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萎方传统煎液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2023-12-08袁志军萧佩玉黄绪银邱文达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胃镜配方病理

袁志军 李 培 萧佩玉 黄绪银 邱文达 梁 英

广东省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广东东莞 52314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消化内科常见疑难病之一,患者常有上腹胀痛、烧灼感、泛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1]。CAG在世界各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日趋年轻化[2]。目前临床上对于轻度萎缩性胃炎不伴异型增生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对于伴异型增生的患者予内镜下切除病灶,仍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CAG一直是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难点。中医认为CAG发生与饮食不节、中焦虚弱、湿热内阻、情志失调、瘀血停滞等有关[3]。研究显示,扶正消萎汤对脾胃虚弱型CAG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以帮助清除Hp感染情况,使患者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因此扶正消萎汤应用于此类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临床价值[4]。但中药传统煎液煎煮麻烦、质量不稳定、服用量大、携带不方便,导致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胃病患者依从性差,影响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饮片制成颗粒,保留药性药效,方便使用,克服传统饮片汤剂的缺点,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12月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本院)60例CAG患者,探究并比较消萎方传统煎液与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60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53.51±9.1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9例,初中及以下11例;病程2~10年,平均(7.02±1.64)年。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0~64岁,平均(52.89±9.0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13例;病程3~9年,平均(6.92±1.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相关标准,经辨证属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证;②年龄18~70岁,性别、民族不限;③入组前2周未使用过任何与治疗相关的药物;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妊娠期妇女;②经内镜确诊消化性溃疡、病理诊断提示重度异型增生或有癌变可能的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病、肝、肾严重基础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无法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及详细病例资料、不能遵嘱服药、不配合试验者;⑤属过敏体质或曾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摩罗丹(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1324,规格:每55粒重约9 g×6袋,小蜜丸),口服9 g/次,早中晚各1次。若患者Hp感染阳性者,可先予四联疗法,具体如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4051,规格:0.375 g×6片),2片/次,口服,早晚各1次;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53,规格:0.15 g(按C18H33CIN25S计算)×10粒,胶囊剂],0.45 g/次,口服,早晚各1次,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25,规格:20 mg×7片,片剂),每次2片,口服,早晚各1次;胶体果胶铋胶囊(唐山隆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83,规格:50 mg×12粒×3板),50 mg/次,餐前1 h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2周,停药4周后检测Hp阴性者方可入组。

对照组在摩罗丹或必要时四联疗法治疗基础上口服消萎方中药汤剂,组方如下:沙参20 g、麦冬20 g、地黄15 g、白芍15 g、五灵脂12 g、蒲黄10 g、三七3 g、丹参30 g、当归20 g、仙鹤草15 g、木香6 g、延胡索12 g、甘草6 g。以上汤剂均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煎制,具体方法:中药饮片用水浸泡0.5 h,第1煎水开后煮0.5 h,第2煎水开后煮20 min。以上煎煮过程中应注意:标明先煎的药物提前煎煮20 min,后下的药物则在第1煎出锅前10 min放入。口服煎液150 ml/次,早晚各1次。

研究组在摩罗丹或必要时四联疗法治疗基础上口服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组方及用量同中药传统煎液组,每次将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用沸后80℃以上热水100~200 ml冲服,早晚各1次。

两组患者治疗以15 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从门诊治疗第1天开始至治疗第90天结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及中医总证候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治疗前后中医各项症状进行计分,并给予量化处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痊愈:胃黏膜慢性炎症达轻度,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胃黏膜慢性炎症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 参考《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8],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的结果填写《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病情分级表》,将萎缩、肠化按病情程度的无、轻、中、重度分别记0、1、2、3分。

1.3.3 血清学指标 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泌素-17(gastrin-17,G-17)、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提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GF-β1、G-17、IL-6水平,试剂盒由武汉艾迪抗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满足SW检验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n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04.37±0.911.47±0.54a2.16±0.661.15±0.39a对照组304.19±0.742.68±0.67a2.24±0.641.58±0.47a t值0.8417.7020.4773.856 P值0.4040.0000.6350.000

2.3 两组血清TGF-β1、G-17、IL-6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1、G-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GF-β1、G-17、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TGF-β1、G-17、LI-6比较()

表3 两组血清TGF-β1、G-17、LI-6比较()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G-17:胃泌素-17;IL-6:白介素-6

时间组别nTGF-β1(ng/ml)G-17(pmol/L)IL-6(ng/ml)治疗前研究组3016.25±2.438.26±0.5748.24±11.25对照组3016.47±2.528.34±0.3249.16±11.34 t值0.3440.6700.315 P值0.7320.5050.754治疗后研究组3010.38±1.36a3.34±0.24a33.38±5.87a对照组3014.57±1.41a6.39±0.78a40.29±7.16a t值11.71520.4704.088 P值0.0000.0000.000

3 讨论

CAG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相关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可能增加患癌风险[9]。因此,有必要及时对CAG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以利于患者疾病转归。

CAG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症”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规律、情志内伤、疲劳造成脾胃虚弱,中枢不利,升降失司,运化失调,胃气阻塞,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胃气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本病病机虽在胃,但其与脾、肝等脏器有着密切关系,且脾为生发气血之源,乃后天之本,久病将导致血不养津、气滞络阻等。故宜治健运脾胃、理气养血。消萎方中沙参可益胃清肺、生津养阴;麦冬可清心润肺、养阴生津;地黄可清热凉血;白芍可补血养血、平抑肝阳;五灵脂可疏通血脉、散瘀止痛;蒲黄可凉血止血、活血消瘀;三七可止血散瘀;丹参可宁心安神、活血祛瘀;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仙鹤草可解毒健胃、收敛止血;木香可行气止痛、调中导滞;延胡索可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健运脾胃、理气养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沙参含有生物碱、黄酮、皂苷及挥发油类物质,具有镇痛、强心作用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丹参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组织恢复能力,改善胃黏膜循环,甘草可拮抗炎症,缓解胃黏膜炎症反应[10-12]。另有研究发现,健脾消萎方治疗肝胃郁热型CAG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可提高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分析其原因:①摩罗丹中含有川芎、三七、延胡索,加之与对照组比较,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可能三七、延胡索含量成分更高,以上中药均可减轻胃黏膜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组织血供,进而达到修复胃黏膜的目的。②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及成熟,中医配方颗粒提取出中某一组方的单一化学成分含量可能高于传统汤剂对应组方的化学成分含量,此外因汤剂煎服过程中部分原药材“分煎”与“合煎”,在受热作用下可对中药汤剂总体药效的出现相冲作用,可能出现中配方颗粒的药理作用强于传统汤剂,故在上述药理机制协同分析下,研究组临床疗效、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均优于对照组。③本研究中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具有可随证加减、即冲即服的优势,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故间接逐步改善了患者上述研究指标。

TGF-β1对上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可刺激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合成,加快组织修复、肿瘤间质合成[14]。G-17是反映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G-17会产生相应变化。G-17具有调节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生长的作用,其水平与胃黏膜病变有密切关系[15]。IL-6作为炎症因子,会刺激胃黏膜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参与免疫反应[16]。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GF-B1、G-17、LI-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可见,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可改善相关血清学指标,提高胃黏膜修复水平,进而减轻胃黏膜炎症。

综上所述,消萎方中药配方颗粒治疗CAG,可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

猜你喜欢

胃镜配方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配方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