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龙:新时代“一带一路”的“蚕桑大使”

2023-11-27李峥

银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李龙中古蚕业

文 李峥

李龙(右一)访问马达加斯加丝绸公司

2023 年6 月13 日,在古巴共和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农业卫生健康大会暨第四届国际蚕业研讨会上,古巴科学院向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古巴蚕桑科技合作中心中方主任、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执行主席李龙博士颁发古巴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和徽章。

古巴科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自2011 年以来,李龙博士担任卡斯特罗发起的中古蚕业合作顾问,开发蚕业衍生产品,参与长期交流合作并提供咨询建议。他促进古巴加强与功能性丝绸研究相关的中国或国际科学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推动古巴成为国际蚕业委员会成员。

退休前,李龙担任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2020年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开发蚕业衍生产品,积极参与中国与古巴的蚕桑技术合作。他说:“我不仅要把先进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带到古巴,更要将中国的蚕丝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心系蚕桑 殚精竭虑

李龙出身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一个书香世家,从小,他的父母就告诉他“知识就是力量”。在父母的教育下,幼时的李龙就树立了用知识报效祖国的理想。1978 年,李龙考入西南农学院蚕桑系,该系是我国高等院校著名的四大蚕桑系之一。1982 年,李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工作(该所于2001 年与华东船舶学院合并,2004 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李龙心系蚕桑事业,一干40多年。这期间,他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院士。博士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桑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执行主席等多个职务。

作为蚕业研究所业务负责人,李龙积极向中央各部委宣传蚕桑科研的重要性,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先后主持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江苏省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 余项,负责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茧丝绸行业科研教育研究》等编写工作。

1992年,李龙由我国原农业部选派到国际热带蚕业培训与研究中心(印度)蚕业管理研究生班学习。回国后不久即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开发处工作,负责国际蚕业合作。他深知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需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他提醒团队的同事们:“仅有科研和学术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系统的管理和推广能力。”李龙接受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委托,率领“走基层”专家服务团队,跑遍全国所有蚕区,制定适合华南、西南、华东、华北等不同生态环境的栽桑养蚕技术标准,为全国的“东桑西移”工程和“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出谋划策、殚精竭虑。

退休后,他本可以多陪伴家人,但他放不下蚕桑事业,带领团队与镇江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紫桑产业研究院,开展果桑栽培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服务,为茅山革命老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帮扶。目前,公司所在的茅山镇已建成“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800余名入社社员人均年收入超2 万元。村民们信心满满地表示,桑叶养蚕织丝绸,桑葚精酿成紫酒!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紫酒沿着“一带一路”,将中华文明传遍世界各地。

结缘古巴 共筑丝路

“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走出去、不能服务于人类,如同养在闺中、不为人知的‘小家碧玉’。”说起蚕桑品种走出国门,李龙显得有些激动,“服务蚕桑、共筑丝路,帮助农民致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我的理想,更是一种责任。”

2011 年6 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古巴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提出加强中古蚕桑合作的建议。同年11月,李龙作为蚕桑专家随农业部代表团赴古巴访问,正式开始了中国与古巴的蚕桑合作之旅。他深刻认识到中古蚕桑合作项目是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的项目,“丝绸之路”与蚕桑密切相关,只有把这件事做好,他心里才踏实。

作为中方负责人,李龙来到古巴之初,既要到各相关研究单位调研,帮助古巴制定蚕业发展规划,又要到桑园蚕室指导栽桑养蚕技术。万事开头难,尽管古巴方面全力配合、提供帮助,但要想做到从无到有,非一日之功,从选址建立基地,到大面积种植和养殖,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操心。一次,李龙突发高烧住进医院,医生要他留院进一步观察,李龙心急如焚,他再三请求医生:“我有重要任务在身,希望批准我出院。”医生拗不过他,让他签下“后果自负”的承诺书。刚出院,他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桑树根深叶茂,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桑叶不仅可以养蚕,还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桑树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可以作为药用,桑葚可以酿酒,蚕丝蛋白提取和加工技术的升级不但可以拓展蚕桑丝绸产业,而且也有助于节能减排。中古蚕桑合作项目的完成,可以帮助古巴自主生产蛋白饲料,实现卡斯特罗提出的替代大豆、玉米等饲料粮进口。”李龙介绍,积极开展饲料桑合作研究,可以促进中国实现进口豆粕减量替代,保障中国饲料粮安全;也可以帮助古巴提高蚕桑产品附加值的利用,开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蚕丝蛋白基新材料和新用途,造福两国人民。

