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中医睡眠健康管理方案

2023-12-11李应东李智杰徐福平卢玉俊董欢欢刘福贵谭云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量表老年人评估

刘 玲 李应东 李智杰 徐福平 卢玉俊 李 莉 董欢欢 郭 帆 刘福贵 纪 可 谭云霞 杨 杰 周 黎 王 平

(1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4; 2 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430065; 3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730000; 4 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430010; 5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3,郑州; 7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恩施,445300)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联合国发布报告,2019年每11人中就有1人年龄超过65岁,预计到2050年,每6人中就有1人年龄超过65岁,80岁或8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2倍[1]。睡眠障碍是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曾有研究报道满60岁人群中,有50%以上的人存在睡眠障碍[2]。老年人睡眠障碍以失眠最常见。老年失眠不仅增加罹患肥胖、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认知障碍乃至痴呆等疾病的风险,而且增加事故、受伤等威胁健康或生命安全事件的风险。本课题组对老年人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分判定为失眠,发现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为56.28%。睡眠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失眠发生率,所以针对老年人失眠高发生率的现状,积极进行睡眠健康管理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尚缺乏老年人中医睡眠健康管理方案,有必要编制相关方案为老年人睡眠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维护老年人身体健康。

本方案是在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慢性失眠中医诊疗新方案及机制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编制,基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老年人睡眠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发挥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形成老年人中医睡眠健康管理方案,旨在引导老年人重视自我睡眠健康管理,为老年人、照护者、老年活动机构以及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老年人睡眠健康管理指导。

1 老年人睡眠质量评价

本研究在广东广州、甘肃兰州、湖北武汉开展,共调查老年人4 124名。以PSQI>7分判定为失眠,无失眠的老年人平均睡眠时间为7.10 h。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1 主观评价

1.1.1 睡眠满意度自评 睡眠满意度由老年人自我评价,本次调查显示,对睡眠满意的老年人为19.28%,睡眠一般的为60.74%,睡眠不满意的为19.98%。

1.1.2 睡眠量表评估 PSQI简便易行,是常用评估睡眠的量表,以PSQI>7分作为失眠的判断标准。本研究显示,老年人失眠发生率为56.28%,PSQI与睡眠满意度自评的数据对比,老年人失眠发生率高于睡眠自评不满意的比例,说明老年人对睡眠质量的要求较普通人群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SPIEGEL睡眠量表都是通用的评估睡眠质量的量表,可酌情用于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1.1.3 日间功能 以下量表是评估日间功能的通用量表,可酌情采用。1)疲劳: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可用于评估老年人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的程度。2)嗜睡:日间思睡者可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白天过度嗜睡状态。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衰弱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ADL指数量表(the Index of ADL)、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

1.1.4 智能评估 常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画钟测试(Clock Drawing Test,CDT),还可选用注意相关认知错误量表(Attention-Related Cognitive Errors Scale,ARCES)、数字广度测试(DST)、韦氏记忆量表(WMS)等。

1.1.5 中医体质辨识 采用王琦[3]教授开发的中医体质量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体质类型。有研究报道老年失眠与体质关系密切,气虚、阳虚体质易发生失眠[4]。

1.1.6 情绪状态 抑郁状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该量表评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焦虑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ous Scale,SAS),该量表评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如自评量表评估提示有焦虑、抑郁存在,建议找专业医生进一步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并给予专科治疗。

1.2 客观评价

1.2.1 体动记录仪 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简称体动仪,可以评估夜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根据记录的代谢当量、呼吸气流、心电、血氧等参数,综合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生理代谢水平。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受睡眠实验室的空间制约,佩戴者可自由活动,可以用于评估成人睡眠不足综合征[8],可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使用。本项目组课题五(慢性失眠临床检测评估及新技术应用研究)研发的BBS睡眠检测系统(Evaluation of Sleep Based on Body Signals),通过前期的使用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1.2.2 多导睡眠监测 如果存在严重的睡眠异常如打鼾、睡眠中异动或抽搐、严重失眠,建议到医院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能持续并同步采集、记录和分析多项睡眠生理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鼾声、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及病理事件,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

2 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因素

根据本课题研究及现有文献,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失眠患病率不同,SMITH等[5]发现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失眠的患病率较高,GULIA等[6]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本研究发现年龄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失眠风险随之增加0.04倍,这与现有文献研究一致。

2.2 季节

北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失眠的患病率与季节有关[7-8],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发现老年失眠发生率最高的季节是冬季,为67.3%,发生率最低的季节是夏季,为44.6%。

2.2.1 生活习惯 作息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律的作息是良好睡眠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发现作息习惯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老年人最常见的作息模式都是早睡早起,占55.29%,后面依次是早睡晚起,占22.41%,晚睡早起,占13.93%,晚睡晚起,占8.37%。其中晚睡早起作息模式发生失眠的风险最高,是早睡早起模式的1.848倍。还有其他研究报道,抽烟、饮酒、吸毒、赌博、睡前进食、睡前较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睡眠质量[9-11]。

2.2.2 衰弱情况 有研究报道,衰弱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12]。老年人多虚,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存在衰弱的占77.64%,轻度衰弱的失眠发生率是无衰弱的1.864倍,中度衰弱的失眠发生率是无衰弱的2.549倍,中重度衰弱的失眠发生率是无衰弱的3.347倍,重度衰弱的失眠发生率是无衰弱的10.608倍。

2.2.3 体质量指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与失眠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因果关系[13]。本研究也发现,肥胖的失眠发生率是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1.743倍,BMI正常是老年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

2.2.4 锻炼情况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睡眠质量与锻炼情况相关,锻炼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不锻炼的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是锻炼的1.238倍。

