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玉米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合理应用

2023-11-21郭小燕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锈病斑病

郭小燕

当前随着世界各个地区的平均温度都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因此玉米栽培技术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随着各种新品种的应运而生,玉米栽种的时候会有更多选择性,同时病虫害也会呈现出更加的多样性,曾经被有效控制的病虫害出现回升趋势,这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此时没有发生过的病虫害以及比较轻微病虫害都呈现出加重趋势,这些问题都需要着力解决。淮北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工业企业生产原料和喂养动物的饲料。该地区的玉米种植中,需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病虫害,该地区的玉米病虫害已经严重抑制了当地玉米的产量,且质量无法保证。所以,为了实现玉米稳产,就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解决病虫害问题,另一方面发挥绿色环保作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控现状,分析淮北地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提出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一、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控现状

1、缺乏对玉米病虫害的预测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控措施。由于每年的气候和降雨条件不同,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此外,有些种植者缺乏玉米病虫害防治意识,在玉米病虫害高发期往往采取被动措施,没有考虑到淮北地区夏玉米的生长规律。没有详细分析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不利于玉米生长状态监控,无法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甚至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2、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过于简单

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措施不够完善,需要长期实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生物绿色防治措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此外,这种方法相对复杂,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成本,无法实现显著的效益。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一些地区不采用这种方法。为了取得短期效果,种植者在害虫防治中过于依赖杀虫剂,而且方法过于简单,无法实现防治方法的多样化。玉米发生病虫害时,如果集中使用农药,玉米上的农药残留就会增加,蒸发到空气中或渗透到土壤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玉米本身对病虫害缺乏抵抗力

玉米本身的特性是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玉米生长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缺乏稳定性,就会导致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应高度重视玉米水资源供给,以提高其肥料供应能力。否则,玉米的营养吸收能力不够,生长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玉米本身缺乏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各种不利因素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淮北地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当玉米发生各种病虫的时候,其质量和产量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做好病虫防治工作非常必要,此为提高产量的关键。淮北地区比较常见的夏玉米病虫害如下:

1、玉米病害

淮北地区近年来气候环境发生变化,玉米病害提高了危害性,而且表现上也有所变化。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淮北地区夏玉米产区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分为四种,即南方锈病,大、小斑病,黑粉病,病毒病,具体如下:

①南方锈病

南方锈病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植地区最常见的病害,流行速度快而且影响产量严重,南方锈病这一病害比普通玉米锈病更危险。该病害的病原菌在南方沿海地区冬季种植玉米的地区越冬。通常黄淮海地区的夏播玉米很容易发生南方锈病,而且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玉米质量和产量都下滑。

高肥水管理且种植密度高,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田间荫蔽,易造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环境,利于病菌侵染。玉米南方锈病的传播特点是以空气为载体,适宜病菌萌发的温度是13℃至30℃之间,当环境温度达到20℃至28℃之间,就会大量繁殖,此时如果相对湿度为90%的时候,病菌就会快速传播,很快就会在玉米地中蔓延。病原菌产生夏孢子,随风雨传播,辗转危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株率和病叶率不断升高,由点片发生发展到普遍发病,在适宜条件下,严重度剧增,造成较大危害。随着空气的流动,夏孢子以空气为载体传播,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在整个地块上蔓延,很多的叶片受到侵袭之后干枯。

根据多年以来的淮北玉米生产实践可知,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时间多为8 月份的下旬至9 月份的上旬。如果连续几天降雨,田间湿度非常大,玉米品种缺乏抗病性,就会导致病毒暴发。

②大、小斑病

当玉米出现大斑病的时候,起初是非常小的病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展,成为菱形大斑,非常严重情况下,病斑长度可以达到10 厘米至30 厘米之间,甚至已经超过30 厘米,有的时候,一些距离比较近的小病斑连接起来形成一片,成为没有规则的大斑。当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病斑上会有黑色的霉状物产生。

