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探究

2023-11-29郭贝贝朱展频马志强张运昌王柄凯陈天恒杨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本科生导师

郭贝贝 朱展频 马志强 张运昌 王柄凯 陈天恒 杨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在当今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新迭代的技术驱动着社会的进步。快速发展的科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同时世界大国之间愈演愈烈的科技竞争也给我国带来了深深的紧迫感。“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想方针。在科技推进前行的21 世纪,关键科技的创新突破将影响整个国际的格局较量,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建设者,本科教育品质的高低关乎着我国的竞争力的高低。在高等教育周期中,医药类本科生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进入社会前高校培养的最后一环,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察,更是他们将理论知识创新地应用到实践,将实践经验回归理论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宝贵机会。一个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在搜集文献、课题设计、分析并解决问题、总结成文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分析总结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3]。然而,近年来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学生文献阅读能力较弱、自主科研意识不强等[4-6],使这一宝贵环节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浪费了在进入社会前最后的科研训练机会。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更好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及时进行分析改进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完善的毕业设计体制意义重大[7-8]。文章将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讨论并提出创新改革策略,保障医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目前医药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前期科研训练不足、积极主动性差

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前期以课堂教育为主,学生大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缺少对于未知事物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面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的能力。在选择课题时,学生对科研方向的把握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毕设时间紧张,不少学生会急于根据现有文献思路设定简单的方向,选题质量不高,缺乏自主思考及科研创新[9];部分学生依据现有方法照葫芦画瓢,忽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本质上只是“操作工”的角色,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科研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等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有一些学生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毕业课题有着较大的热情和探索欲,然而本科生平日文献阅读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科研课题的知识储备方面比较薄弱,在整个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比较茫然,不知道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妥善解决问题,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课题止步不前。这些因素导致毕业设计不仅没有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反而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倦怠、烦躁甚至排斥的情绪,这与毕业设计的初衷背向而驰。此外,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科研知识和经验,科研方案设计得非常粗略,实验过程不严谨、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最后的毕业课题结论可信度很低甚至完全错误,在后期只能推翻重新进行课题设计和开展实验,但时间已寥寥无几,以至于学生无法按照正常进度完成毕业设计,无法提升其科研能力素养,浇灭了学生对于自身科研潜力的信心。

1.2 教师指导体制不明确、指导过程力不从心

本科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教师指导其毕业课题时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实践体系,包括文献的调研和阅读、选题的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及途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记录和数据的正确处理以及论文的撰写等,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均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10]。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在学校及院系关于教学、论文、基金等各种考核绩效的制度下分身乏术,无法集中精力和时间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不能实时跟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加上学生可能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使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更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对教师指导的职责和阶段任务认定不明确,教师仅仅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和结题进行讨论,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进展和质量把控并没有倾心指导和监督。一些教师直接将学生分配给自己的研究生,让学生在研究生课题中做些简单的协助工作,最后从研究生课题中划分一部分工作内容形成毕业论文,整个指导过程并没有帮助学生提升科研素养,不利于学校对于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因此,明确教师的指导职责和阶段任务、改革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极为关键。

1.3 学生毕业设计时间仓促

根据海军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当年的1 月初到5 月底。在不足6 个月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文献阅读、选题论证、开题、课题开展与总结、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医药类专业本科生前期实践较少,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科研能力较弱,因此难以保障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此外,在这个时间段学生需要准备工作应聘或者研究生考试,处于时间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之下,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课题中。后期,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监管匆忙赶工,课题设计逻辑混乱,实验数据可信度不高,毕业论文书写错误百出,导致最终的毕业设计质量较差。学校为了保障学生按时毕业,只能把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降到最低,发现了很多问题却视而不见,出现了一部分看似完整实际毫无价值的毕业设计课题。因此,学校提前做好毕业设计方案预案,明确分段式任务的时间节点,对于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展极为关键。

1.4 毕业设计的监管及评价体制不健全

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监管能够帮助本科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11]。然而各个学校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要求普遍较为简单,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考察不严格,整体偏于形式化,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对实验数据进行造假,甚至直接抄写学长、学姐的实验内容,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科研诚信和学术不端问题。学校如果不纠正、杜绝这些问题,那么在人才的培养上将后患无穷,将对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某明星学术门事件在社会面引起了较大轰动,之后校园里各种学术不端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除了对学生做好学术诚信教育之外,学校是否真切地尽到了监管和筛查的职责,该问题同样需要反思和改进。因此,学校通过创新改革形成完善的毕业设计体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内容做好监管和有效评价,对于医药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及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2 保障医药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体系探索

