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2023-12-09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王怀阳浙江省苍南县马站小学教育集团黄达厅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协同劳动育人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王怀阳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小学教育集团 黄达厅

传统的小学劳动主要依靠学校的实践教学,而忽视了小学劳动的理论教育和协同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论意识,还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区域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还能够推动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了解综合的小学劳动教育。为了推动这一价值的落实,小学劳动教育者应该对协同区域育人劳动教育策略进行研究。

一、区域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价值

(一)为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身心分离问题

小学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区域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能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身心分离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的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身心的统一。小学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劳动中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为小学劳动教育本身提供丰富的资源

区域协同育人理念下,小学劳动教育可以从社区、企业等外部资源中获得丰富的支持,为教育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劳动教育更全面。此外,区域协同育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资源,帮助小学劳动教育者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参与相关的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劳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劳动教育者进行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二、区域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策略

(一)结合区域地资源,统筹劳动教育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资源,小学劳动教育者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将劳动教育与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

1.分析区域地资源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区域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小学劳动教育者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特点和可利用性,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例如,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水源、森林等,可以通过农田劳动、环境保护活动等进行利用;人文资源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化等,可以通过工艺品制作、民俗活动等进行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企业、社区组织等,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习活动等进行利用。

2.结合区域地资源统筹劳动教育。

结合区域地资源,意味着小学劳动教育者需要将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利用,提供更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机会。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工作,并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在城市地区,可以与工艺品制作工作室合作,组织学生学习和制作工艺品,并邀请手工艺专家进行指导。通过结合区域地资源,小学劳动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多样化、贴近实际的劳动体验和学习机会。

(二)立足家校社共育,建立区域协同体系

1.学校。

(1)推动校际联盟,构建劳动教育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推动校际联盟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校际联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促进教育经验的共享。通过合作,学校可以共同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例如,学校可以与附近的学校合作,组织联合劳动教育活动,如劳动技能比赛、劳动实践交流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劳动,互相学习,拓宽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2)结合区域特色,规划区域劳动特色教育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区域的特色和需求规划劳动特色教育课程。结合区域特色,可以使劳动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对农村地区的学校,可以开设农业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对城市地区的学校,可以开设手工艺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其动手能力。结合区域特色规划劳动特色教育课程,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3)选择多样方式,推动教师形成区域协同理念。

学校应该选择多样的方式来推动教师形成区域协同理念。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与其他学校和教育专家的交流,教师可以获得更多启发,形成区域协同意识。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互助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教学讲座等形式,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借鉴,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学校可以开展教学评比和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4)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是一个独立的课程,还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校应该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小学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不应局限在劳动课程中,而是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科中体验劳动的意义。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课文朗读和写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故事和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小学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5)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劳动技能证书、劳动实践奖励等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评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

(1)立足区域协同育人理念,革新劳动教育理念。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纪律,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区域协同育人的理念下,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以机械化的活动为主,缺乏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在区域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教师可以引入新的劳动内容,如信息技术、创客教育等,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劳动教育成果。在区域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教师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2)立足区域协同育人,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班会。

教师可以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班会,让学生在班级中共同学习劳动知识,交流劳动经验。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劳动教育的相关资料,进行主题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劳动方式和技能。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班级清洁、环境整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邀请社区劳动者或企业代表来班级举办讲座,让学生吸取他们的劳动经验。

(3)立足区域协同育人,布置小学劳动教育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小学劳动教育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深化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劳动相关的作业,如观察和记录家庭成员的劳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劳动计划、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和评价学生的作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立足家校共育理念,推动区域理念下的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小学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实。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劳动活动建议,如家务分工、种植花草、DIY手工制作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最后,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组织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清洁、义务劳动等,让家庭和社区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3.家长。

(1)关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校的劳动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

(2)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讨论劳动的意义,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种植花草、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

(3)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如带领孩子参观企业、农田、工作室等地,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同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劳动活动建议,让孩子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劳动。

(4)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

家长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实。首先,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庭劳动实践活动等,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劳动教育经验。其次,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支持。

4.社会。

(1)社会提供劳动机会。

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社会可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中,从而加深对劳动的理解。

第一,邀请学生参观企业和社区组织。社会可以邀请学生参观各类企业和社区组织,让他们亲身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方式和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参观工厂、农场、医院等,了解不同种类的劳动,并且可以与实际从事劳动的工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劳动经验。

第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社会可以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的劳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农田劳动、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活动,让他们亲手感受劳动的辛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通过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来体验劳动的价值。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义务劳动等,让他们了解劳动不仅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方式。

(2)社会提供资源支持。

第一,提供劳动教育设施和工具。社会可以提供适合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设施和工具,如制作手工艺品的场所、种植农作物的田地等。这样,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设施和工具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

第二,提供劳动教育资金和物质支持。社会可以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用于购买劳动教育需要的材料。这样,学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

第三,提供劳动教育参与机会。社会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劳动的过程。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技能要求。

(3)社会提供专业指导。

第一,组织专业培训和研讨会。社会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为小学劳动教育者提供最新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通过参加培训,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社会可以为小学劳动教育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例如,邀请劳动教育专家给予教师指导,或者提供在线咨询平台,让教师可以随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区域协同育人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责任感,还能够为劳动教育者提供帮助。基于此,本文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协同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