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改良绿色肉鸭饲喂技术和养殖模式的有效措施

2023-11-21金王超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鸭场鸭舍雏鸭

金王超

本文从鸭场选址与鸭舍建造、鸭苗选择以及日常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绿色肉鸭养殖技术要点,并提出改良绿色肉鸭饲喂技术、合理调整绿色肉鸭养殖模式以及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鸭粪便等措施,以期将绿色肉鸭养殖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绿色肉鸭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

产量高、品质佳以及环境污染小等是绿色肉鸭养殖技术明显的应用优势,对肉鸭养殖向生态化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肉鸭养殖过程中,除了要做好育雏前准备工作与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以外,也要结合肉鸭生长发育情况,合理改良绿色肉鸭饲喂技术和养殖模式,注重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鸭粪便,既能减少肉鸭养殖期间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又能满足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肉鸭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绿色肉鸭养殖技术要点,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绿色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1、鸭场选址及鸭舍建造

首先,鸭场地址选择,要综合考虑地势地形、交通条件、场区气候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鸭场应建立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且通风良好与光照充足的区域,既能为肉鸭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环境,又能减少肉鸭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满足绿色肉鸭养殖要求,必须贯彻社会公共卫生准则,目的是防止鸭场与周边环境成为相互污染源。

其次,鸭场内部规划,依据风向与地势,从优到劣逐一划分管理区、生活区以及粪便病鸭处理区,为后期高效开展肉鸭饲养管理工作提供方便。以饲料仓库规划为例,其所在位置应与每栋鸭舍相靠近,内部要保证良好通风和环境干燥,避免饲料霉变,又能方便向各鸭舍运送成品料。

最后,以肉鸭养殖规模为依据,确定鸭舍建造面积。通常每栋鸭舍设计宽度为12m,长度为100m,中间顶高不超过3.2m,两侧檐高不超过1.8m。将储料间与门口分别设置在鸭舍两侧,方便养殖人员日常饲喂肉鸭。其中每栋鸭舍间隔距离最小为10m,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完善采光、抗旱防暑以及防虫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鸭场养殖管理质量,构建良好的绿色肉鸭养殖环境。同时在鸭舍中间设置宽度为1.3m 的过道,两侧设置距离地面0.8m 的网床,竹架、铁网架等均可用于制作网床;按照自上而下顺序将塑料薄膜、棉被、毛毡依次在鸭舍棚顶铺设,起到保温防雨。此外,将排水沟在鸭舍网床地面最低处倾斜设置,以便将地面鸭粪清洗干净,再通过沉淀池、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粪水,真正做到绿色肉鸭养殖无污染。

2、鸭苗选择

为实现规模化养殖绿色肉鸭,合理选择肉鸭品种尤为关键。就养殖人员而言,要对肉鸭生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有充分了解,如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肉鸭,可以更好地保证产量,又能提升鸭肉品质。首先,检查雏鸭肛门是否附着黄色稀便,脐带处是否存在血痕等;其次,针对雏鸭健康性判断,除了依据上述条件外,也可以确认其腿部是否存在发育畸形的问题。若雏鸭不具备其中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均视为不健康雏鸭,不建议引进该类鸭苗;最后,因雏鸭育成率较低,且生长周期较长,足够健康的雏鸭,能够降低后期养殖过程中重疾病发生几率。

3、育雏前准备工作

开展育雏工作前,全面清理育雏舍,并做好舍内消毒,目的是消除舍内残存的病菌,提前预防肉鸭各类疾病。例如,将0.5%百毒杀溶液与0.5%抗毒威溶液进行混合后,喷雾消毒育雏舍;按照高锰酸钾20g、福尔马林40ml 比例将其混合后对育雏舍进行熏蒸消毒,该比例为每立方米空间消毒药液使用量。待育雏舍消毒工作结束后,需要做好内部通风,将消毒气体从育雏舍内部及时排出。

另外,确认相配套的设施设备是否安装到位,将喂料器具浸泡于2.5%烧碱水中,再使用清水冲洗,达到全方位消毒育雏舍的效果。

4、日常饲养管理

(1)育雏保温以及湿度调控

育雏保温:育雏前,将鸭舍温度控制在33℃~34℃范围内,随着日龄增加降低育雏温度,鸭舍温度过低极易导致雏鸭发生应激,直接影响雏鸭整体发育率。育雏时,舍内要保持24h 全光照,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与网床相距2m 高度安装白炽灯,基于30m2安装1 个15W 白炽灯,用于夜晚照明。基于肉鸭日龄确定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参考表1。

?

