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谱系视域下龙江四大精神对振兴龙江的创造性转化探析

2023-11-30朱慧巩茹敏蔡笑宇陈璐露

理论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朱慧 巩茹敏 蔡笑宇 陈璐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必须传承和发扬好。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坚持四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挖掘持久的发展引擎和不竭思想动力。

关键词:精神谱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龙江四大精神;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8 — 0024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起着凝聚和激励作用。若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就没有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风雨,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诞生了众多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化蒙尘,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斗争史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同时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凝练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中宣部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诞生的伟大精神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1],其中就包含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四大精神作为首批被纳入国家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对黑龙江人民爱国奉献精神的高

度肯定,是黑龙江人民不断创造、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对龙江四大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度进行梳理,探析自信自强的文化代表——四大精神对振兴龙江的创造性转化作用。

一、“两个结合”使龙江四大精神更具生命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的再次诠释。“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建党百年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大局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建设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其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发展中华文明、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根基和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不断创造、拼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做到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解读、转化和传承,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引擎和精神动力。

龙江四大精神豁达通融、久经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江四大精神,经历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被传承和发展,从另外一个层面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龙江四大精神在新时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坚定黑龙江人民理想信念、激发黑龙江人民的创造活力具有重要引导和激励作用,是黑龙江人民不断自信自强、团结创造的文化源泉。

二、龙江四大精神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历经革命斗争、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品格和卓越智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阐释和继承,体现了黑龙江人民爱国奉献、坚定理想、开拓创业、顽强拼搏的美好精神品质。

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指以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抗联八女”等为代表的抗日烈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的为期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它是以黑龙江人民为代表的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追求人格平等进行的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赴国难的革命精神的彰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動容的篇章。

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各个垦区的广大军民在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与薄弱的科技条件博弈中、与一次次绝境苦斗中,用个人的毅力、青春、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艰苦创业、不畏艰险、不惧生死、坚持创造的精神。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凭借的正是这种不畏艰辛的开拓精神。

大庆精神:大庆精神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石油产业工人和人民解放军转业复员官兵响应国家号召,在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开展石油大会战,不断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断战胜技术的瓶颈而开创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

铁人精神:铁人这个称呼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开始由群众叫起来,后来由国家颁发给王进喜的荣誉称号。而铁人精神则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许许多多的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舍生忘死、求实奉献”的忘我拼搏精神[2]。

这“四大精神”根植于白山黑水,发扬在中华沃土。他们共同的精神内核就是“爱国和奉献”。这“四大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高度契合:

(一)龙江四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一种精神,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国格独立、人民自由的根本所在。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没有灵魂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铸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体现的民族性、创新性、延续性、自我觉悟性和包容性正是龙江四大精神在当下所体现的时代内涵。龙江四大精神在革命的岁月中体现了团结御侮、复我中华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龙江四大精神体现了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民谋幸福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及在生产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创新,龙江四大精神不断丰富和更新它的内涵和意义,无论如何变化,它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爱国,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如出一辙,爱国的民族精神正是龙江四大精神的灵魂所系,新时代的龙江四大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二)龙江四大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龙江四大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前辈在不断地探索中形成的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孕育的奋斗精神和在贡献共产主义事业过程中铸就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正式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党在这四个历史时期的辉煌成绩无不是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取得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都体现了革命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断创造铸就的伟大精神。

黑龙江四大精神承载了丰富的革命精神文化,是黑龙江省在建设祖国过程中的强大支撑力。龙江四大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被丰富着新的内涵。新时期的龙江四大精神继承了革命精神的精髓并将它继续发扬光大,在黑龙江的各项建设中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

3.龙江四大精神是创新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品质。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之高便可见一斑。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二十八次提到“创新”,中国共产党在注重理论创新的同时,更注重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

