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进步
——“双减”政策下新课标落实的实践

2023-12-09陕西省兴平市实验小学杨穆鸽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双减新课标数学知识

■陕西省兴平市实验小学 杨穆鸽

“双减”政策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进步。本文围绕“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指出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优化的不同角度,明确了“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教学要同步落实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好教学思想的转变,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从生活现象出发,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同时,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踊跃实践,以便在顺利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与教师共同促进数学教学提质增效,落实“双减”下的新课标理念教学工作实践。

一、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优化

在小学阶段,由于受自身成长发展的限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不全面,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深度。教师在探索“双减”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提质的有效方略时,要从新课标出发,尝试以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水平为基准,努力设计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提质增效的数学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优化无疑已经成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基本方向。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过程看,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习习惯的角度

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在学完知识后忽略了总结和复习。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主动进步,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是否记住了基础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相符合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整体、系统性的理解,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依赖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数学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并借此为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主动意识的角度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贯彻学习的主动意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后,往往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用暂时搁置问题的方式来逃避知识难点,但长时间的问题累积不仅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有可能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泥沼。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为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供助力。

(三)学习工具的角度

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工具的选择,比如数形结合方式的应用、网络辅助资源的应用、数学辅助工具(如自制加减卡、钟表盘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建立应用学习工具的意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往往不用教师提醒,学生已经结合学习内容合理地选取学习工具,并试图解决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将借助学习工具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同步落实“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要求

“双减”政策以及新课标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落实,要求教师全面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知识探究建构具有思维型特征的学习课堂。从理论层面来看,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教师探索新课标教学与不同知识点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落实“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教学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进步。

(一)教学优化

“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不仅要在理念方面转变自身的教学观点,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的整体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活动的创新,准确匹配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教师要坚持优化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工具,以及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辅助手段,全面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为“双减”政策下的新课标教学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落实改进

在强调“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注意点放在“双减”政策实践以及新课标教学的探索上,关注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优化和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落实,但并不具备长远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师要提升教学技能及内部优化能力,在落实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长远落实。只有具备落实改进的能力,才具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进步的素质,进而为学生打造符合学习需要的课堂,推动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进步。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落实的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教师在基于“双减”政策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目标导向功能,准确把握“双减”政策内涵,明确“双减”政策工作目标,在教学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第二,以生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明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素养为基原则。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数学知识特点和内在联系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技能以及知识运用的培养,才能切实推动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四,方式多样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只有洞察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和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落实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主动意识的产生以及学习工具的掌握,是能够使学生更快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新课标教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在教学优化中落实与改进,完成“双减”政策下的新课标教学工作。从上述内容来看,教师要充分把握数学知识的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数学知识的正确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步。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探究效率

在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效率,这不仅与学生自身学习基础相关,更与学生能否掌握高效的探究方法相关。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理论性较强,学生如果仅凭自身思维进行探索,容易停滞不前,不利于探究效率的提升。教师依托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并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工具,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增添更多辅助工具,降低探究难度,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例如,在“加与减(一)”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两个重要的知识概念,一是理解物品总共的数量,即一共有多少;二是理解减去一部分物品后,剩下多少物品,即还剩下多少。掌握这两个概念是学生准确得出计算结果的基础。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较差,在掌握加与减的正确计算方法过程中存在不足,影响了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体效率。新课标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将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借助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形成对“一共有多少”以及“还剩下多少”这两个概念准确的认知,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数量。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解决数学加减问题的方式更多样化,能够快速发现加减计算问题的关键,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

(二)贴近生活现象,启发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缺乏,面对严谨理性的数学知识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正确方法方面有所欠缺。为了“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落实,教师要从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关键。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逐渐深入探索路径,使学生从简单、熟悉的生活情境逐渐过渡到有难度的数学知识,启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在准确应用学习方法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增长学习智慧。

例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几个名词组合,包括“前后”“上下”“左右”。教师可以借助教室这一实际场景的特点为学生讲解分辨位置的有效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房间布置,在黑板上画出来,其他学生轮流在上面标注家具的对应位置,以锻炼学生对位置名词的运用能力。借助生活现实条件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符合新课标教学的新要求。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优化。

(三)纠正不良习惯,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为有限,很容易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探索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正确认识,更不利于学习方法的优化。教师在落实新课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纠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以往学习中的错误想法和行为,在主动参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索和进步。

例如,在“数一数与乘法”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设计动物聚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提炼有关数学乘法计算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到有些学生还是习惯用手指去数动物的数量,不能熟练运用乘法的概念解决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再次为学生讲解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将加法思维转换为乘法思维,形成整体代换的观点,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四)关注互动落实,健全自主思维

在落实新课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上,致力于激发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融入生活现象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同时兼顾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为学生营造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氛围。在上述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同时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与学生的互动形式与内容方面进行改善,增强对学生的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促使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健全自主学习思维。

例如,“时、分、秒”一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感受一秒钟与一分钟之间的时间差距,还要掌握时间换算方法,进而体会时间的宝贵。时间是学生每天接触但并没有深入思考的一个生活内容,学生感知时间的敏感度不够,学习方法的掌握受到限制。在学生感受时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的内容,使学生对时间的理解更形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引导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领下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帮助学生优化数学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五、结语

“双减”政策下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探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综合考虑,从学习方法切入,综合教学影响因素,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自我完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压力和畏难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轻装上阵,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新课标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双减新课标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