在李龙的悉心指导下,目前古巴已经初步建立起栽桑养蚕科研、生产体系,已建成桑园4 万余亩、小蚕共育室1 个、大蚕饲养基地2 个及蚕丝实验室1 个,古巴生产的茧丝已达到4A 级以上。中古蚕桑合作从提出建议到实施,从愿景变为现实,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2014 年7 月,习近平主席与卡斯特罗一起来到哈瓦那卡斯特罗庄园,当看到在古巴栽种的中国桑树根深叶茂,习主席非常高兴地对卡斯特罗说,我这次特意又带来些辣木和桑树种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成为中古友谊新标志。

为确保中古蚕桑合作项目顺利进行,李龙每年都要到古巴指导蚕桑生产,帮助古巴政府培训蚕桑技术人才。即便退休了,他也坚持走访古巴的研究单位和农场,将各地蚕桑的养殖、种植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中国带去的蚕种,从催青、收蚁、眠起处理、消毒、饲养、温湿度调控等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针对古巴蚕血液型脓病非常严重的情况,他提出加强蚕室、蚕座消毒,强调蚕房周边环境消毒及洗手给桑等建议,并带去江苏科技大学研发的华康系列抗病品种,使中国蚕种蚕病损失率明显低于同期饲养的其他国家蚕种,得到古方的高度认可。

同时,桑树作为动物饲料的替代品,李龙团队帮助古巴实现自主生产蛋白饲料,替代对大豆、玉米等进口饲料粮的依赖。他们还通过“桑树—辣木”“桑树—蔬菜”等间作套种模式,使单位面积生产潜力得到较大提升。今年5 月,古巴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丰塞卡会见了李龙,他感谢李龙对古巴蚕桑发展的帮助与支持,希望继续加强中古蚕业合作、拓展蚕桑合作领域。他盛赞:“中古蚕桑合作项目是中拉‘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蚕桑大使” 振邦兴国

“桑”“蚕”“丝”“绸”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历史基因符号,作为国际知名的蚕桑专家,李龙自1998 年以来,先后受聘担任国际昆虫生理生态中心、瑞士开发署、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蚕桑专家,他不仅积极参加国际蚕桑丝绸会议,还深入亚非拉欧偏远的农村指导帮助蚕桑生产,被誉为“中国蚕桑大使”。

面对纷至沓来请求帮助的邀请,李龙总是热情洋溢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到过最贫穷的卢旺达村庄,也冒着40 多摄氏度的高温到印度蚕农家调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龙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开展国际蚕业培训的建议,由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举办“发展中国家蚕桑生产与管理官员研修班”,从2012 年至2022 年共培训42个国家165人次。今年4 月,在李龙的推动下,江苏科技大学与古巴蛋白植物和生物产品研究中心签订了共建“中国-古巴蚕桑科技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共同开展可持续蚕桑园区建设、人员交流、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服务。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对外交往之路、文化传播之路,更是和平友好之路。”虽然今年已64岁,但李龙精力旺盛,满怀期待,“中国式的‘丝绸之梦’应站在世界全局的高度,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体系,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优势互补,合理竞争,形成中国—欧洲—亚非拉‘多赢’的丝绸生产、贸易新格局。”

退休不退岗,李龙始终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正如他在一封信中所写的:“万顷碧波千帆竞,千里友谊一线牵。承汉继唐开丝路,振邦兴国谱新篇。”

猜你喜欢

李龙中古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高明的诊断
高明的诊断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我想用鲜花修补已不再湛蓝的天空
诗版图 闽北诗群
论中古谐谑小说中的隐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