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于野地

2023-12-08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野地生灵火种

刘德福

只有与土地和人贴近的作家才可能写出“真实作品”。作家张炜喜欢写关于土地的一切,他在土地上歌唱,牵挂着泥土间劳作的人,唯恐自己的文字破坏或伤害了什么,他希望自己的劳作像麦子那样真实,不用闪光就能使人为之动情。

【经典摘抄】

万松浦的动物们——麻雀

有人说这是真正的平民之鸟,它们无所不在,然而异常顽强。它们也像平民一样为数众多,不被珍视。谁又能忘了麻雀呢?麻雀像种子一样撒遍大江南北,无论城乡和原野,都是它的生存之地。在大雪铺地的日子,麻雀无处觅食的窘境多像断炊的贫民。那时候它们落在一家一户的院墙上,小声地议论着,瞅着屋内。

我注意到城里的麻雀:它们差不多都是羽毛发黑、紊乱,可爱的肚腹也不再是白白的。有的麻雀甚至是乌黑的,那大半是在烟囱旁取暖时弄脏的。而万松浦一带的麻雀是洁净的,它们停留的是海风吹拂下的白沙绿树,是被雨水洗过的干净的屋檐。我每一次看到这儿的麻雀,就会想到城里的鸟儿,我在心里问:你们和人不一样啊,你们有翅膀啊!你们为什么不离开呢?你们是会飞的生命啊。

可是我也知道,大多數生命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依恋。对于一些更优秀的生命而言,在许多时候真的是很难一走了之的。

文本解读

麻雀是属于乡村的生命,我们平日里经常看到麻雀的卑微,却常常忽略了它的亲民和坚韧。哪怕寒风刺骨,它们依然喜欢守着故乡歌唱,歌唱森林、河流……渐渐地,它和炊烟、老屋,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样,成了故乡的代名词,蕴含着幸福和安慰,让离家多年的游子的心也温暖起来。

【经典摘抄】

融入野地

野地是万物的生母,她子孙满堂却不会衰老。她的乳汁汇流成河,涌入海洋,滋润了万千生灵。我沿着一条小路走去。小路上脚印稀罕,不闻人语,它直通故地。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上长出第一绺根须。可是谁又会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

多少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旧时景物,会发现时间改变了这么多,又似乎一点也没变。绿色与裸土并存,枯树与长藤纠扯。那只熟悉的红点颏与巨大的石碾一块儿找到了;还有那荒野芜草中百灵的精致小窝……故地在我看来真是妙迹处处。一个人只要归来就会寻找,只要寻找就会如愿。

文本解读

“野地”是万物的生母,尽管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长出了人的第一绺根须,但是,人长大了终将要走向远方,去荒野开拓。身在他乡,才会明白血脉的可贵,那第一绺根须扎下去的地方,才是你的生命之源。故地,在照亮我的内心之前,是生机盎然的一片野地,而当“我”回归之时,旧时景物已然改变,旧影依稀,牵扯出的是心底对故乡的那份浓浓的依恋之情,即使时间流逝,它的影像仍会在心底保持清晰,如清脆的笛音,飘荡在朦胧的月色里。

【经典摘抄】

炉火

人有精力充盈、活力四射的青年时代。在那个时期,他们往往有着美好而壮丽的举动。

十几年前那个春天的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阅读后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再后来,那狭窄的室内空间已经有碍于激烈冲撞的思想了。他们先后走出,走到郊外山上,坐成一排;有时站立,挥动手臂展开辩论……关于人生、哲学、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当年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如在眼前,或许永生不会终了。它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不谦让、口齿锋利的“日服千人”之士。

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

文本解读

谁的生活中没有经历过漫漫冬夜?经历过冬夜的人,最明白,那漫长的黑暗,那吞噬人骨髓的寒冷,是多么需要火种的温暖;而智慧的贫乏和苍白,则需要精神的火种去照亮。

长夜里,那些年轻人,在火炉旁倾谈,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而最为珍贵的,是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我们五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幸而,有这样一群有理想的思想者在,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和艺术,追寻知识与真理的“火光”。正是这火种,给人类以光明。

【经典摘抄】

美生灵

河湾之畔,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它们几乎没有一个顾得上抬起头来,看一眼这美丽的黄昏。也许它们要抓紧时间,在即将回家的最后一刻再次咀嚼。牧羊人不见了,他不知在何处歇息。只有这些美生灵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有时会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荒原、草地、最开阔的原野,好像最适合放牧,它们就应该是羊的世界。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从它们灰蓝色的眼睛里,从那种默默的注视中,似乎可以感受它们那潜在的灵性、温柔的本色、善良的心情。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秘密。

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每天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文本解读

羊的柔弱不是被人欺凌的理由,而是自然界“美生灵”的特质。它低头吃草,黄昏为其染上美丽的剪影,美得令这个世界动容,这些“美生灵”,是穿透黑暗的第一缕阳光,在万物的寂静中,轻轻地撕开了帷幕的一条缝隙。这个世界的美是丰富多彩的,有强势的美,那也许是力量之美,也有柔婉之美,羊群的姿势优雅、悠然,把美好的姿态贴在我们心灵的窗口,那或许更具令人沉醉的力量。

猜你喜欢

野地生灵火种
地球生灵
火种
野地环逃遁记
点燃火种的地方
南非野地别墅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谌良仲 守望蓝天下的万物生灵
火种,离我远一点
村边的野地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