率”“低成本”巡察新模式,目前已服务县委巡察两轮,覆盖8个被巡察单位,总计提供利用巡察档案782卷、1520件,档案资料准备时间可从一周缩短到一天,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巡察效率,在“为党管档”中彰显了数字化档案力量。

3 巩固创新成果,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化改革应用“常山县档案利用一点通”的探索打造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借鉴可复用的数字化改革制度成果、数改组件等,也初步形成档案数字化改革治理保障与赋能体系、可信赖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体现档案数据治理的重大价值,为档案介入公共数据档案化治理提供方法论和路线图。下一步常山县档案馆将继续巩固创新成果,以档案数字化改革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3.1 创新监管重建,强化业务管理水平

全面梳理档案数据,并进行结构化处理,建立相关标签体系,如探索出台《巡察档案分类方案》《专题民生政策智库分类标准》等配套制度,形成可复用、可推广的行业档案数据处理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全省档案数据治理,使得档案数据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产出更多的优质数据,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县档案工作基础更扎实,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更精进,从而形成“档案数字化改革-基层治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2 强化系统观念,实现“精准服务”

着力建设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档案工作运用系统,对数字化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业务事项、指标、协同关系和数据项,形成四个体系、两张资源清单和两张流程图;充分融入数字化改革“1612”工作体系,加快推动档案核心业务数字化。开发全省档案工作智能监管应用,整合档案业务和资源数据,依托档案资源建设指数评价体系,推行档案工作指数化监管,为科学决策和档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项目建设,在进馆前,要求各单位内部档案按照《巡察档案分类方案》《专题民生政策智库分类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特色分析,建立各部门档案高质量数字化、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机制,从源头管控档案数据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实现档案数据的精准推送。

3.3 破除“时空”限制,践行档案为民

产出“政策智库”公共应用组件,供其他业务部门/系统调用,实现数字档案应用给全省赋能;通过“浙里办”“浙政钉”,将档案服务窗口延伸到家门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从现场查到掌上查,将精准匹配的档案服务窗口延伸至每一位群众的“手中”,为群众查档利用提供便利,提升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档案服务数字化、在线化。

猜你喜欢

常山县档案馆预警
学生作品展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常山县天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