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白粉虱发生规律及田间药剂防治

2023-11-23蔡高磊赵昌松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黄板白粉粒剂

周 炀,蔡高磊,张 凡,赵昌松,常 威,张 含,汪 华

(1.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 430064)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属半翅目粉虱科[1],该虫繁殖速度快,寄主范围可达121 科898 种[2],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将造成严重减产[3-5]。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已成为十堰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6]。然而白粉虱作为主要害虫,对蔬菜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7]。随着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部分地区白粉虱的抗药性在不断增加[8]。为指导安全生产和农药的合理规范化使用,于2021 年对白粉虱开展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并于2022 年开展部分田间药剂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陈庄蔬菜育苗基地内,田间种植作物为黄瓜、辣椒、番茄、豇豆、普通白菜,均为大棚内种植,种植期间均已掀开塑料薄膜。

1.2 试验材料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稀释液(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稀释液(江苏省南通宏洋化工有限公司)、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所有稀释倍数均参考药剂推荐使用浓度。

1.3 调查方法

1.3.1 白粉虱发生规律调查 当地蔬菜种植时间为每年5—9 月,育苗时间为当年11 月至次年4 月。通过对育苗苗圃进行调查,发现温室内育苗期间无白粉虱发生,因此监测时间定于2021 年5 月下旬至9月上旬。选择5 个大棚,每个大棚种植1 种作物,每个小区设置5 个监测点,在监测点处悬挂黄板,黄板距株冠高度0.1 m,每7 d 计数1 次,每次将黄板正反面所有白粉虱完全计数1 次,每次计数完成即更换新黄板便于下次统计。试验期间,试验地内不采取防治措施。试验结束后调取当地气象监测数据。

1.3.2 白粉虱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于2022 年7 月26日,选择3 个番茄大棚,每个大棚为一次重复,将大棚均匀划分为5 份,设4 个处理和1 个空白对照,并且每2 个处理之间划分出3 m 作为保护行,每个处理设置5 个监测点,在监测点处悬挂黄板,黄板距地面高度1.7 m,施药前1 d 挂黄板,第2 天计数,之后开始施药并更换新的黄板,药后1、3、7、14 d 分别对白粉虱进行计数调查并每次更换黄板,每次调查前1 d挂黄板,第2 天收集计数。

1.4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有SPSS 17.0和Excel 2010,根据田间调查结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防效),并用Duncan 氏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粉虱对不同蔬菜的取食偏好性

由图1 可知,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陈庄蔬菜育苗基地白粉虱发生始于6 月初,持续至8 月底,其中白粉虱对黄瓜的取食性偏好性最强,其次为番茄,对豇豆和普通白菜的取食偏好性相似,对辣椒的取食偏好性最差。根据图1 的调查结果可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为白粉虱发生高峰期,最大值为8 月2 日调查的黄瓜大棚,白粉虱达1 893 头。

图1 白粉虱对不同蔬菜全生长周期取食偏好性

2.2 十堰市白粉虱种群动态

由图2 可知,在十堰市整体温度于6 月上旬上升至25 ℃左右时,白粉虱种群开始呈增长趋势,之后维持温度在25 ℃以上直到8 月中旬,期间白粉虱种群呈快速增长态势并于8 月3 日达到峰值,为1 893头。8 月下旬,温度低于25 ℃并呈下降趋势,白粉虱种群数量也随之快速降低。

图2 白粉虱虫口基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3 白粉虱田间药剂试验防治效果

由表1 可知,药后1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对白粉虱的防效最佳,为85.68%,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的防效最差,为51.76%。药后3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的防效依然最佳,为75.45%,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差,分别为64.44% 和63.47%。药后7 d,4 种药剂的防效均明显下降,其中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稀释液防效最佳,为33.93%。药后14 d,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稀释液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的防效接近,分别为17.46%和16.70%,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稀释液和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差,分别为2.15%和4.34%。

表1 不同药剂对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单位:%)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十堰市,白粉虱对黄瓜取食偏好性最强,其次为番茄、豇豆、普通白菜,对辣椒偏好性最差。温度高于25 ℃时白粉虱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十堰市白粉虱主要发生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稀释液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对于白粉虱的防效较佳。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地白粉虱对于黄瓜的取食偏好性明显高于同期调查的其余4 种蔬菜,其次分别为番茄、豇豆、普通白菜、辣椒,该研究结果与母欣等[9]、马瑞燕等[10]、徐汝梅[11]在不同种类蔬菜上,白粉虱的取食偏好性结论较为一致。在2021 年8 月3 日左右,白粉虱对5 种蔬菜的取食量均达最大值。在整个种植周期中,白粉虱取食偏好性会有细微波动,因此,猜测在蔬菜不同生长阶段可能对白粉虱取食选择上有影响。

结合气象数据可以直观观察到,6 月13 日前温度低于25 ℃时,白粉虱种群数量波动较小,6 月13日后,白粉虱种群数量快速上升,8 月3 日达到最大值,为1 893 头,并于8 月12 日左右,随着温度逐渐低于25 ℃,白粉虱种群数量快速下降,表明在十堰市日平均温度高于25 ℃后,更有利于白粉虱种群快速繁殖,该结论与王子谦[12]及涂勇[13]的关于温度在18~34 ℃对白粉虱种群繁殖速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随温度增加而快速增加。Liu 等[14]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白粉虱个体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存活率和产卵量也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因此,解释了十堰市温度上升到25 ℃以上时,白粉虱种群数量急剧上升的原因。但是与张文娟[15]关于白粉虱在29~35 ℃条件下发育历期延长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因此考虑白粉虱发育历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十堰市6 月下旬至8 月下旬为白粉虱主要发生时间,该结论与白粉虱主要发生于春末夏初和秋季的结论较为一致[16],因此,考虑在该时间段内应当加大白粉虱的防治力度,从而避免白粉虱因种群数量过大造成大面积经济损失。

4 种药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 000 倍稀释液在短期内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为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稀释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稀释液、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且4 种药剂在药后1、3 d 的防效上均表现良好,但在药后7、14 d 防效均明显下降,其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稀释液和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稀释液在药后7 d 防治效果下降较快,分别只有2.96%和4.81%。该结论与啶虫脒及螺虫乙酯对白粉虱防效的持效性研究结果有差异[17-19],与同为烟碱类杀虫剂的噻嗪酮在白粉虱上的防效也存在一定差异[20],因此,考虑可能是由于当地种植户长期使用供试药剂,导致白粉虱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结合以上结论,为避免白粉虱暴发造成大面积经济损失,建议十堰市夏季种植蔬菜可以适当加大对黄瓜、番茄、豇豆、普通白菜的防治,防治周期为7~14 d,同时轮流使用以上药剂,避免白粉虱抗药性进一步提升,另外可以通过丰富当地可售药剂种类,避免害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黄板白粉粒剂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