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插图的应用实践

2023-12-09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中心学校姚启付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景物古诗教材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中心学校 姚启付

插图作为小学古诗教学的一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古诗背景、意境和表达情感等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将静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可见的视觉化形象,其作用不仅是装饰教材,更是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良好工具。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讲,古诗插图是古诗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重视插图的教学价值,并合理利用插图实现古诗教学目标。笔者依据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古诗中插图的应用实践展开探究,并根据不同的插图类型提出不同的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插图的作用,促进古诗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是较差的,大多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形成有意识的记忆,即能够通过观看、背诵、阅读等形成记忆;而在低年级学段,多数学生都是无意识的记忆,难以对所学知识形成长久的印象。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记忆思维,让学生保持对古诗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将插图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插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与古诗内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形象记忆,再借助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理解,对古诗产生较为持久的记忆。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表现力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带领学生进行重复朗读、默写、背诵,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同时说明教师在古诗教学中缺少教学表现力,难以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与枯燥的文字相比,插图的直观性更强,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大,而且插图可以表现很多文字表达不了的内容,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教师将插图运用于古诗教学中,可以将很多具有人物特征和生活化气息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降低古诗本身的理解难度,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活动,从而实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对图和文进行同步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表现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理解事物和学习知识,在审美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很难进行思维创造和思维连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体会古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不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帮助其在审美方面获得发展。将插图应用于古诗教学,便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形象化思维,将颜色鲜明、形象突出的图片元素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基于插图进行联想和想象,以感受诗句的优美、领悟古诗意境的深远,从而促进学生审美力的提升。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一般都是从感知事物的形象开始的,如学生看到一棵大树,会从大树的颜色、高度、粗细、叶片的茂密程度等进行认知;看到一个小动物,会从动物的外貌、体型和叫声等进行认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一系列形象化的事物来辅助自身理解,从而让思维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借助插图进行故事教学,就是贴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思考方式在插图的带领下逐渐得到优化,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插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故事教学中插图的应用价值,能够看到插图所呈现的既包括古诗本身形象化的内容,也包括古诗以外的意象化内容,而不同的古诗对应着不同的插图,不同的插图在内容方面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将古诗和插图融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

(一)由图引史,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背景

在小学语文古诗体系中,很多古诗讲述了我国古代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不同的思想情感,或是对统治阶级的鞭挞,或是对国家的忧患,或是对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新课标教材的编排特别重视对历史类古诗的插图设计。在这类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出古诗所述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题临安邸》这首古诗教学中,作者用较为犀利的语言讽刺当时的政治和统治者,他看到国家被侵略者占领后,朝廷却苟且偷安,最后两句则一语双关,一方面讽刺统治者的荒唐无为,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教材中,古诗的插图便是统治者寻欢作乐、把酒言欢的场景,是作者真实看到的画面。教师可以以插图为指引,在教学前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插图包含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将古诗中讲述的历史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插图应用,很好地将学生代入历史朝代,让学生读诗明史,促进学生对古诗内涵产生深刻理解。

(二)由图品诗,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优美风景的古诗,是作者外出游玩时所见的场景,作者用精妙的文字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以及对美景的留恋之情,这样的古诗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够看到,教材中很多描写美景类的古诗都配有插图,从插图中能够找到古诗中对应的元素,教师就可以借助这类插图带领学生进行古诗鉴赏,通过图文并茂地讲解引导学生熟悉古诗用词的精妙,掌握语言运用技巧。

例如,在《山行》教学中,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在深秋季节坐着马车上山游玩,山上的风景美轮美奂,不禁写下这首非常经典的深秋风景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内容和插图内容进行对比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在用词方面的精妙。如寒山的意思是深秋的山,深秋已渐冷,山上更是寒意浓浓,因此寒山一语双关,既表明了深秋季节,也表明了寒冷的天气。而在插图中,通过雾蒙蒙的山路、山上随处可见的落叶以及红透的枫叶,便可以看到深秋的景象,可见作者在“寒”这一字上的用意。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含义是“因为”,讲述了作者因为对枫林的喜爱而停车驻足观赏,可见作者兴致勃勃以及对美景流连忘返,因此“坐”这个字用得极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将古诗中的语言与插图中的元素对应起来,发散学生的想象,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对自我情感的表达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深刻理解。

