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环境对畜禽疾病的影响因素及科学合理改善方案

2023-11-21覃鑫焱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畜舍温差粪便

覃鑫焱

现代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不良、疫病频发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畜禽的生长发育,而且也会对肉品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生活环境对畜禽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希望本文能够为提升肉品质量提供一定帮助。

改善畜禽的生活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肉品的质量,是目前现代畜禽养殖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加强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针对生活环境对畜禽养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光照、通风、粪便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过后需要从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从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畜禽养殖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一、生活环境对畜禽疾病的影响因素

从现阶段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生存环境作为影响畜禽养殖效果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生活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密度、粪便处理等多种因素,都会对畜禽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为此,加强对多方面因素的有效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影响,也是提升畜禽养殖质量的关键手段。

1、温度因素

温度因素作为影响畜禽健康的问题之一,畜禽长时间在应激反应环境下生存,很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畜禽在幼年期间,如果不能加强对温度的有效管理,长时间在不适应温度环境下生存,很有可能导致幼龄期的畜禽生存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产生。而当肉鸡舍温度提升,肉鸡自身体温上升到45℃的时候,肉鸡会出现休克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肉鸡中暑死亡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的期间内,需要注意温度的变化,及时对舍内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1)季节温差

季节温差是指同一天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季节温差大的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会导致畜禽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其健康。例如,夏季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畜禽中暑,而冬季昼夜温差大,则容易引发畜禽感冒等疾病。同时,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一旦未能及时做好通风、杀菌等工作,就可能导致养殖环境中的病菌和细菌大量滋生,进而影响到禽畜的健康,导致禽畜出现患病情况,对禽畜养殖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季节温差还会影响畜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例如,当昼夜温差大时,畜禽的食欲会受到影响,进食量减少,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由于畜禽的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2)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是指同一天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这会导致畜禽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其健康。例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容易引发畜禽中暑,而冬季气温日较差大,则容易引发畜禽感冒等疾病。此外,气温较差还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例如,当气温日较差大时,畜禽的生长发育速度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等问题。同时,由于气温较差会影响畜禽的繁殖能力,可能会导致繁殖不良等问题。

(3)畜舍温差

畜舍温差是指畜禽在同一舍内不同位置温度差异的大小。畜舍温差大的情况下,畜禽容易受到寒冷或热浪的影响,从而引起疾病。畜舍温差的大小与畜舍类型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封闭舍。封闭舍一般为密闭式建筑,可有效防止外界气流的进入,从而减小畜舍内部的温差。但如果通风不良,也容易导致畜舍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畜禽的健康。

②棚舍。棚舍一般为半开敞式建筑,通风性较好,但也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的影响,导致温差较大。因此,在建造棚舍时,应考虑加装隔板、调整通风口位置等措施,以减小畜舍内部的温差。

③开敞舍和半开敞舍。开敞舍和半开敞舍没有围墙和屋顶,通风性最好,但也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的影响,导致温差较大。因此,在建造开敞舍和半开敞舍时,应考虑搭建遮阳棚、加装风雨蓬等措施,以减小畜舍内部的温差。

(4)畜禽个体温差

畜禽个体温差是指同一品种、同一舍内不同个体体温的差异。个体温差大的情况下,畜禽容易出现疾病。畜禽个体温差的大小与畜禽品种、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年龄较小的雏鸡和母猪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而年龄较大的成年畜禽则相对耐寒。此外,一些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会导致畜禽个体温差增大。为了减小畜禽个体温差,畜禽养殖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饮水条件、增加饲料营养成分等,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应根据畜禽的品种、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减小畜禽个体温差,避免畜禽养殖中出现各种疾病问题,对养殖场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2、相对湿度因素

在鸡舍相对湿度大于72%的情况下,蛋鸡的羽毛就会出现粘连的情况,同时肉鸡也会出现关节炎等病症,夏季容易出现球虫病。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高产品种的蛋鸡在孵化的时候,如果环境湿度较高,雏鸡的死亡率将会不断提升,并且脐带黑粪和飞节发红等病症的发生率也将不断提升。牛长期生存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腐蹄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大。而羔羊或者仔猪长期生存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也会导致各种病症问题的产生。

3、空气质量因素

畜禽在生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但是密集化较高的养殖舍内,空气质量较差,长时间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也会对畜禽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和影响。

4、微生物及尘埃因素

禽舍中的饲料、垫草、土壤微粒、羽毛、皮肤碎屑等,都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舍内环境中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情况下,微生物会产生变质问题,从而导致各种病毒和细菌产生。空气中长时间漂浮各种微生物,也会导致畜禽灰尘传播病害问题的出现。

5、光照因素

在畜禽生长的阶段中,适当的光照效果能够促进畜禽的健康生长,提升畜禽的成活率,并且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抑菌的效果,让舍内环境较为干燥,从而有效地抑制环境中病菌、微生物的繁殖和积累。但是,在母雏生长到10 周龄之后,光照时间过长会刺激性器官的加速发育,导致母雏出现过早性成熟的情况,对后续产蛋有着严重的影响。肉用仔鸡的光照工作,可以使用间歇性光照的方式,从而减少仔鸡死亡问题的出现,促进仔鸡的健康生长。对于家禽来讲,光照较强也会导致皮肤病的出现,夏日持续对动物头部进行光照,也会导致畜禽出现日射病的问题。

6、饲养密度因素

在畜禽饲养的过程中,如果棚舍过小或者饲养量过大、分群不够合理等原因,都会导致畜禽生长效果受到影响。高密度的集合化饲养,都会导致棚内空气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各种因素导致畜禽出现呼吸疾病。同时,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也会导致畜禽出现寄生虫、皮肤病等具有传播性的病害,一旦部分禽畜患病,就会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快速传播,导致出现大规模的禽畜患病情况出现。

