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2023-12-10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新桥街道中心校左勇

大众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文 | 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新桥街道中心校 左勇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课堂教学评价需要重新定义,以前单一的结果评价已经阻碍了评价的公正性,于是多元评价就需要走进教师视野。特别对“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的践行进行评价,让“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真实落地,评价不但要对老师进行多元评价,还要对学生教学多元评价。不但要对课堂教学知识教学评价,还要对知识的生成性进行评价,这种多元评价会有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真实践行“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的育人机制:让所有的孩子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成就所有的孩子不一样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2022年对中小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要融入核心素养,更要实施多元评价。

可是我们老师一直坚持“定量化”方法进行,只要评价标准一旦确定,就在课堂上收集评价信息,最后得出评价结果。今天,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发展性的多元评价,他强调关注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升,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强调师生课堂流量,照顾个体差异等特征。因此,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的理念与观点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课的依据,更是能帮助被评价者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纵观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虽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评价还是缺乏科学性,评价的水平也比较低,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许多老师对评价的意义和课堂教学评价在教育过程、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基本上的评都是出于初级水平的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指标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撑和缺乏科学性。

其次,在一些科研力量较强的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很好发挥引领作用,从事实践评价的教师没有接受评价方面的训练,对评价研究难以深入开展。

再次,老师们在评价工作上没有得到统筹规划的组织。都是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可是这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评价的全面展开,主要表现为:课题与课题之间没有交流,基本上都是封闭的,无法探讨课题中带有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研究人员过于集中,许多课题在研究力量上出现了浪费,或者课题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为此,研究应采用从点状走向片状,从散点走向统一,制定研究新体制,合理有效地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不可缺失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元作用,从整体调节、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力保障教学活动的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检验,是研究判定教学效果方法之一,是判断教学是否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它是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

其次,诊断教学问题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己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把问题提前解决。

第三,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最明显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对学习时间的分配,都要受到评价内容和标准诱导。同样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确定也要受到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全面反应大纲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评价所发挥积极的、有益的作用。

最后,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进程进行实时调控,它是教学评价功能和作用的表现,它对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速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调整。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让教学活动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这就是教学评价所追求的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教学评价的范围。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往往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对不同的要素进行评价。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学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与学的成效。最传统的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结果的评价其实就是总结性评价,它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还有一般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等。教学结果的评价可以帮助从整体上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判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情况。

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只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及时评价,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才能及时提供调控信息。因此,只对教学结果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处于动态过程中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才能及时得到诊断性的评估,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他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习成绩的考查与讲评等一系列具体行为,行为不同,评价的着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比如对备课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深度钻研了教材,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进行合理分析与设计,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方案。

第三,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评价中人们最容易忽略的,许多老师只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用学习结果的评价来代替对学习行为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不但不科学,更影响了评价的功能,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就行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样和富于变化,既对教师行为有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教师的就行行为,所以说教学是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

1.教师主张的评价

教学主张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是一个优卓越教师长期专研的结果,它在教师长期的、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提炼,最后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决定教学效果,教学主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课堂里的一切教学活动教师都在围绕着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

2.教学思想的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全新的,教学课堂改革是传承之前的中外的优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当下国家对人才要求的顶层设计,把教育的方向重新调整,教育方向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落实最终落脚点是在课堂。在课堂里,教师必须做到都“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课标)”、“要全面把握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听课、评课,就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教学评价:

(1)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育人,于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必备的要素。

(2)教学:教学一般的教师认为是单一的,只是教师针对学生,其实“教学”是“教”与“学”统称,两者之间是“平等、和谐、互动”的,所以教师必须妥善安排。

(3)知识能力:知识和能力是两个方面的要素,知识是探究的内容,能力是在知识的探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方法,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需要具有创新性,而且还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4)课内课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学知识要从生活中获取,探究了的知识结果又要运用的生活中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把学习、实践、创造有机联系起来。

3.教师教学素养的评价

课堂教学素养就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实际是教师的风格,它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即:教风教态,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语言的运用、传统教学的传承与现代教学的应用、学科核心的把握和学科评价的准确、组织教学和知识迁移等。总之教师要体现“严谨灵活”的原则。

4.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评价

教材是由国家编写委员会编写与审定,从某种意义上代表国家的意志。国家教材还拟写了相应学科的《大纲》或《课程标准》,而灵动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就是《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体体现,灵动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要求是否恰当,它与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教学内容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有目的的通过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手段,充分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的内容并将它运用到生活。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智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本学科内的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学科外的素养,通过跨学科联动,教师把课堂开放,进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及科学精神和品质。于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要注意把握者两个方面:课堂要注重所教内容的知识必须系统性;全班不同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的认知与操作;注意知识的科学原则、问题要富于逻辑性,同时还要和学生生活能紧密联系。

