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实现“体育共富”

2023-12-10耿明峰

杭州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场馆体育产业

文|耿明峰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的点燃颠覆了传统方式,由原有的单个火炬手变成了万众参与、虚拟与现实数实互联,全球超1 亿人成为“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使全民参与到点燃主火炬的体育活动中。回归体育本身,就要倡导全民健身,乐享生活。杭州已在盘活城市“金角银边”空闲场地、扩大场馆惠民开放、探索建设城市“10分钟健身圈”上取得一些成果,但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还有些许差距。

国内外全民健身与“金角银边”空间案例分析

铁路走廊与城市生活相结合,打造综合型体育公园。铁路是连接城市间的“大动脉”,而铁路沿线环境更是成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澳大利亚墨尔本Sky Rail、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剑桥Danehy Park 和迈阿密州的The Underline,将从前无法使用的铁路枢纽旁的绿化杂草区域改造成适合居民运动的走廊,无缝接入城市环境。走廊长达数公里,依附于铁路轨道,修建材料多来源于之前拆除的铁路线和火车站,贯穿式的设计形成了标志鲜明的体育公园。公园激活了区域以邻里、地方和社区的特色节点,为沿线社区提供了娱乐场所、集会场所、休闲座位、种植场所和健身站,如篮球场、棒球场、攀岩、滑冰、户外健身设施等,以补充社区传统体育和娱乐设施的不足。到公园的游客不再单纯满足于对景观的欣赏,更多的是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当中。将景观与体育设施组合在一起,成为体育公园及休闲系统的新理念。体育公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和美国体育休闲重要设施,深入地服务并影响着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体育与社区商业相衔接,打造新型体育商业综合体。日本大阪森之宫Q's Mall、新加坡的淡滨尼天地、阿联酋迪拜的Sport Society都是各城市的TOD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体育、零售业和大健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辐射周围20 万至100 万人不等的体育综合体。通过物理空间、内容需求和传播对象三者建立精准链接,实现了对体育场地和客群商业需求的准确定位,充分盘活了体育场馆资源、体育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了符合都市消费和运动健康理念一体化的综合主题商业体。

街道和社区闲置空间充分利用,打造街区运动角。城市公共用地空间少,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利用好城市“边角料”,成为城市空间再生的重要手段。成都市高新区石羊街道盛华社区街角、上海市普陀区中环路的云岭西路至苏州河段的桥下空间等,利用桥下空间、河道空间、地下空间、屋顶空间等“剩余空间”,以“运动+健康”为主题,打造了篮球、乒乓球、冰壶、排球、飞镖等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社区运动角”公共设施项目。街区的便民服务和设施条件构建了集健身、休闲、学习、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场所,充分发挥了运动角集老中青运动项目为一体的优势,为居民提供常态化的运动健身服务。

政府与社会资本强强联手,打造社区体育公园。南京河西金鹰西侧高架桥下体育场地、重庆东岳体育公园、杭州余杭中泰运动公园等,通过对周边绿地及闲置场地进行改造,与生态园林相结合,打造成一个全龄型体育公园。在实际运营中,政府给予场所政策扶持,在投资者有一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保持体育场地公益性的对外开放时间。这种“三赢”的运作模式,不但增加了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还鼓励和扶持了优质民营企业,推动了本区块乃至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更体现了公共体育场所的公益性。

后亚运时期,杭州打造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后亚运时期,通过合理规划、运行、引导和维护亚运场馆和城市闲置地块,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具有品质和特色的运动场地设施,是杭州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成为“国际赛事之城”、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共富”的重要抓手。

合理规划运营亚运场馆,让群众“多用”健身设施。后亚运时期,在不影响正常的场馆文体赛事活动之外,应扩大施行所有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和对外出借,建立场馆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后亚运群众参观体验和研学活动,定向开展民众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培训;整合场馆资源,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弥补场馆周边社区健身场地不足;举办业余赛事,检验场馆功能,提升后亚运热度。

科学引导维护城市闲置地块,让群众乐于运动锻炼。杭州已经制定了《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导则(试行)》和《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政策文件,应厘清体育场地“在哪建”“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之后“谁来管”“怎么管”等重难点问题,形成工作责任制闭环。国外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案例,给予杭州继续深化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很好的启示。其一,应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定为吸引居民来此运动休闲的“目的地”,并将多个“目的地”整合串联,满足民众多样化运动需求。其二,在场地建设上,可结合当地文化,融入现代、时尚、潮流的运动元素,外观新颖,色彩鲜明,打造成各具风格和底蕴的体育文化“口袋公园”。其三,在场地建设前,充分征求周边居民意见,考虑周边居民年龄结构特点,如年轻人口集聚区可配置篮球、足球、网球、飞盘、瑜伽等场地,育龄人口集聚区多配置亲子和儿童友好活动设施,老龄人口集聚区可配置基础健身器材、乒乓桌、棋桌、长椅、无障碍等设施。其四,在场地的管理和运维方面,应作好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市场、群众三方合力,避免一些场地和设施因无人维护而荒废弃置。

创新发展体育产业,让群众“携同”体育共富。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后亚运时期,创新发展体育产业和人才服务,是杭州维持品牌竞争力、实现亚运城市品牌效益转化的重要一环。要推动体育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共同兴办体育赛事,扩大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体育特色乡村,实现群众“体育共富”。以淳安为例,淳安是杭州亚运会承担赛事最多的比赛地区,包含铁人三项、马拉松游泳、山地/公路自行车等赛事。淳安县有自行车原料生产、船艇制造等企业,为亚运赛事的充分准备提供了本地支撑。连续6年在千岛湖举办的STC 大铁联赛千岛湖大铁113铁人三项赛,更是采用“政府支持、本地企业服务商运营,文体融合、产业落地,本地商业品牌IP 化”的模式推动。未来,可以本地企业、文广和旅游集团为运营主体,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提升淳安的体育品牌效应,引入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品牌,推动淳安体育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公路运动专业化和业余俱乐部联赛常态化机制。

做好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让人才“孵化”新兴产业。一方面,成立杭州体育产业协会,联动体育专业院校,体教融合,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支撑。如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注重运动员的技能提升与素质培养,为国家输送体育竞技人才,迄今已培养出奥运冠军罗雪娟、叶诗文、陈雨菲等。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是培养“三棋一牌”人才的智力运动管理中心,“三棋一牌”是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体育的延续,正逐渐成为全民智力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培育、推广、拓展攀岩、拳击、电竞、击剑等新兴小众体育运动项目,提供政策吸引此类运动产业管理人才来杭留杭,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通过承办国际、国内专项赛事,培育扩大小众运动粉丝群体,不断提升杭州“国际赛事之城”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场馆体育产业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场馆风采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