龙江四大精神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践行创新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中广大爱国志士结合龙江气候特点和地域特征,创造性地开展了山林战、地道战和游击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尤其是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更是对创新精神进行了最好诠释,在物质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龙江人民发扬了创新精神,助推垦区高速发展、打赢石油会战,使创新精神在新时代创新荒野的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是创新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三、龙江四大精神对振兴龙江的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及东北振兴,在视察黑龙江时特别指出自信自强的文化对于振兴东北的重要作用: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4]”黑龙江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艰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全国发展一盘棋,东北已经到了转型升級、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继续赓续龙江红色传统文化和弘扬龙江四大精神对于黑龙江整体的发展和提升龙江软实力、打造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现凝心聚力、不忘发展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5]”

如何提高黑龙江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是黑龙江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如何在发展中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文化自信一定是举措之一。龙江四大精神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所做的一切拼搏和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实现人格自由和生活富足。深入挖掘这些优秀红色文化资源,总结和凝练这些精神背后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将红色精神永续传承,更将成为每一个龙江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要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使命,用红色资源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红色故事讲好中国精神。黑龙江大庆铁人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赵一曼纪念园、黑龙江纪念馆、尚志县抗日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用红色故事感染一代又一代龙江人接续奋斗,听过这些故事的人无不以身为龙江人而自豪,无不以继承革命先辈之宏愿为己任,这都体现了红色资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以“四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龙江四大精神能够实现凝聚人心和团结人力的精神力量,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能够振奋中国精神、发扬龙江力量,不断为发展龙江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二)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理论武装

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龙江四大精神绝不只是简单感怀和铭记,我们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将黑龙江放置于这些时代特征中进行全盘考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道路上,文化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龙江振兴的路上我们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增进文化自信,深入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把二十大报告的精神融入到文化发展的过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龙江“四大精神”,不断提升“四大精神”的精神内核,才能促进学以致用、达到内驱力和外动力的高度统一。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粮食隐患、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呈现,给世界人民和国际秩序构成新的挑战。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龙江人民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奋发意志,应对未知挑战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筑牢红色信仰、凝聚发展引擎

红色资源是黑龙江省的优秀精神资源,要重点宣传、深入挖掘。龙江发展要依靠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人才是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引擎。为了促进黑龙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用人才政策和精神信仰吸引一些重要的人群留在龙江。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就业岗位减少,硕士和博士在东北就业人数仅为10%,留在黑龙江的更不足5%[6]。黑龙江自己培养的人才留在龙江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人才流失是不利于发展的。针对这种趋势,要在广大干部、党员、高校、青少年中加强红色教育,帮助他们筑牢红色信仰,坚定作为龙江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最终达到吸引他们投身建设龙江的目的。

发展文化自信的过程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宣传途径和方法,让龙江四大精神能够变得生动、具体,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让龙江四大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在行动上开花结果。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要。要以网络、各类APP等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新兴型媒体为介质,推广龙江红色文化,要多举办红色文化资源精品展览,使参观者能够受触动、受感动,这样的展品不仅能够感染参观者本人,也能形成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宣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要高度重视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开展实效。要依托各级学校思政教育平台教好龙江四大精神、讲好龙讲故事、传承好龙江文化内涵,让龙江四大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将龙江四大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认清自己身为龙江人的责任和使命,关注龙江发展态势,自觉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龙江的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投入到发展、建设大美龙江的队伍中来。

新时代的黑龙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大局中谋发展,以更大格局不断推进龙江振兴和发展。新时代的龙江四大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在时代的变迁中对于它自己的精神内涵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今天的黑龙江身处两个大局之中,要将龙江四大精神置于“两个结合”的理论指导下,实现文化的創造性转化作用,从中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让龙江四大精神于今天,在你、我、他的口中和心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实现东北振兴和龙江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发展引擎和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EB/OL].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09/29/c_1127917872.htm,2021-09-29.

[2]黑龙江党史研究室.东北抗联精神 北大荒精神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8.

[3]惠国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龙江“四大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J].理论探讨,2021(04):161-164.

[4]用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二十九[N].人民日报,2021-10-28(06).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R].20221025.

[6]知乎.黑龙江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黑龙江人才流失率高[EB/OL].https://zhuanlan.

zhihu.com/p/348503427.2021-12-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