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长芝:后半生为天下父母尽孝

2023-11-27刘倩

银潮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养老院周长养老

文 刘倩

“最近我身体不好,她总是安排院里变着花样给我做饭,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在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颐养园和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提及周长芝的名字,老人们总是赞不绝口,亲切地称呼她“好闺女”“贴心女”。

周长芝今年55 岁,2011 年至今,她创办5 家养老院,先后3 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近3 年,5 家 养老 院升级整合为2 家,虽然数量少了,但周长芝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考察的多了,邀请我做党员课堂、道德讲堂、家风课堂的多了。”尽管精力有所分散,但周长芝仍然坚持为老服务的理念,用后半生为天下父母尽孝。

前半生“为小”后半生“为老”

周长芝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她的母亲一生乐善好施,收养1 名孤儿,照顾16 位孤寡老人。在周长芝的印象里,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多做好事多行善,善事当行孝先行。”

周长芝3 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次年,邻居夫妻俩因意外离世,留下一个孩子,周长芝的母亲决定收养这个孤儿。养家不易,母亲拼命劳作才勉强维持家庭生活,但她总是很乐观,常说:“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你拉他一把,也许这个坎就挺过去了。”后来,母亲陆续照顾了16 位孤寡老人。周长芝学着母亲的模样照顾老人们的起居,为他们盛饭端茶。从那时起,敬老爱老的“火苗”烙印在周长芝心中。

或许是积劳成疾,母亲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母亲嘱咐周长芝,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孤寡老人。望着母亲期盼的眼神,周长芝紧紧抱着她:“娘,放心吧!我一定把老人照顾好!”

从事养老工作之前,周长芝从教23 年,担任过4 所中学的校长。从中学校长到养老院院长,周长芝的前半生将心血倾注在孩子们身上,获得国家级奖励12 次。正当事业更进一步时,母亲的遗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决心用后半生为天下父母尽孝。

2011 年5 月,周长芝站在母亲的遗像前,坚定了辞职的决心。同事们劝她:“为了那些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你就提出辞职?你43岁了,经不起折腾了。”周长芝却坚定地说:“我不但要照顾好母亲一直照顾的老人,还要开办养老院,照顾更多的老人。”下定决心后,周长芝拿出家中所有积蓄,接手了濒临倒闭的云龙区黄山老年公寓。

在一个陌生的行业从头开始,所面临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冲洗满是灰尘的楼道,买涂料粉刷墙壁,清洗桌椅……没有多余的资金请工人,周长芝只能自己干。因过度接触灰尘,她浑身长满红色疙瘩,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住院7 天才痊愈。现在回忆起来,周长芝表示,这是她一生中最痛苦、最无助、最无奈的一年,“办养老院很艰难,有转行的不适应,别人的冷言冷语,加上病痛的折磨,压得我喘不过气。”可是想起母亲的教导和嘱托,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第一家养老院顺利开办了。

“只要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来我们养老院都免费。”12 年来,周长芝陆续开办了5 家养老院,收住照护各类老人1000 多人次,帮扶老弱病残10000 多人次,为16 位抗战老兵、26 位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入住,为156 位“三无”老人、贫困老人和残疾人累计减免费用100多万元。

待老人如父母做老人好儿女

“这里就是我的家!”高秀珍夫妇2017 年入住白云山颐养园,对养老院的生活非常满意。高秀珍夫妇交代儿子卖掉家中房子,他们准备长住养老院。高秀珍的儿子说:“周院长在这儿,我们放心。”

这样的“好评”,周长芝收到了很多份。92 岁的梁书英行动不便,周长芝专门为她搭配饮食。每天查房时,她特别关注梁书英的洗漱情况与进食量,为老人捏肩捶腿,多年如一日,事无巨细,从不嫌弃。梁书英说:“周院长就是我的‘亲闺女’,这是我的福气,我知足了!”

