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点空间

2023-12-08马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孤舟水纹留点

马玎

【学生佳作示范一】

有段时间我随着一位老师学习国画,起初只是因为喜欢画中那份朦朦胧胧的氛围,向往那份幽远的意境:狼毫轻划几下,便有几丛凛厉的墨竹生了出来;提手轻扫几笔,便有一池斑驳的残荷长出。雍容的牡丹、咿呀的鸟雀,在笔下栩栩如生。学习了一段时日后,我尝试着描摹出心中那令人神往的幽远意境。提笔,调墨,轻重缓急数笔,浓墨画山,淡墨画水,山间点上一群归鸟,水面画上一只孤舟。如此这般在纸上添加了许多景致,搁笔,放远一看,却并无那份幽远的意味。面对我的不解,老师端详片刻,只说了四个字:“留点空间。”

“留点空间……”我喃喃重复道。“是的,你的山、水、飞鸟、小舟都画得极漂亮,整个画面也布置得很紧凑——但正是这紧凑,使你的画少了几分灵气,少了几分幽远的意境……”老师的声音轻轻柔柔,可在此时却有金子般的硬度。“再试试,将山、水那些景物一笔带过,只突出那舟和老者。”

再度尝试,新的作品有了些味道。一眼看去,最显眼的便是一只独自浮在水面上的小舟。而那舟上老者,只给人留下一个侧面的剪影,隐约可辨认出他身上披着的蓑衣。从那件蓑衣中牵出细细的一笔,便成了钓竿。模模糊糊的,可瞧见其余的景物:远处的苍山,虽看不真切上面生的是什么树,树上结的是什么果,但总使人觉得那里伏脉千里;载舟的水,虽只是草蛇灰线地用“花枝细小”勾了几圈水纹,却不由得让人感叹“满幅皆水”。

细细思索,从前的画中,山水有些“喧宾夺主”。要突出那“幽远”,便要使观者乍一眼只见“孤舟”;细品那大片的淡灰阴影,方见远山;由圈圈水纹,看见一片清澈如镜的湖。通过那留出的空间,也许能使人联想到,在那若隐若现的山中,有什么老庙古佛、飞禽走兽。而那碧波万顷之下,有什么珊瑚明珠、龙女鲛纱。因为它们的空白,天然地有引人往深里去思索的趋向,能给人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

无即是有,色即是空,黑墨白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间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所有的艺术不都是如此?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纸之上,轻重浓淡,疏密有致,黑白辉映间,顿生美感;中国风的摄影作品,素色背景,浓淡得宜,空灵深远;鲁迅先生的《药》,富家子弟的命运在人们的议论中渐渐明晰起来……人生也当是这般,留点空间,便有了无限可能。

于是我懂得了,画画技法不一定美,一览无余也不代表美。因为有了引人想象的空间,才有了万种风情、无限生机的美。留点空间,在空白之中,盛放所有刹那间的生命联想;放下技法,在空白中,完成浮華散尽后的返璞归真。

【评点】

在古人的书画里,人总是显得小小的,点缀在山林中、湖水边,若有若无,却是整幅画不可或缺的灵魂,这种“留白”体现了古人谦虚含蓄却心怀高远的境界。把它落实到生活里,就是给自己留点空间去遐想,寻找乐趣,体悟内心的宁静。比如“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回归一种质朴、简单、宁静的生活。

颐养身心,从给自己留白开始。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种微妙的幸福感和富足的心灵世界。

【适用文题】给生活留白;恰好;放下……(小恍)

猜你喜欢

孤舟水纹留点
孤舟
二方连续云水纹的数学演绎方式
月夜独坐
月夜独坐
留点脾气
基于最大水纹叠加与尺度缩放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
留点机会出错
摄影作品
异军突起的兰州水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