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工商界聚力携手谋突破

2023-11-29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商界粤港澳大湾

王莉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粤港澳三地将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

9月14—15日,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澳门共同主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聚焦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文旅会展、互联互通等中外工商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交流研讨。

期待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开幕式上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实践创新。他指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文湾区、建设交通网络和重大合作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不仅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各国工商界加强务实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

任鸿斌进一步表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征程上即将迎来新机遇。“中国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助力各国各地区工商界抢抓大湾区发展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他说。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澳门拥有国际自由港、低税制、广泛经贸网络优势,社会环境和谐,一直积极地发挥着内引外联的平台作用。当前,澳门着力落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务实推进“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粤港澳大湾区营商和人居环境优良,市场潜力庞大,期待全球工商界前来投资兴业、安居乐业,共同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个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主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对接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善用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湾区,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将积极推动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携手各大湾区城市,迈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体量非常大,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菲律宾贸工部部长阿尔弗雷多·帕斯夸尔表示,菲律宾工商团体非常希望能够与大湾区有更加深入的发展,他相信未来也会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他说:“除了创新产业、科技产业的合作之外,我们面临的气候环境也是非常严峻的,期待在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两个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九成以上受访企业拟扩大或保持对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规模

中國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期间,发布了《国际工商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该报告指出,国际工商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呈现投资力度大、参与热情高、投资范围广三个主要特点,发挥了经济活动参与者、就业机会提供者、前沿技术创新推动者的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2021年珠三角九市、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707.88亿元、8849.5亿元和307.68亿元。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企业来自30多个国家( 地区 ),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的新加坡、韩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开曼群岛、英国、库克群岛和美国等。投资范围涵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20余个行业,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等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体量庞大的银行业机构。

赵萍指出,国际工商界对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持积极态度,九成以上受访企业拟扩大或保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规模。其中,50.77%的企业拟扩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41.54%的企业拟保持现有投资规模。

“调查显示,分别有58.64%、52.31%、39.13%的国际工商企业认为,广阔的中国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其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主要因素。”赵萍分析指出,国际工商界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大对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区域,背靠广阔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海、陆、空、铁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具有连接内外市场的便利优势;是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

“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文旅产业是国际工商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成长潜力的领域。”赵萍指出,珠三角九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受到国际工商界青睐。在香港,国际工商界看好绿色金融发展。香港大力建设大湾区绿色金融枢纽,为国际工商界大规模脱碳提供融资支持。在澳门,“旅游+”将是国际工商界投资重点。澳门特区政府提出“旅游+”概念,把旅游作为带动不同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旅游+会展、+体育、+文创、+电商”等,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合举办跨境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跨境“一程多站”旅游产品。

赵萍强调,政策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国际工商界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动因。粤港澳大湾区多重政策叠加所释放的政策红利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都对国际工商界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危机中求科创破题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不断加速,三地协同站上了新台阶。近日,国务院又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使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对大湾区科创企业来说,目前创业创新都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需要面对复杂国际关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少见的历史发展机遇。”香港国际青年创客联盟首席理事长、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詹培勋说。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动荡,电子、机械设备和轻工等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而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电子、机械设备和轻工产业高地,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大湾区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关键零部件被“卡脖子”,市场化基金投资意愿和数额均大幅下降等。

“但越是被打压,机遇反而越大。”詹培勋说,当前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关键零部件、装备国产化,解决芯片、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大湾区更为企业科创研发提供了人才、资金、技术等众多扶持。

“目前大湾区深度融合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不仅有强大的政策支持,还有庞大的共同市场、高度关联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说,在全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大湾区加快创新协同对于我国打造区域创新协同范式,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工商界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新中国初期中共对广东工商界的统战工作
新中国初期中共对广东工商界的统战工作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