育雏期间要时刻保持良好通风,但不能长时间通风,避免因舍内温度流失而出现雏鸭拥挤或扎堆情况。及时清理网床下方粪便和废弃物,防止细菌、病菌大量滋生而诱发重疾病。

湿度调控:湿度是影响雏鸭健康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鸭舍内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不仅可以预防雏鸭出现脱水现象,又能保证雏鸭生长发育正常,规避群体生长发育不均匀情况。例如,鸭舍内湿度过高,必然会加快粪便分解速度,使空气中氨气与硫化氢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在鸭舍内聚集,进而提升雏鸭发病率。因此,养殖人员可以在雏鸭一周龄阶段,将鸭舍湿度控制在持60%-70%范围内,二周龄后,调控至50%-55%;或者根据鸭舍内温度设置调控相对湿度。

(2)饲养密度控制

一般情况下,针对舍内雏鸭饲养密度控制,则是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饲养密度;或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舍内雏鸭饲养密度,冬季时,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一些,夏季时,则是适宜小密度饲养雏鸭。基于雏鸭日龄的饲养密度标准参考表2。

?

(3)饮水及开食要求

进雏后严格按照“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基本原则对雏鸭进行饲养。基于以下几项要求饲养雏鸭:

①雏鸭破壳24h 后,准备20℃温水,并在温水中将入适量食盐以及10%葡萄糖、矿物质添加剂等,以起到强化雏鸭体质,降低疫病发生几率的作用。雏鸭饮水2h 后,方可开食。

②按照规定比例配制全价料,将适量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全价料中适量掺入,避免出现蛋白质能量失衡的情况;按照2∶1 比例调整全价料中钙磷比,防止配料缺乏合理性而导致雏鸭发生营养代谢病。其中戗毛、拉稀、啄羽等均为营养代谢病的表现特征。同时根据舍内雏鸭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等,为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鸭提供充足营养供应,加快雏鸭生长速度,提升肉鸭品质。

③根据雏鸭日龄确定合适的饲喂方式。例如,1 周龄内的雏鸭,每昼夜喂料5-6 次,喂料器具在每次添加饲料时,应无任何剩料;2 周龄内的雏鸭,每昼夜喂料4-5 次,每次添料前1h 喂料器具内无剩料,尽可能避免饲料浪费,节约肉鸭养殖成本。依据2-3h 内饲料食用完原则,结合舍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次饲料添加量,并将断料时间合理控制,以保证雏鸭采食高峰,满足雏鸭生长发育需求。

(4)分群饲养

首先,基于雏鸭培育阶段,养殖人员要做好鸭舍日常巡视与检查工作,将鸭群中病弱雏鸭及时挑出,并放置场内指定区域集中饲养,避免发生传染性疾病。日常巡视与检查是肉鸭饲养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可以使养殖人员全面掌握舍内鸭群实际情况,为后期合理调整饲养管理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以雏鸭生长发育情况为依据,按照肉鸭年龄大小进行分群,做到针对性管理不同鸭群,防止出现整个鸭群生长发育不均匀问题。

其次,时刻关注舍内鸭群整体采食、饮水、精神状态以及排泄等方面情况,以保证鸭群疾病发现及时性,并在第一时间内快速隔离患病鸭以及疑似发病鸭,控制养殖场因此方面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后,基于肉鸭生产阶段,详细记录肉鸭生产全过程,如鸭苗来源、饲料供应渠道、用药情况以及疫苗免疫接种时间等方面信息,建立绿色肉鸭养殖管理电子档案,当肉鸭生产阶段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即可通过调阅电子档案进行追溯。

(5)过渡期饲养

育雏舍向中雏舍转入时,要保证鸭群一致维持空腹状态,转舍后的前3d,逐渐将小鸭料调整为中鸭料,同时适当升高中雏舍内部温度,以便雏鸭快速适应新环境。时刻关注中雏鸭群整体消化情况,在不影响雏鸭安全过渡的基础上采用定时定量喂料方式,加快雏鸭生长发育速度。

由于夏季温度与湿度相对较高,对绿色肉鸭正常生长发育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在夏季进行育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①确保饲料营养供应及时。结合舍内鸭群生长与采食情况,适当调整现有饲料配方,利用脂肪将部分碳水化合物进行替代,尽可能将蛋白质水平调整至最低限。

②遵循少量多次喂料原则,以保证每次饲料投喂足够新鲜,且无任何剩料。合理调整每日供料时间,相较于冬季期育雏,晨间喂料应提前2h,晚间则是将喂料时间适当延长,目的是减少白天温度过高对鸭群采食的干扰影响。

③合理调整舍内鸭群饲养密度,并保持良好通风,避免夏季温度与湿度过高,加上饲养密度太大而增加各类疾病发生几率。

5、肉鸭疾病防治

首先,遵循“综合性”疾病防治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绿色肉鸭养殖期间各种疾病防治,以提高绿色肉鸭养殖质量。养殖人员要保证鸭舍内一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避免舍内鸭群发生环境应激,严令禁止外部人员进入鸭场。建立完善的鸭场消毒制度,保证舍内各种设备设施以及日常喂料器具均做好相应消毒,实现从源头上消除病菌。

