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3-11-24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物流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李 力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物流行业的迅速壮大,根据国家统计网显示,2021年我国物流行业的总收入已达到了11.9万亿元(如图1),物流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如图2)。

图1 2016—2021 年我国物流行业总收入

图2 2015—2020 年我国GDP 与物流业相关性分析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物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社会对物流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基于此,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已成为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该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在物流专业课程中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方式及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物流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张颖(2023)针对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展开了课程思政设计,以期将思政教育融入物流课程中[1];王娟等(2023)提出使思政与双创二者交融,形成合理规范的教育模式,以增强我国物流业人才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张顺皓(2023)指出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物流专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王淏等(2023)提出要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落实课程思政[4];水梅等(2020)指出要从教材建设入手,打造专业课的师资队伍,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5]。

1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1.1 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系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思政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性,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单是某一门课程或片段式的教育,而是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二是实践性,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个性化,思政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长期性,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进行,通过多次教育活动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推动创新和创业的教育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包括:第一,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创新性想法。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项目管理、风险评估等,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竞赛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创新创业教育突破了学科边界,强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导向性,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市场适应性的人才。二是开放性,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开放思维和包容性,鼓励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跨界融合能力。三是实用性,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实际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应用能力和效果。四是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资源支持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

2 物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

2.1 思政教育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渗透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渗透程度因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而有所差异。第一,部分学校会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会在这些课程中引入相关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议题,让学生了解并去主动思考物流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教材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教材会有针对性地引进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增设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案例,或在教材的前言及后记中引导学生思考行业的伦理道德问题。此外,除了主要教材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选用辅助教材、编写讲义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物流专业课程中。这些辅助教材或讲义中包含的社会责任、伦理道德、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及影响。最后,教师可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与思政教育有关的问题。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伦理道德讨论、社会责任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总而言之,随着高校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社会责任的提升,思政教育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渗透程度有望逐步提升,有助于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物流专业人才。

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对思政教育理论与方法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在融合思政教育之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第二,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得通常较为紧凑,课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需要在设计课程时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能有效渗透。第三,物流专业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思政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使学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具体的问题。第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兴趣也会影响其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渗透程度。一些学生更关注实际应用和就业前景,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知偏差。

3 物流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3.1 物流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物流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通过学习物流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术,并强化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物流行业中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并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首先,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变动的领域,要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快速变化,就需具备创新思维。通过物流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学习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等知识,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物流专业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了解和掌握这些创新技术应用的机会,例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物流领域运用创新技术的能力。最后,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物流专业课程强调供应链管理和运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综合视角和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物流行业中发现创业机会、创新商业模式,并为创业提供支持。

3.2 创新创业教育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创新思维培养。许多物流专业课程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物流行业日益依赖创新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部分物流专业课程开始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学校还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技术应用的实践机会。最后,物流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一些课程会安排实地考察和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物流运作和管理。这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3.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许多物流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知识和经验还存在不足。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便教师更好地教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第二,物流行业变动迅速,涉及的技术和业务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因此,物流专业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并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行业的最新发展。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紧跟物流领域的创新趋势。第三,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然而,鉴于物流行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寻找合适的实践机会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学校需与企业和创业生态系统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实习机会和创业支持。

4 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融合模式探索

4.1 教学内容融合

在教学内容融合中,首先需要将创新创业意识与思政理论相融合。在物流专业课程中,可将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例如,在教授物流规划与管理时,可以强调创新创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其次,可以将创新创业案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入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案例,结合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开展讨论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创新创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并深入思考创新创业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最后,可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物流专业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创业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总之,教学内容的融合模式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也能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物流专业人才。

4.2 教学方法融合

在物流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可通过融合教学方法来实现。首先,可以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创新创业项目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物流项目,并引导他们思考项目中的道德、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政素质。其次,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创新创业相关的任务或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交流想法,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参与交流活动,了解物流行业中的创新创业实践。在考察和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创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及其背后的思政要求。综上所述,融合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政素质的提升,是一种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4.3 实践环节融合

实践环节是物流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为学生提供与物流工作相关的体验和锻炼机会。在实践环节,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双重属性的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要求学生去调研、分析和解决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引导其关注项目背后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因素。其次,可以在实践环节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物流业务模式或产品服务。学生可通过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等方式,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物流业务或产品创意,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关注商业利益,还要考虑创新对社会、环境和员工福利的影响,体现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最后,实践环节融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还可通过实习和企业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可以进入物流企业实习,亲身体验物流行业的工作和挑战,同时也能学习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的经验。与此同时,学校可与物流企业合作,提供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由企业导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4 师资队伍融合

在物流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需要充实师资队伍,为其提供全面和专业的指导。首先,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物流专业教师队伍中,应向师资队伍引入具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的教师。这些教师可以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业界人士,也可以是研究领域涵盖思政教育或创新创业的学者。这些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在课堂上着重讲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鼓励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师资团队进行跨学科合作。可以与哲学、社会学、创业管理等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共同授课、项目指导和课程设计等工作。通过跨学科合作,可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最后,物流专业的教师应承担起指导和辅导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教师可结合自身经验,指导学生展开相关的课题研究、实践项目或创新创业计划,帮助他们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结 论

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物流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以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