如果玉米上有小斑病,其所具备的特点是涉及的范围小,通常在1 厘米范围内,以椭圆形为主,病斑中间颜色比较浅,边缘颜色则很深,呈现出赤褐色。

病原菌在病株残体上过冬,通常是以菌丝体的方式存在。孢子的产生适温为23℃-25℃,发病适温为26℃-29℃,当气温为24℃时,孢子只需1 小时便可萌发,若遇到高温天气或具有足够的水分,则此病害会快速蔓延。如果在一块田地中连续种植一种作物,或者播种的时间比较晚,玉米就容易感染该病原菌。要有效控制小斑病,抑制其传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环境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当进入夏季,7、8 月份的时候,当月平均温度超过25℃,连续多日频繁降雨、下雾,或者雨量非常大,发生小斑病的几率非常高。即便是在6 月份,雨量以及环境温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时由于气温和雨量适宜,就会有大量的病原菌繁殖,菌源积累量明显增加。

③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就是俗称的“乌麦”,也被称为瘤黑粉病或者黑穗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一种病害。这种病菌对玉米植株造成侵害,主要体现在幼苗组织以及器官上,较为明显的病害体现在花、果穗以及雄穗上。

通常玉米植株处于苗期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病症发生,抽雄之后就会快速增多,病原菌对受害组织造成刺激,产生肿大现象,形成瘤。通常情况下,如果玉米田间有病瘤出现的时候,在植抹茎基部位就会发现。在拔节前后,叶片上有病瘤产生,通常发生在叶片中肋两侧,有的时候观察叶鞘,能够看到病瘤。当茎节上有大瘤出现的时候后,植株茎秆会产生扭曲现象,就必然阻碍生长,当早期受到病害的时候,果穗非常小,病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不能结穗。

病菌越冬的途径比较多,包括粪肥、土壤以及病株等等。如果玉米种子携带病菌,就能够传播到更远的距离。春暖花开时节,环境温度升高,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会有担孢子产生,此为有性孢子,是担子菌产生,诸如木耳、蘑菇等等,其是作为外生孢子存在的。当然,病菌也会随着风雨传播或者昆虫传播,当玉米的苗期以及成株期发病的时候,就会有肿瘤产生。当肿瘤发生破裂之后,厚垣孢子还可以再次侵染。当玉米抽穗开花的时候,发病速度最快,直到玉米老熟之后才会停止侵害。

④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包括两种,一种为粗缩病,另一种为矮花叶病,很多玉米产区都是两种病毒混合发生的,有很高的病害发病率,其重要的传播途径是昆虫,所以要控制这种病菌传播是非常困难的。

当玉米病苗期发生病毒,会严重受害,当长到5-6 片叶子的时候,就会有病症表现出来,病苗的叶片看起来浓绿,但是僵直,长得比较宽而且短,叶片非常厚,无法正常展开心叶。玉米病株生长的速度比较慢,而且长得矮小。当长到9-10 个叶片的时候,病株节之间距离缩短,有明显的矮化现象,甚至与健康植株相比较,高度还不及一半。当进入到抽穗期,很多植株受到病毒的影响不能抽穗,当然也不能结果实。

2、玉米虫害

①蚜虫

在淮北地区玉米蚜虫在一年之中会有多代发生。当进入到冬季,就会发现小麦心叶上有成蚜和若蚜越冬,或者禾本科玉米上有孤雌成蚜和若蚜越冬。当第二年的3、4 月份,蚜虫开始活动,进入到5 月末,麦子进入到黄熟期,就会有很多有翅迁移蚜产生,迁移到春玉米进行繁殖。

当进入到6 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后,就会有大量蚜虫繁殖出来,当进入到玉米大喇叭口末期,蚜虫量非常大,对玉米造成危害,这种状况持续到9 月末,玉米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蚜虫适宜温度为平均气温23-25℃,相对湿度85%以上,连续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而大暴雨对蚜虫卵繁殖有抑制作用。玉米田内或周边杂草丛生,蚜虫发生较重。

②玉米螟

玉米螟又被称为“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的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能使玉米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我国一年当中,夏玉米的玉米螟可以发生两代或者三代,当进入到夏玉米穗期,通常为第二代害虫和第三代害虫造成危害。

