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运用思考

2023-12-10徐尖斌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管理

徐尖斌

一、前言

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传统的财务预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科学应用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企业按照预算管理的工作特点,构建完善和优化的管理会计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价值,保证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分析

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特点,收集相应的预算数据信息,完善预算编制方案和执行体系,以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为基础,准确进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管理依据,同时,还能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企业经营生产等环节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从本质层面而言,企业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战略预算管理,以企业战略目标资源组织环境为基础,制定完善的预算方案,按照战略目标的达成要求,合理分配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时,企业预算管理还需以业务的特点、各个部门工作特点等,严格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工具作用,促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效果

企业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方法单一落后,难以准确进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不符合要求,预算执行缺乏准确依据,不利于各类资源的良好配置和成本的合理控制。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运用管理会计,就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效果。首先,管理会计具有预测职能,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准确分析和研究企业运营环境因素。例如,采用本量利分析的工具、作业成本分析工具和平衡记分卡分析工具等,准确研究企业运营环境因素,深入预测企业成本支出趋势、未来的利润水平和现金流量,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依据。其次,管理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支持功能,预算管理人员采用管理会计工具,可生成多元化的成本控制方案和预算管控方案,为企业决策部门提供最优的决策依据,使战略部门能够按照预算数据信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调整。最后,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考核评价功能,预算管理人员采用管理会计工具,可通过平衡记分卡等形式,准确评价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详细研究企业每个部门预算执行的问题和工作的不足,便于按照预算执行问题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和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完成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管理会计工具,能够提升整体的预算管理效果和水平,促使各项预算工作的高质量和标准化实施[1]。

(二)有助于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指的是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遵循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和全程监控的原则,能够使预算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合理,覆盖于企业的经营生产、投融资和所有的财务工作,提升预算工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目前,部分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的工具不良,很难确保预算工作的全员性和全程性,而且在预算工作中,采用管理会计工具,就能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例如,预算工作中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可准确研究分析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项预算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等,为全面预算工作中的预算计划和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调整和考核等提供帮助。预算工作人员采用管理会计工具,能够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预算的内容,事前通过管理会计的业务和财务融合,准确分析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提前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预算风险问题,事中利用业务和财务的融合方式,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及时发现预算偏差问题,合理进行预算执行的规划调整,事后归纳总结经验,对后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改良优化,以此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主要因为管理会计强调业务和财务之间的融合,涵盖于业务领域和财务领域的工作内容,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前瞻性和完善性的数据依据。同时,管理会计将业务和财务部门整合,还能使企业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提升预算管理的全员性,为全面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2]。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目前,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管理会计人才,难以全面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不能确保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标准化实施。因此,建议企业组建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强化培训力度,确保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应用。

(二)建立管理会计组织机构

建议企业将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基础,组建相应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确保能够将管理会计在预算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一,建立关于预算管理方面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将委员会当做是预算工作的决策部门,承担预算统筹规划和管理的责任,安排业务和财务部门的领导人员参与委员会工作,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方案和工作模式,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够和业务、财务部门的战略目标一致。与此同时,委员会还需承担企业重大经营计划预算指标、普通经营工作预算指标的审批工作,对预算申请进行审查和研究,准确分析财务预算方案内容和预算核心指标,一旦在审批过程中发现预算方案或是核心指标存在问题,必须严格进行处理;其二,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担任管理会计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落实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计划和制度,承担日常预算管理的职责,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合理进行预算测算分析,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调整等工作,将各类预算工作的执行信息等上报委员会;其三,对于所有组织机构的成员,都必须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按照工作标准和规范要求等,规范性完成各项任务,提升管理会计工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3]。

(三)强化人员的培训力度

由于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管理会计,强调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相关组织机构中也存在业务和财务部门的人员,业务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和专业知识,很难确保预算参与的专业性。因此,企业应重点进行管理会计组织机构人才的培训,利用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培训方式,培养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专业性和标准化完成管理会计任务。首先,制定完善的理论知识培训方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或是微信平台等为管理会计组织机构的人员发送相应理论信息,使组织机构所有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掌握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应用的前沿理论知识,丰富知识架构,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定期开展实践演练和技术培训活动。模拟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情境,锻炼工作人员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能力,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管理会计人员科学合理完成任务,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还能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满足当前的工作创新发展需求。最后,由于目前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方面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开发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使预算信息准确采集、共享和分析处理,因此,建议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期间重点培养管理会计组织机构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方面、软件方面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培训活动使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预算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