7、粪便处理因素

粪便处理是畜禽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也影响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首先,不同的粪便处理方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同。正确处理粪便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其次,粪便处理设备的质量和清洁度会直接影响畜禽健康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因此,选择高质量、易于清洁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然后,粪便处理设备的密闭性可以有效减少氨气和臭味的排放,提高畜禽养殖场的空气质量,减轻畜禽的呼吸道问题,预防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最后,粪便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防止畜禽因病容易感染。

二、预防生活环境引起畜禽疾病的策略

1、建设生态养殖场

(1)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场

有规划、有目的性对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有效地抑制疾病传播速度,减少各种疾病的传播,保证循环周期内畜禽养殖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也是目前畜禽养殖工作开展的主要手段。同时,科学合理的对畜舍进行设计,在设计工作中,要根据畜禽的生活习性和需要,设计合理的畜舍,确保畜禽的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安全。并且,还需要建设完善的环境控制设施,如通风系统、加热设备、冷却设备等,以保证畜禽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不仅如此,在养殖场规划的期间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选用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畜禽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畜禽场地的清洁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要加强疫病防控,采取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2)做好养殖场绿化

养殖场绿化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包括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水保土、降低气温、改善动物生存条件等。首先,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如柳树、杨树等有落叶的树木,可以在夏季提供遮荫。同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气温平衡等,对养殖产业的环保和节能有好处。其次,可以在养殖场周围种上绿化植物,如绿篱,使空气中的粉尘和污染物得到过滤,并防止水土流失。然后,将部分养殖场地面覆盖上草坪、花坛等绿化设施,不仅美观,还可以吸收雨水和控制温度,为动物提供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最后,在养殖场建立生态水池,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利用水资源等作用,同时也能增加养殖场绿化面积。简单来讲,加强养殖场绿化工作的开展,通过绿化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对粉尘以及微生物的传播进行改善,也是提升畜禽养殖效果的关键手段。

(3)场址选择和建造要合理

在养殖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现场通风的流畅性,提升养殖场的采光效果,保证交通、水电的便利性,加强防疫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地提升畜禽养殖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在对场址进行选择的期间内,需要选择远离城市和污染源的场址,避免环境污染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并且,要根据畜禽的品种和数量,合理规划场地,确保每个畜禽的生活空间充足,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4)提高养殖企业职工职业素养

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保证畜禽养殖质量的关键,养殖企业需要定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升养殖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责任感,确保各种规章制度和改善措施能够全面落实。一方面,应当定期做好养殖业职工的培训工作,使职工对养殖活动产生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当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让职工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进行禽畜养殖,保证养殖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防止外界因素对禽畜养殖造成影响。

2、畜禽场内人工抑菌

(1)场内地面土壤抑菌处理

畜禽场内一般有许多细致的设施和设备,如饮水设备、餐桶、长条等,在这些设备的周围或下面经常积聚粪便和各种有机杂物,长期存在就会成为病菌繁殖的温床。因此,定期对地面进行清洗和消毒,清除积累在地面上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日常的禽畜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每日清扫消毒、定期大规模设备、环境杀菌处理的方式防止病菌滋生或传播,有效建设科学健康的养殖环境。此外,可以在土壤表面喷洒含有抑菌剂的水溶液,如含有高锰酸钾或氯化钠等的水溶液,可以杀死地面上的细菌和病毒,并起到消毒作用。

(2)加强场内通风换气

畜禽场内,尤其是对于容易积聚细菌和病毒的场所,如圈舍等,应该特别注意通风换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可帮助畜禽场内空气流通,消散空气中的臭味和病原体,降低空气湿度,避免细菌和病毒的存留。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环境温度可以减少病原体的繁殖,保证畜禽健康成长。而湿度过高容易造成场内细菌的繁殖和积聚,应该保持场内适度的湿度。尤其在冬季温度较低,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应当在保持养殖环境内温度的同时适当进行通风,防止养殖环境滋生大量细菌,对养殖工作造成影响。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应当通过频繁通风来防止病菌聚集传播,并适当降低室内温度,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对禽畜养殖造成影响。

(3)采用粪便隔离技术

畜禽放置粪便不当,会导致粪便污染物扩散,这不仅会发出难闻的异味,还会吸引各种嗜食有机物的细菌、病毒在粪便上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对于养殖场内畜禽的粪便,应该及时处理。粪便一般可以用压缩机压缩后进行消毒处理。此外,使用带有隔离装置的设备,如设有粪道的鸡笼、猪栏等,可以避免粪便污染和传染疾病。对于粪便埋地下时,应该选择有利于分解消毒的场所,深度不宜过浅,避免产生异味和细菌。

(4)畜禽自身抑菌

对于畜禽的健康养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畜禽自身抑菌。给畜禽添加合适的抑菌剂可以帮助它们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或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地促进畜禽肠道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疫苗防疫的畜禽,注射防疫疫苗,可以有效地增强它们的免疫力,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3、通过益生菌调理畜禽免疫系统及功能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畜禽养殖的微生物,可以调节动物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轻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同时,益生菌还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益生菌可以促进机体中免疫细胞的增加和活性,增强机体的自然免疫力。此外,益生菌还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在肠道和血液中的迁移和定居,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和黏膜免疫力。

综上所述,改善畜禽生活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肉品质量是现代畜禽养殖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全面加强管理、加强监管、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才能够使肉类产业更加高效、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肉类产品。

猜你喜欢

畜舍温差粪便
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浅谈畜舍的环境控制要点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测定畜舍及其FIRE设备防雷系统设计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粪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专利名称:家禽喂养中的自动化粪便集纳输送系统
养好家畜应重视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