6.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灵动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由课堂的教学思路决定的。灵动教学的教师要求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探究环节有条有理,还要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情感真实,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其实灵动教学的教师对课堂具有灵动驾驭能力,而且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当然,课堂结构有整体的结构和局部结构,层次鲜明,过度自然。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对学科知识的准确把握,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极致。

7.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评价

灵动教学课堂在效果上要看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度,更要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教师对时间的运用把握,还包括学生负担的轻重、教学卫生的好坏。

对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分析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注重学生“四基”“四能”的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部分学生的深度学习,只有这样,个性化的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

行为是人外在的表现,时间有长有短,而对行为的评价又具有即时性,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评价在课堂评价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可是老师们常常忽略此评价,或者对学生课堂行为评价无意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许多,有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的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在评价中,我们要激励具有正能的学习行为,干预负能的学习行为。

(1)对学生听的行为评价

听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生命所赋予的权利。对课堂学习中的一种行为,听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听老师的引导,又要听同伴的议论,所以,学生的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他是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只有听,探究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所吸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提升,过程和方法才能迅速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受到影响。

学生的听不是单一的,他是心理活动的外在的表现。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听是指学生对课堂上一切和教学相关的事物和对象,以及周围的一切。对学生听的评价实践就是对学生专注力的评价,大多从表现在神态、情绪、语言等方面。所以在评价时往往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果、过程与方法的熟练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方面进行。

(2)对学生记笔记的行为评价

首先,记笔记是学习的又一补充,是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发展又一途径,同时又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科技飞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已经多元化,教科书的更新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是教师在教学时都根据各地各地实际情况对教科书中的教学材料进行了适当的重组,把最新成果和新的国家大事介绍给学生,从而让教材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就超出手里有的教材内容。

其次,记笔记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课堂的整体容貌得到提升,特别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讲,对其注意力集中更是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要记就要写,而写本身就是机械性的记忆,他有思维的成分,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除了写外,还常常用画、圈、点以及摘录和眉批等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所以说记忆的基石是理解,理解能增强记忆。

第三记笔记能对学生的学习进修监控,从而提升自学能力。学生在记录时实时跟上老师的节奏,同时在无意识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思维的实时更新与调节,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应用,将杂乱无序的思路理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把学生是否作笔记作为行为评价的重要一环。

(3)对学生合作行为的评价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围绕探究的知识进行讨论,从而对知识进行构建。

不过,在合作行为发生之前,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人数不易过多,而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还要好中差结合,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教师把问题情境抛出后,要求全班各学习小组的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中要以基础薄弱的学生优先发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小组汇报、补充,最后教师教学点评。

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一环,组中差生优先又是提升差生能力的有效路径。

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这一流程,同时采用运用评价记录卡的形式。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引领,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有进步的学生,哪怕一点点,都要提高评价,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评价知识学习的效果

知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更是课堂学习的任务,知识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小学数学“灵动”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留存在自己的大脑,成为个体的知识。以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为背景,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借助预设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所学的知识推向学习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习惯、意志、情感等,让非智力向智力因素发展。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出现了差异,就在于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智力很重要,可是它需要非智力因素作为基础。

教师在评价策略中,不能以知识获取的多少进行评价,更重要的评价应该是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以此为基础,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言行并用引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对学生适量、实时评价,让评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就是科学评价,促使学生进步。

(2)评价技能掌握的水平

基本技能是“双基”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课程目标的内容。技能与知识和能力不同,技能强调事情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度、以及速度,以行动的方式呈现,要求具备相应的熟练程度。

在学习数学“灵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中,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就成为了评价的核心。知识学了还要能熟练运用,由局部结合成为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将系统的经过分解进行掌握,然后又回归系统,经过多次磨炼而熟悉掌握,从而消除心理障碍,不论语言表达上,还是阅读技能上,也不管是问题提出能力上还是操作能力上都是灵活而准确,表现得十分熟练,才是完成学习任务。

(3)评价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逐步养成的,是与个人需求相适应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就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温故而知新,书写作业,听课等习惯。其实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发展,就得从非智力因素评价入手。可是许多老师在评价中就忽视了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单一而不全面,评价的语言没有变化,评价的主体也单一,为此,小学数学“灵动”教学评价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作为又一评价,旨在让老师对学生评价时科学合理,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时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对好的开始循序渐进评价,对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还要及时强化,助力习惯的定型。

俗话说: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听起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教师不但要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更要求老师改变评价方式,从重智力因素的评价转为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的多元评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让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