2.2.5 地区 地区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中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不同,如太原地区患病率为67.2%[14],南京为43%[15]。本研究发现湖北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为78%,广东为33.7%,甘肃为56.8%,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性有关,也可能与调查当时的社会因素、调查方式有关。

2.2.6 情绪 有研究报道焦虑和抑郁与失眠之间存在双向关系,更高水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与更严重的睡眠障碍相对应[16-18]。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

3 老年睡眠健康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总睡眠时间会相应的减少,老年人适宜的总睡眠时长为6~8 h[19],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失眠的老年人中睡眠时长<6 h的占7.3%,睡眠时长为6~8 h的占76.5%,睡眠时长>8 h的占16.2%。

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补充并积蓄机体所需能量,还可以提高免疫力,保护大脑功能,延缓衰老,预防和减缓认知障碍。

3.1 作息时间管理 1)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提倡子时(23:00)前上床睡觉。2)避免午间睡眠时间过长,时长以30 min内为宜。3)顺应四时之道,春季早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晚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

3.2 就寝习惯管理 1)午后避免浓茶、咖啡、烟酒等摄入,适量饮水。2)睡前避免剧烈的运动和紧张的脑力劳动。3)睡前不宜观看恐怖片或场面激烈的影视剧。4)睡前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5)避免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等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3.3 睡眠环境管理 1)卧室维持适度的安静与阴暗,保持关灯睡觉的习惯,卧室主色调可选择白色、淡黄或淡绿,选用隔音窗帘或智能调光窗帘,避免噪声和光线过早射入卧室。2)卧室保持干净整洁,勤打扫、勤通风,温度控制在18~26 ℃为宜,气候干燥时可用加湿器保持卧室一定的湿度。3)被褥、枕头等寝具要舒适,适时换洗,经常晾晒,保持清洁。4)枕头厚度以肩高为宜,软硬适中,避免颈椎过度弯曲和呼吸阻塞。

3.4 适当运动 1)结合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如散步、快走、乒乓球、广场舞等。2)提倡长期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每周锻炼4~5次,每次30 min。

3.5 情绪调节 1)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思想,避免负面情绪或消极思想暗示。2)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丰富日常活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3)学习排解不良情绪与压力。4)必要时可求助精神心理科专业人士。

3.6 基础病干预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帕金森病等,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病,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3.7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研究报道,中药足浴熏洗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20],阳虚质老年人可选用桂枝、肉桂、川芎、巴戟天等;阴虚质可用麦冬、琥珀粉、首乌藤、生白芍、合欢皮;气郁质老年人可选用柴胡、香附、焦栀子、郁金、石菖蒲等[21]。

3.8 香熏 香薰是一种简单的外用疗法,利用穿着将芳香药物佩戴在身上,通过呼吸道吸收挥发的气味,发挥疏通经络、调节气机的作用。香囊应用的药物以芳香类为主,常用的有藿香、苍术、玫瑰花、桂花、石菖蒲、艾叶、陈皮、丁香、佩兰、合欢花等,临床可根据季节及症状选择,推荐玫瑰花、合欢花、石菖蒲、远志配合檀香、沉香、薰衣草等芳香药物。

3.9 推拿 推拿是通过推、拿、捏、揉、点、扌衮、拍等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腧穴等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缓解或治疗病症的目的。王菁等[22]通过观察中医推拿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发现其既能改善睡眠质量又有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推荐采用轻柔手法按摩印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百会、神门、太阳等穴位,初次按摩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10 中医功法 中医功法是以阴阳五行、经络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传统疗法,具有调畅气息、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23]。中医功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等。太极拳虚实、开合、动静结合,调和阴阳。五禽戏效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训练时应当“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八段锦分为坐式、立式2种,亦为动静结合之法,既能体现动作舒展优美,又能祛病健身,休养生息。有临床研究表明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能提升睡眠质量,并且具有简便易学、无不良反应、经济的优点[23-25]。课题组研究显示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可改善睡眠[26],推荐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中医功法。

3.11 音乐 舒缓的音乐能让人宁心静气,心态平和,使人的情志得安,心神得养,从而改善睡眠。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属五行,乐器的角、徵、宫、商、羽,亦分属五行,故“五音”对应“五脏”。合理使用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脏腑气机,使心神安宁。有临床研究表明,音乐能辅助睡眠,改善睡眠质量[27-28]。使用音乐疗法对音乐类型的选择因人而异,烦躁焦虑者可选听悠扬、沉静的音乐;抑郁沉闷者可选听欢快、舒缓的音乐。

3.12 食疗 饮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睡眠,适当的食疗可以调节身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1)避免过饱、过饥。2)饮食清淡,减少或避免高油、高脂、辛辣肥腻食物。3)脾虚者,可服用茯苓、白术、薏苡仁、山药以健脾。4)湿重者,可服用赤小豆、薏苡仁、荷叶、茯苓、冬瓜以祛湿。5)痰浊者,可服用陈皮、紫苏子泡水饮用。6)气虚者,可用黄芪、人参、西洋参等泡水代茶饮。7)血虚者,可食用阿胶、大枣、红糖。8)气郁者,可用玫瑰花、百合、郁金、合欢花等泡水代茶饮。9)火旺者,可食用苦瓜、莲子心等。

4 结语

老年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同时老年人常有多种基础疾病存在,二者相互影响。睡眠健康管理不仅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而且还有助于基础疾病的控制。课题组基于中医理论,依据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睡眠医学领域新近的研究文献,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睡眠健康管理方案,旨在为老年人睡眠健康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量表老年人评估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评估依据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