2.1 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积极性

本科第一课堂主要是基于教材的讲解帮助学生塑造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学校对学生在科研素养方面的训练却远远不足,导致较多学生虽然掌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却不知如何去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学生要主导进行创新性的科研课题是非常困难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完成毕业设计全部流程的时间不足6 个月,而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如此短的周期内快速提高科研能力几乎不可能,因此,学校引入第二课堂,在学生低年级时开始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对本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2-14]。由于学生在低年级时期学业繁重,为解决学生时间和空间限制,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该专业研究生导师们轮流介绍自己课题组的科研课题、分享科研思路和经验,打破书本知识传统应试模式,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科研前沿进行联系、结合,开拓了其科研思维,为后续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线上讲座开启录制模式,并且留有讲座导师的联系方式及实验室地址,时间上冲突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观看,并通过线上的方式与讲座导师快速交流,通过预约进入实验室实地参观,深入了解科研环境和课题思路。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坚持参与第二课堂,学校可以将第二课堂列入学分管理,实行线上打卡制度,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性参与第二课堂,并将个人认识与思考上传至第二课堂系统。学校可根据学生相关反馈合理安排第二课堂内容,相关导师可以通过系统对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进行点评及解答,促进第二课堂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2.2 明确导师一对一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日常科研的监督与指导

以四年制本科生为例,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导师们的科研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学生应根据前期了解和个人科研兴趣,积极地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尽早确定一对一指导关系。导师应要求学生尽快进入实验室深入了解相关科研方向,以解决学生毕业设计时间仓促以及前期科研训练不足的问题。学校需要明确导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职责,包括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对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科研课题的初步确立、科研流程的设计与开展等[15-17]。在学生最初进入实验室的3 个月内,导师应指导并监督学生阅读文献,要求学生总结每周所读的文献,并交流文献科研内容和设计,拓宽相关科研内容的知识面,加强其对于相关科研课题进展的把握和理解。在此期间,学生及时与导师沟通对所阅读文献的理解和疑惑,能够加强自我科研素养的建立,并通过积极参与课题组的组会汇报和讨论,学习师兄师姐的科研思路,理解科研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个人的科研思维。

2.3 明确毕业设计的分段式时间节点,避免学生因时间不足敷衍了事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应根据前期科研文献及个人兴趣,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和设计。导师每周应主动与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细致交流,把握课题的整体进展情况并协助、引导学生解决课题中的难点和疑点[18]。学生对课题进行3 个月左右的初步摸索后,导师可以安排学生尝试在组会上进行开题报告。在组织汇报文件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个人的科研思维和表达能力,并且在课题组成员的提问和帮助下能够更好地梳理科研思路,对课题设计进行改进。在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应根据进展计划积极安排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和进步。在大三学期末,导师应安排学生在组会上进行毕业课题的中期答辩,对于不合理或有漏洞的地方及时指出并指导学生进行修补和改正,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学生应于大四下学期完成所有的课题实验,并尽早撰写毕业论文,保证论文的质量。在大四下学期期中,导师应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课题预答辩,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补充缺漏的实验细节,帮助学生提升毕业设计课题质量并完善毕业论文。

2.4 完善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过程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组织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评价[19-20]。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开题答辩、中期答辩以及预答辩均要留有视频和文字记录,加强在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此外,委员会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个方面。形式审查是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性,是否具备论文需要的各个要素如目录、摘要、关键词、文献等。对于内容审查,首先即是查重,杜绝抄袭现象,并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其次是对课题内容的监督,内容是否充实以及是否符合科研逻辑等。在最终答辩后,委员会专家根据学生毕业课题质量进行打分,分为A、B、C、D 四个档,并计入指导教师的绩效,加强导师在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此外,学校可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协同监管系统[21-22],要求学生每日上传进展日志,本科生导师及相关毕业设计监管教师能够通过教师账号进行查看和点评,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状态,并针对在毕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和分析,保障课题的顺利进展。在最终毕业设计质量评分时,教师可以同时参考学生日志,将其作为平时成绩,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毕业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及科研素养锻炼是否合格,还检验了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体系和质量是否紧跟时代需求。为从整体提升医药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水平,使学生充分培养在该阶段科研素养,学校和教师对于毕业设计的流程把控、体系设计和质量监管尤其重要。文章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日常科研素养、导师指导制度以及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逐一展开讨论并提出改革策略,切实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指导和监管,全面保障高校对于医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输送质量。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V eraW an g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导师榜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