(三)由图探究,提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很多古诗中作者都用了留白的手法,仅用简单的景物烘托气氛、营造意境,却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以及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类古诗非常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基于作者描写的景物推理其所处的环境以及情感。因此,在这类留白古诗中,教材插画内容也非常简单,只体现古诗内的元素,整幅插图干净有序、颜色明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插图为指引,鼓励学生结合古诗内容展开探究,发散想象力,对插图进行联想思考,从而形成对古诗的整体认知。

例如,在《绝句》教学中,这首古诗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的场景,其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春天的经典景物,而作者借助“两个”“一行”等数量词,将这些景物具体化,虚实结合,展示了春天的美好画面。而教材插图也跟随古诗的脚步,画出了两个黄鹂和一行白鹭,更有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形象化体现。这首古诗其实就用到了留白的手法,教师可以以插图为引导,带领学生探究春天的美景,鼓励学生思考春天除了古诗中的景物,还有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为什么没有融入古诗中?作者借助古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选择景物、创造意境方面的高超,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由图创作,拓展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插图的魅力不仅丰富了教材的编写美感,也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由文转图、由图思文,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情感。在很多描写景物的古诗中,作者喜欢用丰富的词语将自己看到的景象一一描绘出来,并为每一个景象都设定对应的表达,从而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而针对此类古诗的插图设计,具有非常强的美感,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发现插图的美和乐趣,拓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古诗学习体验。

例如,在《山居秋暝》教学中,这首古诗为人们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是作者身居山林的所看所感。在教材插图中能够看到松林、清泉、莲花、渔舟等意象化的事物,与古诗相对应,是一幅精美的田园秋景图。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模仿教材插图或者基于古诗中的某一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发挥想象力,进行插图创作。这样的课堂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创作,为其提供指导意见,如明月在整个意境中的作用、清泉的流动姿态等,从而充分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五)绘本辅助,培养学生读图辨析能力

绘本是小学阶段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资源之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且画面生动活泼,非常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应用教材插图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绘本资源,引导学生从绘本精美的画面中体会古诗的含义,思考不同的插图展示对古诗意境表达的用途,以培养学生读图辨析的能力。

例如,在《枫桥夜泊》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绘本资源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对绘本和教材插图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同时联合古诗内容对教材插图进行赏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有的小组讨论教材插图,分析插图中描绘的景物与古诗内容之间的关系,如“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枫树和渔火都可以从插图中找到,描绘了作者在深秋夜晚面对渔船灯火思绪万千、难以入睡的场景;有的小组讨论绘本插图,分析绘本中对古诗景象的表达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画面展现的意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完整剖析,而且让学生对插图的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更上一个层次,促进学生对古诗产生深刻理解,充分发挥插图的应用价值。

(六)写作融入,增强学生插图思考意识

在插图的应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构建图文结合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对插图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图中产生思考,进而深悟作者的情感。为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融入写作活动,让学生基于教材插图进行思考,分析插图的用意和表达内涵,写一写自己从插图中看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体现了古诗怎样的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对插图的理解能力,促进古诗教学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材用大幅插图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再现了作者在古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思考。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幅插图展示在多媒体大屏上,让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对图片的初步印象,如高高的山峰、随处可见的房屋、一泻千里的瀑布等,并带领学生逐步解析每个景物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看到过此类场景,或者让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风景,并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书写的过程,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美景特点,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理想的古诗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价值,不仅可以借助精美的图片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表现力,而且能够以插图为语文审美教育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应该从古诗课程知识出发,以插图为指引,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古诗探究,如借助插图引出古诗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作者的生平和古诗背景;借助插图进行古诗鉴赏,图文并茂地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语言的应用技巧;借助插图开展课堂探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插图进行联想思考;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发现插图的美和乐趣,拓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借助插图绘本培养学生读图辨析能力;借助写作分析插图的用意和表达内涵。通过多途径、多思路的插图教学,最大化地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为古诗教学注入更多趣味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对学古诗、读古诗的兴趣,以促进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景物古诗教材
教材精读
四时景物皆成趣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写写冬天的景物
教材精读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