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唑来膦酸治疗期间的效果*

2023-11-23刘莉李岩韩枫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值骨质医护人员

刘莉,李岩,韩枫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微创骨科,河南 商丘 476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后果之一[1]。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针对骨质疏松的药物以及椎体成形术为主,而唑来膦酸是临床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2]。但由于患者自身和病痛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传统干预方式由于理念以及干预成本的限制,无法在患者出院后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3]。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是以医院专业医护人员为指导主体,社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庭成员为干预措施的主要实施者,既可以极大地节约相关的干预成本,又可以通过社区和家庭对患者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干预[4]。本研究旨在探究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应用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7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于2021 年所颁布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 版)》[5]中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上75 岁以下;住址所在小区在本院10 km以内;患者所在小区可以配合我院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着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言语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的相关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脏腑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对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或无法接受研究所涉及治疗方式和干预措施。依据随机性原则,通过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由相关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研究相关事宜,并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也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伦审2021-0101 号)。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文化程度 体质量 居住类型男/女 小学及以下 初中及以上 独居 与家人一起对照组 43 20/23 (67.35±6.53) 19 24 (27.35±1.34) 6 37观察组 44 21/23 (68.14±7.14) 20 24 (27.78±1.12) 8 36 χ2/t 值 0.013 0.539 0.141 1.622 0.288 P 值 0.910 0.296 0.905 0.054 0.592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包括:①进行常规的风险评估,包括营养情况、自理能力、跌倒风险等;②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教;③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药物及饮食指导;④指导患者就诊时间和复查时间;⑤电话随访,出院后每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连续1 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6]:①组建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骨科专家1~2 名、患者的主管医师、骨科护士长、主管护师1 名、联动护士3~5 名、药剂师1 名、康复治疗师1~2 名、营养师1 名、心理治疗师1~2 名,以及各社区医护人员3~5 名,以骨科专家、主管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营养师等为治疗方案决策者,联动护师为方案监督和医院-社区联系者,社区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为方案执行者;②建立多方式、全方位沟通渠道,以微信群、微信服务平台为主要网上交流渠道,定期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为现实沟通渠道;③人员培训:由骨科专家、主管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营养师、心理学专家等人员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包括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康复理疗技能、药物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等,培训方式包括定期授课、教学视频学习、案例展示、操作展示等,培训时间为3 个月,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④由骨科专家、主管医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康复训练、用药指导等,由联动护士在患者出院当天与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对接,并传达相关干预方案;⑤社区医护人员建立患者的相关档案,并根据干预方案将相关工作落实到每个医护人员;⑥社区医护人员根据干预方案,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方面,定期对患者及心理状态、营养情况、康复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以实时调整相关方案;⑦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定期上门进行相关治疗,治疗频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⑧主管护师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主要监督相关医护人员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收集患者的相关意见和感受,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连续干预1 年。

1.3 观察指标

①用药依从性:通过用药依从性评价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分值为0~8 分,其中得分为8 分为完全依从,6~8 分为一般依从,6 分及以下为部分依从,得分为0 分表示不依从,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我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测定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以及健康知识水平4 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责任感分值为0~10 分,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分值为0~50 分,分值越高表示相关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③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其中SAS 量表分值为0~100 分,分值50 分以上表示存在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SDS 量表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④疼痛情况: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分值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⑤出院1 年内的骨折复发率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s),分]

注:与同组出院时比较,*P<0.05

组别 n 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对照组 43 35.25±4.34 28.37±4.15* 5.34±1.03 4.17±0.86* 5.37±1.21 4.17±1.16* 6.35±1.23 5.37±1.18*观察组 44 34.12±4.25 39.21±4.47* 5.15±1.02 6.34±1.13* 5.40±1.25 7.35±1.41* 6.40±1.25 7.56±1.39*t 值 1.227 11.726 0.864 10.094 0.114 11.499 0.188 7.929 P 值 0.223 0.000 0.195 0.000 0.455 0.000 0.426 0.000

2.3 两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比较

出院半年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4 两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出院时比较,*P<0.05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 VAS 评分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 出院时 出院半年后对照组 43 73.12±4.57 57.35±4.68* 74.27±6.35 56.37±5.14* 6.31±1.52 5.11±1.18*观察组 44 73.65±4.61 41.34±4.51* 75.11±6.41 47.12±5.03* 6.35±1.49 4.08±1.11*t 值 0.538 16.242 0.614 8.481 0.124 4.192 P 值 0.296 0.000 0.270 0.000 0.451 0.000

2.4 两组骨折复发情况比较

出院1 年内,对照组出现再次骨折患者12 例,骨折复发率为27.91%;观察组出现再次骨折患者3例,骨折复发率为6.82%。观察组骨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778,P=0.009)。

3 讨论

3.1 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可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析可知: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通过药物以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这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再加上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主要注重对患者正确用药和合理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定期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治疗,从而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7]。两者相结合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2 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半年后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可知: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和指导获得,传统干预在患者出院后缺乏持续性的技能指导和知识宣讲[8],因此在患者出院后,这些能力随着时间而减弱。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不光定期在患者社区进行坐诊和相关知识宣讲活动,同时通过微信、电话、上门等方式随时把握患者相关情况,并在患者相应能力下降时,及时进行宣讲和指导,从而保证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出院后依然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

3.3 对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半年后SAS 评分、SDS 评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可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既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而该病患者出院后最常见的不良情绪就是焦虑和抑郁[9]。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出院后的疼痛程度主要是骨折所带来的,但是不恰当的姿势和锻炼方法也是造成疼痛的重要原因。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中的专家、医师、护士长等人员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制定出最为恰当的体位和锻炼方式,并通过联动管理保证了锻炼方式的实施和最舒适姿势的保持。此外,行动受限所导致的日常交流机会和时间减少是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10]。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中微信群和电话随访可以让患者与家人、医护人员进行随时的有效沟通;而心理医师的定期上门治疗,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改善。对疾病病因、发展进程、转归等的不了解,是造成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由多学科、不同级别医护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可以制定最全面、最容易让患者理解的宣传方案,从而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焦虑的可能性。另外,唑来膦酸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疼痛、骨折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止痛、促进骨骼愈合等功效,但是其药效的发挥除了受到个体差异、联用用药方案、饮食等方面的影响外,按时、按量正确服药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观察组所采用的干预模式中医护人员受限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服药方案,同时通过社区医护人员上门、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提醒患者及时的正确服药,从而保证唑来膦酸止痛作用的正常发挥。

3.4 对骨折复发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1 年内骨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可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复发情况。高复发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突出的临床特征之一,而观察组复发率低的原因可能是:①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采用多形式、多途径的健康知识宣教,可使患者更好地理解骨折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复发风险影响因素,并更好地避免影响骨折后愈合的相关因素;②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社区环境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其中就包括更合理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避免骨折复发情况的发生[11]。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可提升唑来膦酸治疗OVCF 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骨折复发情况。

猜你喜欢

分值骨质医护人员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