其次,实时监测与控制疫病。邀请相关部门专业兽医为绿色肉鸭养殖场制定完善的疫病监测及控制方案提供指导,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疫病,遏制传染性疫病二次传播,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

最后,根据雏鸭日龄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并结合鸭场实际养殖情况及时调整既定免疫程序,有效预防疫病发生。例如,1-3日龄雏鸭,接种1 次鸭病毒性肝炎苗;4-6 日龄雏鸭,接种1 次禽流感病毒苗;15 日龄雏鸭,接种1 次大肠杆菌苗。25 日龄后,则是接种1 次鸭传染性浆膜炎苗。以鸭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为例,除了注射免疫疫苗以外,养殖人员也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黄芩、黄连、黄柏、连翘、金银花及甘草等中成药,连续饲喂7d,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二、提高绿色肉鸭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1、改良绿色肉鸭饲喂技术

饲喂技术改良是实现肉鸭绿色化、生态化养殖的关键环节,该项措施也是解决绿色肉鸭养殖期间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肉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足够量饲料供应,可以更好地保证绿色肉鸭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肉鸭养殖质量。其中鸭饲料中蛋白质摄取量充足,能够有效强化绿色肉鸭饲养效果。如何改良绿色肉鸭饲喂技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蛋白质含量适当调整。氨基酸是配制鸭饲料时主要涉及使用的营养成分,对绿色肉鸭健康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调配鸭饲料时,要合理搭配饲料中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根据绿色肉鸭生长特点,适当减少日常鸭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确保氨基酸摄取量充足,缩短绿色肉鸭生长周期,同时也能降低肉鸭粪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

(2)适量掺入环保饲料添加剂。将由微生物转化后的环保饲料添加剂在鸭饲料中适量掺入,目的是分解鸭粪便中各类成分,达到将鸭粪便中氮、磷等成分含量有效降低的效果,进而解决鸭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2、合理调整绿色肉鸭养殖模式

(1)发酵床养殖

发酵床养殖是目前一种具有较强环保性、便捷性特点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锯末、统糠粉等环保材料加以利用,制作发酵床,利用功能菌群生长繁殖对鸭粪便进行有效降解与转化,实现绿色肉鸭养殖过程中无害化处理产生的鸭粪便,达成零排放肉鸭养殖目标。

(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是目前绿色肉鸭养殖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是在林业资源与禽畜养殖相结合基础上所建立的全新农业生产模式,在绿色肉鸭养殖前期,选择合适林地,用作肉鸭日常活动或栖息场所,满足肉鸭在林地中自由活动、自由觅食的养殖要求。其中肉鸭所排泄的粪便,也能作为林木生长所需养分,充分发挥禽畜养殖与林业生产相结合的协同发展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绿色肉鸭养殖在饲料方面的成本投入,又能为绿色、生态肉鸭养殖提供良好环境,从根本上促进鸭场周围生态环境改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鸭粪便

以合适的方式处理绿色肉鸭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将其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原料,既能满足统一回收鸭粪便处理要求,又能利用微生物分解处理技术将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进行分解,用作农业生产所需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一般情况下,待肉鸭粪便收集完成后,利用固氮菌、解磷菌等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存在的大分子化合物,即可获得氮、磷等低分子化合物。并在粪便分解环节加强分解技术应用效果控制,起到抑制分解过程中有害气体大量产生的作用,以减少粪便产生对鸭场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由于以鸭粪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物时间最少为7 天,该段时间内能够将鸭粪便中有害物质完全降解并抑制有害气体产生,待降解结束后,即可用作农作物种植所需肥料。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鸭粪便也是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能更好地保证鸭粪制作生物有机肥的质量。

此外,在经济条件允许前提下,也可以为每栋鸭舍配备电动刮粪机,并与鸭场沼气池、沼液灌溉管网等设施同步设施,定期定时进行刮粪和清洗,实现对鸭舍内空气中氨气含量有效控制,粪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后,将通过管网排入种植基地,以实现肉鸭养殖全过程绿色化、生态化以及无害化。

综上所述,绿色肉鸭养殖是现阶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肉鸭养殖产业主流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绿色肉鸭养殖技术要点,并根据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肉鸭养殖质量,又能减少肉鸭养殖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绿色化、生态化肉鸭养殖目的,实现绿色肉鸭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能为绿色肉鸭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鸭场鸭舍雏鸭
发酵床网上养殖肉鸭舍春季环境参数监测及通风策略模拟优化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肉用鸭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鸭场疫病综合防疫措施及消毒管理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