玉米螟成虫白天不出来,都是夜间出来,有趋光性,能够飞翔,有很强的扩散能力。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雄蛾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蛾多数一生只交配1 次。雌蛾交配1 至2 天后开始产卵。每个雌蛾可以产出10 块至20 块卵,大约300 粒至600 粒之间。玉米螟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高温干旱对其起到抑制作用。

三、淮北地区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①南方锈病防治方法

近年来,淮南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出现了许多抗南方锈病的品种,合理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南方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比如,水稻中的早粳1 号、早粳2 号、早粳3 号等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但是也要采取必要的锈病防治方法。

淮北地区南方锈病能够快速传播,通常要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当处于发生的初期阶段,使用戊唑醇·丙硫菌唑悬乳剂,浓度为40%,30 毫升至50 毫升之间,或者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浓度为30%,大约40 毫升,加入100 克磷酸二氢钾,兑入30 公斤水,喷雾。对于南方锈病非常严重的玉米地块,连续喷2 次,间隔7 天的时间,通常能获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②大、小斑病防治方法

倡导在符合要求的特定时期及时使用药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玉米还没有出现大斑病的时候,或者正处于发病的初期阶段使用药物,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等,根据玉米植株发病的情况进行1-2 次施药,每间隔7 天至10 天1 次,对整个植株均匀喷雾。将其与芸苔素内酯混合使用,预防效果更好,用药量控制好。吡唑醚菌酯主要用于植株大、小斑病发病的初期阶段,可以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此外,要有效控制大斑病危害,可以科学选种,保证玉米品种有很强的抗病能力,病原菌侵染率降低。此外,要保证氮、磷、钾等各种类型的肥料施入平衡,搭配使用缓释效果的肥料和速效性肥料,将有机类肥料与无机类肥料结合,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危害土壤。如果玉米植株上已经产生了大斑病的病斑,可是使用可选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浓度为50%,配置为300 倍液至600 倍液,与清水混合均匀之后,喷施到叶片上,能够合理控制大斑病。

③黑粉病防治方法

当玉米植株生长到4 叶至5 叶的时候,每亩喷施甲基硫菌灵,浓度0.1%,60 公斤至70 公斤,连喷2-3 次,每间隔1 周再进行1 次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在玉米即将抽雄之前,每亩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浓度为40%,使用量为13 毫升至15 毫升,经过兑水之后就可以喷雾,根据实际的病情连续喷雾2-3 次即可,每隔7 天至10 天进行1 次喷雾。

④病毒病防治方法

对于病毒病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预防,就是对种子包衣的合理使用,将越冬虫源基数及时消灭。在玉米的苗期,就要使用药剂防治灰飞虱、蓟马以及蚜虫,将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配置为浓度为10%,3000 倍液至5000 倍液,或者将扑虱灵可湿性粉剂配置为浓度为25%,1000 倍液至1500 倍液,对玉米均匀喷雾。

2、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①蚜虫防治措施

其一,选用抗虫品种、有包衣的良种。有些品种自身有抗虫性,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将品种的抗逆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另外经过药物处理的种子,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发生,在购玉米种时尽量选择经过药、肥处理带有包衣的品种。

其二,对玉米蚜虫起到预防作用的药物比较多,包括噻虫嗪、啶虫脒和吡虫啉等等。药物的使用周期是7 天,完成一次施药之后,7 天之后进行下一次施药。

②玉米螟防治措施

其一,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生秸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药剂封垛处理完毕。

其二,生物防治措施。在玉米螟产卵始期、盛期、末期分别释放赤眼蜂,释放量为1 万-3 万只/亩,放蜂点可设置2-4 个/亩。

其三,药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或用敌百虫、高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液喷雾。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淮北地区农业发展不断加快,通过合理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保证农作物质量,提高产量。玉米是淮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用途非常广泛,因此在农业地区广泛种植。但是近年来,淮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明显下滑,一个重要原因是病虫害导致的玉米质量降低,为妥善解决这方面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环境角度而言,淮北地区玉米出现病虫害,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发生以及危害状况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措施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开展防治技术工作的时候,要优先采用绿色技术,有效防治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环境以及玉米植株,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锈病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