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圆饼

2023-12-08琦君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馅儿大大的团圆

琦君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月光菩萨”,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老长工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红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亲总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萨,供了祖先,才准我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料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 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陣心酸,几乎掉下泪来。

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祭拜过月光菩萨,你就赶紧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阿荣伯兴冲冲地从街上买来一个好大的月光饼,有小圆桌那么大,阿荣伯说是专为祭月亮菩萨的。我看了快乐得直跳,把鼻子伸过去闻闻,好香呢。妈妈也高兴地说:“如今的年轻人真会变新花样,会做出这样大的团圆饼来。快摆桌子祭月光菩萨吧,我把菜都烧好了。”

祭拜过月亮,我就急着要吃那大大的月光饼。可是妈妈不让我掰开来,说一定要过了十六才能吃。

“十五月光十六圆。十五和十六都是团圆的好日子,要先吃我们自己做的团圆饼。”妈妈笑眯眯地说。

妈妈的命令,连外公都得听。所以阿荣伯就把那大大的月光饼高高挂在厨房柱子上,让我只能对着它闻香味。过了十六,他才把饼切开,半个给外公放在他房间里慢慢吃,半个大家分来尝尝。连妈妈都夸好香好脆呢。

她想了一下,要阿荣伯再去买一个来,挂在她自己房间里。到了晚上,她搂我在怀里,对着大月光饼呆呆地看半天,拍着我轻声地说:“小春,写封信给你爸爸,告诉他我们屋子里有个大大的团圆饼,要他明年回来过中秋节,一家团圆多好!”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古人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怦然心动]

中秋节,最鲜明的主题便是“团圆”,一切都围绕着“圆”来行事:圆满、完美、饱满,祖先们质朴真诚的哲学思想蕴含其中,圆则满,满则圆。而文中小小的“我”,对“团圆”的理解,体现在亲人对馨香的团圆饼的珍视上:妈妈做饼,甜咸馅儿要分开炒制;阿荣伯去街上买了小圆桌那么大的团圆饼,一家人都郑重地对待,只能在团圆夜切开品尝;妈妈后来在房间里也挂上了一个大大的团圆饼,月光下的团圆饼刻满思念,但这份情感也仿佛被月光镀上了一层清光,没有怨恨,没有委屈,只有对天涯万里的父亲的一份思念和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是一家人团聚时的享受,是家中扬起的笑声,是妈妈终于舒展开来的双眉……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月亮为证,月饼为凭,一段悠远醇浓的情愫,在漫长的时空里静静封存,无关乎历史,无关乎政治,那便是——对团聚的企盼。

【文题延伸】我们都是一家人;思念;圆;最美的遇见……(王莹)

猜你喜欢

馅儿大大的团圆
“好运”饺子
大大的惊喜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大大的自然与小小的我
团圆中秋
包饺子
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大大的梦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