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加持下,数字外贸进程提速

2023-11-29章佳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跨境贸易出口

章佳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阿里巴巴国际站推出的全链路AI外贸产品成为亮点。据介绍,这是本轮AI浪潮以来首款在外贸领域全面应用的AI产品,覆盖国内中小企业开展外贸业务的全部环节。

“服务贸易产业的AI智能化‘鲸鱼之路已经启航,AI外贸产业化应用进入正式轨道。”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与跨境供应链总经理王添天在服贸会上接受采访时指出。

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指出,在产业数字化趋势下,针对跨境出口电商全链路较长且运营复杂的问题,具备行业积累的服务商积极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基于数字技术优势解决跨境出口电商在营销、支付、物流及通关等环节的痛点,致力于提升全链路运营效率,帮助参与者实现降本增效。

据了解,仅此次服贸会上阿里国际站就连续推出了中国香港数字化转口贸易平台、越南信用保障交易服务与物流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香港数字化转口贸易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了在线交易信用保障服务、B2B跨境收汇服务Alibaba.com Pay,并搭建了海外履约物流网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阿里国际站越南信用保障履约平台可为越南中小企业一键卖全球提供担保交易服务,支持全球买家超20种币种的卡类支付;在物流方面,支持在线查价、物流轨迹在线追踪智能可视服务等。

越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农德来在服贸会上表示,通过“服务出海”,这一平台为越南中小企业逐步构建起货通全球的数字化贸易能力。

“在AI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全球外贸数字化进程提速,数字外贸将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下半程。不仅仅在中国,数字化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全球中小企业的生存之本,以前只是增值服务,现在它是长期做大、做优、做强所不可或缺的。”王添天告诉《中国对外贸易》。

海外市场因其当地政策和客户需求的不同,尤其是对于数字化较低和履约风险较高的市场,企业所需的服务也各不相同。对此,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负责人王潇潇告诉本刊记者:“随着RCEP协议的落地,阿里在不同市场采取因地制宜的实践。比如对于马来西亚的商家,他们的产品有70%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比如燕窝等产品,为此我们开拓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海外寻源、通关履约服务。对于越南市场,尽管越南有关税和用工低成本的优势,但其本地在线上的交易、资金保障以及在全球买家面前的信用背书是比較弱的,因此我们建立基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场景价值,对越南中小商家提供保障型的交易资金和履约的一站式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商家确保资金回款和融资安全,通过平台上的信用保障服务体系,通过风控帮助客户筛选和排查风险。”

报告指出,当前随着合规与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业也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大平台与服务商都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跨境出口业务便利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2022年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全年依旧实现了9.4%的同比正向增长,规模达6.6万亿元,预计未来行业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也有望迎来新突破。

新兴市场逐步成为跨境卖家新一轮的“掘金点”

报告统计显示,2022年跨境出口B2C品类TOP3分别为服饰鞋履、3C电子和家居,总和占比超过六成,作为传统优势赛道的规模效应不容小觑,预计未来份额占比依然会保持稳定。未来的潜力赛道主要聚焦在户外用品和美妆之上,其中户外用品主要受健康生活观念普及度提升的影响,我国户外品牌或有机会通过发挥制造产业链优势在发展中国家找到新机遇。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美妆产业链逐步成熟带来的外溢效应以及新兴短视频、直播出海媒介的兴起,美妆正在作为新兴出口品类逐渐发展壮大,主要优势市场聚集在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未来随着市场渗透的加深,美妆品类占比也会持续提升。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服饰占比维持稳定,3C&家居受到海外消费审慎情绪影响或有略微下降。户外类产品受到健康生活观念普及的利好因素影响,中国户外品牌有望在部分发展中市场寻得新机会;美妆作为成长型品类,核心市场为东南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未来呈高速发展趋势,2025年占比预期提升至约8%;其他潜力赛道:母婴童装、宠物用品、假发等。

调研显示,凭借制造业优势,工具设备、轻工纺织和家居产品稳居跨境出口B2B品类高位,多年的生产运营经验为这些品类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产品分布现状短期内会保持稳定。基于政策发展导向和行业结构变化的综合考量,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与户外储能产品有望成为B2B出口电商潜力品类,在非洲、拉美等能源欠发达地区找到新的市场机会。

此外,《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3》( 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9%。跨境电商贸易市场结构更趋多元,主要贸易伙伴仍旧集中于美、澳、法、英等发达国家,但是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开始稳步增加。从出口前五大目的地看,美国市场占34.3%,英国占6.5%,德国占4.6%,马来西亚占3.9%,俄罗斯占2.9%。从进口来源地看,日本占我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21.7%,美国占17.9%,澳大利亚占10.5%,法国占7.5%。

据海关总署数据,美国为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第一大目的地,欧美等成熟市场仍为中国跨境卖家的主要目标。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政策的落地,新兴市场逐步成为跨境卖家新一轮的“掘金点”,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的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从零售端观察,五个东南亚国家电子商务零售额增速居于全球TOP10,电商生态欣欣向荣,相较于较为饱和的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正在逐步崛起。

优化当地电商生态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巨头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如2016阿里巴巴陆续注资Lazada,致力于提升其电商技术与物流体系;2017腾讯投资Shopee,为其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京东物流在泰国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中心,提升当地物流体系效率;2021年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进入东南亚市场,以“货找人”模式推动当地流量变现。

