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素材积累 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2023-12-09江苏省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张世琴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张世琴

思想是作文的灵魂,素材是作文的血肉,教师注重学生思想的创新是提高作文核心价值的关键。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深邃的思想,更需要丰富的素材支撑观点。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素材积累,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意识,掌握素材积累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开展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语文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指引学生围绕作文主旨开展优秀例文的解读,实现素材的积累,学习素材描写的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为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素材意识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在于思想的深度,更在于论述的逻辑和论证方法。写作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难以拓展思想的深度,无法采用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意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培养素材意识。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以本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为指引,实现爱国主义文章的写作,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制作微课视频,以丰富多彩的动画形式重温将相和的基本内容,通过优秀例文的展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内心深处拥有一个自我衡量的标准,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怎样的结构、思想和素材,意识到素材的丰富和恰当对写作的重要性,培养素材积累意识,从优秀的例文中汲取营养。

素材是作文内容丰富与否的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然要帮助学生构建素材积累意识,使其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实现素材的有效记忆,从而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话可说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这是所有作文练习最基础的前提。

(二)实现素材解读

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素材论证核心思想,这是素材应用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需要着重把握的部分。小学生虽然缺乏生活阅历,但是针对某一主旨总能写出一两句话,甚至举出一些生活实例,如何增强素材运用的恰当性与合理性才是关键。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教学中,要想增强课前预习效果,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引,通过优秀例文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优秀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白文章写作的关键所在。如从本文的标题出发,学生就可以掌握文章的基本内涵,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进行探索,发现这是一篇侧重自然科普类的文章,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从速度的科学对比中,分析哪些事物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科学性,让读者信服。

要想构建高质量的作文教学,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素材的内容和应用出发,帮助学生实现素材的基本解读,汲取素材的丰富内容,掌握素材应用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作文学习的感悟,提高写作效率,为写作指明方向。

二、开展素材教学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而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开展专门的素材教学课程,传授素材积累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

(一)传授积累方法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开展丰富的语文阅读和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实现深度思考,增强情感体会,方能有所进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传授多元的素材积累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积累素材,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章的解读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对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的认知,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作文训练,除了文章主旨的确定,还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为作文自主训练奠定基础。如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优秀的文章,帮助其重新梳理故事基本情节,确定写作的基本立意,或者通过检索相关动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还可以通过相关纪录片,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增强学生对牛郎织女的多元认知,实现语文素材的有效积累。

素材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在日常。小学生需要意识到作文练习是思想和情感的自我创造过程,在日常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主旨搜集素材,顺利完成写作内容,但是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只有依靠自己的素材储备来实现作文主旨的论述,因而掌握多元化的素材积累方法,扩充学生的素材库尤为重要。

(二)强化素材应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素材应用亦是如此。小学生可以出于兴趣阅读大量的语文素材,也认真观察过日常生活,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实现素材的灵活应用,拥有优秀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素材的灵活应用,需要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作文类型的多元化,如有一类作文以古诗歌为出发点,让学生根据核心内容自拟题目,进行思想的论述或情感的表达。学生要想锻炼语文习作能力,必须适应这种作文类型,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根据诗歌主旨,从自己的脑海中寻找素材,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一个观点对应一个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科学论证。《示儿》这首古诗表达了陆游对收复山河的渴望和遗憾,寄托了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学生可以在从古至今的历史故事中寻找合适的素材,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不达意”就是思想和论证方法不一致所导致的结果。教师要意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素材的应用同样重要,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指导,以优秀例文为依据,展现素材的应用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自己的素材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三、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而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实现素材积累的最快方式便是课外阅读,在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汲取营养,丰富素材库。

(一)丰富素材内容

写作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凭借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积累实现思想情感的自然表达,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活动,扩大课外阅读范围,领略不同领域的阅读内容,在此过程中丰富素材库,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不仅要传递本文的核心思想,展现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让学生明白中国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还需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提供相关素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作者梁启超的生平故事、梁启超的其他作品、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等,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核心思想,从而在今后的文章写作中能够应用有据,懂得在何种场合和题材中借用本篇文章作为论证素材,增强文章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知识的指引,学生需要通过少年中国说实现知识的拓展和素材的扩充,把握历史脉搏,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风云中体会先辈们的勇敢和智慧。

课外阅读是丰富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指引作用,通过多元化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汲取丰富的思想情感,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从字、词、句到故事的扩充,有利于美化学生的写作语言,增强说理过程,深化学生的写作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流露。

(二)提供素材路径

相同的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会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广泛参与,会发现不同的作者,即便同一份素材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路径,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学生需要从课外阅读中掌握素材的多元路径,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文的核心思想,拓展思想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圆明园”为核心,围绕相关历史和文学著作,强化学生对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认知,了解“圆明园”这座人类文化瑰宝背后的残酷现实,进而从多元的课外阅读中积累相关素材,分析这些素材应用的基本路径,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达到什么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素材应用能力。

课外阅读提供的不仅是学生视野的开阔、思想的深化、不同的思维路径,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感悟中体会素材应用的多元路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懂得从主旨出发,截取素材的相应部分,提出富有说服力的论证观点,让读者能够支持自己的想法。

四、开展生活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需要明白写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生活的文字阐述,要想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必须锻炼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某一现象拥有自己的体会,作为语文素材的重要内容,能够增强作文的说服力,让作文内容富有生机。

(一)提高观察能力

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充满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要想提高作文品质,让读者拥有独特的体验,学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认真思考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展开思考,让文章内容更有深度。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太阳有一个基本认知,明白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从说明文的角度分析太阳的物理特征。随着我国历史文明的不断发展,“太阳”一词被古圣先贤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学生要想实现素材的灵活应用,就需要理解这些内容的基本含义,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理解不同内涵的应用场景。

生活是语文写作的源泉,大量的素材均来源于生活。学生要想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必须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写作视角,为自己的论证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生活的感悟是文章的灵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日常观察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强化思考能力

写作素材最根本的途径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认真思考每一件事背后的基本路径,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可能会拥有不同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作文拥有全新的思路,增强作文的创意。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松鼠》一课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实现本篇素材的灵活应用,需要从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强化思考能力,探析素材应用的多元路径,如播放相关纪录片,展现松鼠的生活状态,从生活环境、喜爱的事物、基本运动、生活的特点出发,实现全方位认知,有利于增强说明文的真实性,让读者对松鼠拥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引导学生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小松鼠,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角度深化思考,拓展文章深度。生活化的思考才是文章写作的核心所在,是个性化的体现,学生要懂得素材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要善于思考,对日常生活的细节追本溯源,拥有更清晰的理解,这才是个性化文章形成的关键因素。

语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常生活是一个重要来源。学生要认识到作文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要追求辞藻的华而不实,要侧重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增强作文的内涵,通过生活化的素材积累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实现“以小见大”的客观效果。

五、结语

积累素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重视素材积累的作文教学,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指引学生开展素材积累活动,培养素材积累的意识;其次,强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作用,传授素材积累的多元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长学生的见闻,从阅读中汲取素材;最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文章写作提供富有生活气息和深度的素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