“待老人如父母,做老人好儿女”,每次员工培训时,周长芝都会说这句话。她还记得,养老院刚创办不久,张阿姨弥留之际,她的儿子在国外无法及时赶回。周长芝寸步不离守在张阿姨身边,听见张阿姨一遍又一遍念叨着“闺女,好闺女……”,她不禁泪流满面。

马兆伟今年96岁,无儿无女,入住白云山颐养园6年了。入住之初,为了让他尽快适应环境,周长芝每天都和他谈心。言谈间,周长芝得知马兆伟有个家在南京的亲弟弟,兄弟俩都是高龄老人,10 多年未曾见面。恰巧,周长芝要去南京办事,想带着马兆伟一同前去,和弟弟见面。有人劝她:“他这么大岁数,出远门有风险,再考虑考虑。”但周长芝想,如果能让兄弟俩在有生之年见上一面,担点风险也值得。高铁站台上,看到两位老人泣不成声,紧紧相拥,周长芝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为老服务的决心。

除了收住照护自理、半自理、卧床等老人,养老院还接纳失能失智人员。对这类特殊人群的照护需要更为耐心细致,于是,周长芝为他们配备亲情管家、社工师、护理员,建立档案记录,详细记载每个人的病情状况、喜好、习惯、饮食忌口等,定制个性化服务。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养老院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每年春节,养老院都会为9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压岁钱,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中秋佳节,护理员与老人们一起做月饼、看晚会。养老院还会定期评选“讲究卫生好老人”“心胸开阔好老人”“团结友爱好老人”等,颁发奖状及生活用品作为奖励。每年春种时分,养老院还组织具备劳动能力的老人种植西瓜、番茄、花生等农副产品,瓜果成熟后,老人们就可以享用亲手种植的食物。“这不是养老院,是大学校!是幸福的大家庭!”李阿姨高高举起奖状说。

培养养老事业接班人

坚持“思想上关心好、生活上照顾好、精神上关怀好”的理念,周长芝在养老院内建立志愿服务功能型党支部,以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党员发放书刊,“老人不出门,也知天下事。他们及时了解最新时事热点,等子女过来探望时,还能给子女们上一堂思想政治课。”

养老院开办以来,周长芝的家人再也没有了休息日,儿子是她的得力帮手,丈夫是专职电工和勤杂工。令周长芝骄傲的是,儿子在读研期间自愿拿出8000 元奖学金,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每人购置了一件棉夹袄。他说:“我看到妈妈为了照顾生病的老人一夜未眠,也知道妈妈多年来照顾这么多老人的艰难与苦楚,我想为妈妈分担,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周长芝的儿子、儿媳辞去原先的工作,专心帮助她发展养老事业。

周长芝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渐渐变老,帮助他们解决养老问题,关乎国家建设,关乎社会和谐,“我们致力于办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住了不愿意走的养老院。”但这也面临一个难题。正常情况下,喂食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大约需要50分钟,养老院内老人众多,个人的力量显然非常渺小,为此,周长芝着力培养一批扎根养老事业的接班人,“90 后”年轻人周倩就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我只是把这作为一份工作,但看到老人满意的笑容,看到周院长的亲力亲为后,我慢慢改变了看法,我想和周院长一起做‘百善孝为先’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发扬者。”周倩说,她原先是幼儿园园长,现在已在养老院工作5 年,她想循着周长芝的脚步,让老人拥有开心的晚年生活。目前,已有4 名“90 后”的年轻人加入这个大家庭。

此外,还有16支爱心志愿者团队加入周长芝爱心助老的公益活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的官兵每年多次来到养老院,为养老院送物资、送温暖、献爱心,与老人们谈心,并帮助养老院打扫卫生,践行爱老助老的理念。

周长芝说,12 年来,她始终用真感情对待每一位老人,引领带动更多的人奉献爱心,但如何让老人不出养老院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一直是她的困扰。接下来,她会为打造“医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而努力,“看着老人过得舒坦,生活幸福,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猜你喜欢

养老院周长养老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养生不是养老
巧算周长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