国内互联网巨头主要采用将国内的营销及运营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的打法策略,传统跨境电商头部玩家则是通过服务体系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加深等方式进行模式创新,而独立站头部平台也在进行第三方平台模式的探索和品类扩展以尝试突破自营型平台可能面临的增长瓶颈。

2023年4月,SHEIN在巴西等地试点平台模式,支持包括中国卖家在内的更多全球第三方卖家入驻,正式启动平台化转型探索。同时,推出“希有引力”百万卖家计划,将其业务范围从鞋包首饰、美容彩妆等热招品类逐渐拓展至全品类。

拼多多加速开拓海外市场,2022年9月TEMU上线北美,采用低价路线,通过私域分享、朋友推荐等模式迅速起量,于同年11月成为iOS商店所有应用下载榜榜首。2023年,基于北美市场基础,TEMU陆续拓展至澳洲、欧洲和日韩市场,上线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等站点,并计划向拉美、非洲布局。

Lazada国际商业负责人表示,未来Lazada会立足本地化,坚持跨境+本地模式的投入,除东南亚市场外,也会积极关注更多新区域市场机会。2023年4月,速卖通面向广东企业正式推出全托管服务。平台负责店铺运营、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商家则只需要提供货品、备货入仓等服务。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持续优化跨境出口电商政策以提升行业规范度。在税收层面,出台便利跨境出口电商退换货的关税政策等;在物流层面,国家支持企业加快海外仓布局,完善企业出口的运输渠道等;在营销层面,国家鼓励出口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海外营销推广;在监管层面,国家将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监管试点等;在结算层面,鼓励轧差结算以减少卖家资金占用成本等。以上政策举措将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报告显示,在我国跨境电商品牌化和多平台发展的趋势下,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得到凸显,跨境卖家对营销、金融、供应链等各类增值服务需求的提升直接带动了跨境电商服务生态的发展。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在跨境出口服务链路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产品运营效率,降低提供产品/服务的成本,推动跨境服务赛道的快速发展。

延伸阅读: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业务快速增长

2023服贸会期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年《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显示,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把出海摆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该报告通过对18家中国代表性上市互联网企业年度财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国内数字企业出海已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增长和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

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3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2019—2022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长了36.9%,高于服务贸易的12.9%和货物贸易的31.0%,全球贸易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

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3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服务进出口比重41.7%。其中,数字服务出口2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7.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数字服务进口16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6%。

报告统计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在细分数字服务贸易中增速领先。出口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他商业服务、ICT服务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13.3%、7.9%和7.7%。进口方面,保险服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0.2%。

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出海主体从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不断增强。二是出海策略从资本驱动到资本与技术并行,企业出海进程中的技术含金量不断提升。三是出海产品从工具类向多品类拓展,中国出海收入前20的互联网应用已涵盖短视频、游戏、电商、金融、移动出行等多个领域,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杀毒软件、浏览器。

从数字领域国际投资看,保持大体稳定。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稳中有进,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折合1465亿美元,增长0.9%,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68.5亿美元,增长2.8%。在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中,电信、媒体和科技(TMT)行业的交易金额排名第一,主要并购地区为亚洲(42%)和欧洲(46%)。

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网络多中心化趋势凸显

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模大幅增长,流动增速持续稳定在高位,2005—2022年,跨境数据流动规模从3554GBPS扩张至997301GBPS,增长超280倍。北美容量规模仍居全球领先,但中心地位有所下降。欧洲地区的份额逐步接近北美,非洲、中东的全球占比则明显扩大。金砖国家宽带容量和流量增速均显著超越美德等发达国家。2013—2022年,金砖国家中,中国增长约14倍、印度增长约23倍、俄罗斯增长约10倍、南非增长约36倍、巴西增长约10倍,远超美国的约7倍和德国的8倍。

多边机制持续深化跨境数据流动政策讨论,推动數据跨境国际合作从概念化阶段向机制化阶段迈进。

OECD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92项数据本地化措施在39个国家实施,其中一半以上是于近5年制定。麦肯锡报告显示,75%的国家已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数据本地化措施,措施类型包括要求数据存储在境内但不禁止跨境流动、要求数据存储在境内并附加跨境流动条件、要求数据存储在境内并禁止跨境流动等不同情形。

G20数字经济工作组将“可信数据自由流动和跨境数据流动”列为三大核心议题之一,《巴厘领导人宣言》提出将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实现数据的信任自由流动。2023年数字经济部长会议重申在尊重适用法律框架的前提下,通过信任实现跨境数据流动的重要性。

2022年12月,OECD数字经济部长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政府访问私营部门实体持有的个人数据的声明》,达成首个政府间协议。

报告认为,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数字贸易发展前景可期。未来,趋势牵引、技术推动、政策促进和规则保障等效应叠加,数字贸易发展的驱动力将不断增强。报告建议,保障分享数字贸易机遇,需继续弥合“数字鸿沟”和提升贸易规则包容性。此外,跨境数据流动成为关注热点,在推动共享数字贸易红利的同时应避免分化。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需主动参与、推动合作。

猜你喜欢

跨境贸易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