(四)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相关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工作制度,使管理会计组织机构在参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按照制度的要求提升工作规范性,有效预防出现的问题或是不足。

1.制定流程制度

企业应制定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控方面的流程制度,首先,要求管理会计采用平衡记分卡,将企业的预算工作和战略规划相连接,预防出现预算工作和战略规划脱节的问题。借助平衡记分卡进行战略目标分解,合理设定相应的预算指标,构建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工作体系。例如,通过平衡记分卡进行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为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维度,科学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值的设定,同时,要求所采用的平衡记分卡能够覆盖于企业的各类业务领域,量化相应的预算指标;其二,完成预算指标的设定后,需要采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指标体系的考核评价,准确掌握预算执行的状况,为预算指标的调整提供助力。例如,企业内部运营方面的预算指标,调整成为产品合格率和成本费用率等,学习成长预算指标,调整为信息安全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这样在合理进行预算指标调整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全面预算为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服务;其三,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制度制定方面,还需要管理会计人员科学合理完成预算编制任务、预算执行任务、预算调整和考核评价任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人员全面参与,全程进行预算的控制,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

2.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建议企业按照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和具体特点,制定管理会计工作的责任制度,明确组织机构成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分解预算编制方面和执行方面的责任,定期开展考核评价活动,考核每位人员工作的贡献度和工作问题。根据考评结果落实奖惩制度,使管理会计人员在接受惩罚或是奖励的过程中,都能提高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责任感,增强全面预算工作的落实效果。

(五)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审核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需重点制定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核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1.预算编制审核

首先,企业应安排专业的审核和审查人员,分析管理会计工作中预算编制的情况,准确审查预算编制之前的准备工作、预测模型的构建、预算计划内容等,明确分析管理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将企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机整合,利用预测模型准确预测企业各部门的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完成相应的编制工作。其次,在进行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中,需审查分析预算指标的情况、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和完善性,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专业审批,审核人员的深入审核,及时发现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预算编制信息问题、编制内容问题的建议,从而发挥审核工作的价值。最后,在预算编制审核期间,应准确研究各项编制内容的情况,详细审核和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和企业战略目标相脱离、是否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通过相应的审核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完善性。

2.预算执行审核

企业管理会计在预算执行方面,也必须严格进行预算执行的动态性监督和审查分析。首先,为企业各部门发送预算编制的文件,细化分解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责任,使每个部门都能明确自身的预算执行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同时,管理会计工作中通过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预算执行的计划内容,保证预算执行效果。在此过程中审核人员需要深入审查和审核分析预算执行计划情况,提出完善和优化预算执行计划的建议措施。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对比分析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内容,审核预算执行偏差的调控效果,以此为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支持。

(六)明确管理会计工作原则

企业在预算工作中采用管理会计工具,应重点遵循相应的工作原则和要点,保证每项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化实施。例如,遵循战略导向的基本原则,以企业的战略达成为目标,完善管理会计过程中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案和执行方案,为企业达成战略目标提供保障;遵循业财融合的基本原则,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良好融合,合理采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通过业务和财务的有机整合,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遵循成本效益性的原则,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完善成本预算管理方案,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促使企业效益的良好发展;遵循适应性的基本原则,在预算管理中运用和引入管理会计期间,应综合分析企业的预算特点和实际环境,考察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应用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方案,确保管理会计能够适应企业各项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因为管理会计工具或是方法缺乏预算环境适宜性,难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另外,需要遵循信息化的要点,采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提升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促使预算管理效果的提升,还能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良好落实提供保障。因此,建议企业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期间管理会计的应用,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制度和责任制度,强化预算编制环节和执行环节的审核力度,明确具体的工作原则和要点,确保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和标准化开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