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两优851”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2023-11-21刘进松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机收

刘进松

本文根据“瑞两优851”品种的实际种植培育情况,详细介绍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根据“瑞两优851”机收再生稻的特征特性,明确其中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做到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以及适当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管理,从而提高再生稻成活率,保障水稻生产收益,以期为其他品种的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与生产指导。

再生稻就是在收获了头季水稻之后,对头季稻桩充分利用,实现腋芽的重新萌发出苗,增加第二季产量。再生稻是我国农业领域公认的绿色安全食品,因生长期温差较大,再生稻的品质更高,推广机收再生稻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扩大稻田面积与农民收入。

一、发展再生稻的重要意义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2022 年肥东县选择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宜、耐高低温能力强、米质口感好的籼型杂交稻品种瑞两优851 作为再生稻栽培。

现阶段,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作物生产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无论是劳动力短缺,还是气候环境变化,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增强挑战的严峻性。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有必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与传统的双季稻模式相比较,再生稻生产模式的净收益可以增加1 倍,再生稻生产1kg 稻谷所需的能量投入为29.98MJ。经过研究得知,再生稻除了可以增加稻谷的籽粒产量,还能作为生产优质化饲料的高产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二、“瑞两优851”机收再生稻的特征特性

瑞两优851 由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亲本来源为徽瑞08S×GR051,属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9 年、2020 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15.5cm,亩有效穗16.6 万,每穗总粒数212.8 粒,结实率90.6%,千粒重24.9g。全生育期133.6 天,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19 年米质为部标普通;2020 年米质为部标二等。作再生稻种植,熟期适中,稻桩上腋芽再生能力强、米质优、耐旱、耐热性一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稻曲病。

三、机收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头季稻高效栽培

1、合理确定播期

适宜播期在3 月20 前后泡种,25 日前后播种(日均气温9-15℃),秧龄掌握在23 天左右,叶龄3.5-4.0 叶,防止超龄移栽。

2、培育壮秧

育秧按照机插秧要求采用大棚育秧,大田亩用种量1.75kg上下,每亩大田用秧盘23-25 个。浸种前晒种1-2 天,用25%氰烯菌脂2000 倍液(按5kg 种子+6kg 水+3ml 氰烯菌脂)+90%杀虫单(按1kg 种子用杀虫单2g)浸种48 小时后,用清水浸种至种子吸足水分。浸种起水后,用露科特(有效成份30%噻虫嗪)拌种(1ml∶500g 干种子),然后正常催芽,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实行无纺布覆盖技术育秧,气温过低应搭建拱棚。秧苗现青至一叶一心期,需防“立枯病”,秧苗2-3 叶期亩用15%多效唑50g 左右兑水喷施,以促壮苗。秧田期要注意防止冻害。栽前带肥、带药下田。

3、适当密植

由于头季前期气温较低,分蘖发生比中稻慢,为保证头季和再生稻两季高产,再生稻要求壮苗早插,机插行株距30×14cm,1.5 万穴以上/亩(空穴率5%左右),平均每穴2.5-3.5 苗,栽足基本苗4~5 万/亩,确保头季每亩有效分蘖数达到20-22 万,机插移栽期一般在4 月15-20 日。

采用合理密植技术,加强对光能与地力的利用,以此实现水稻高产。水稻的密植技术要点具体如下:首先,明确水稻品种特性,对于株型紧凑且耐肥抗倒的品种适当栽插密些;对株型披散的品种栽插稀些。根据水稻的生育期确定密植方式,优化水稻栽培条件,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应适当的稀疏栽插。如果稻田排水效果不理想,可适当的密集栽插。密植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用种量,通常早稻一般杂交组合可用种大概2.5kg,常规用种在5-7.5kg 左右,晚稻的用种量为1.5-1.75kg,栽插密度建议控制在每亩2 万蔸左右。

4、加强水肥管理

(1)合理施肥

根据头季稻的田间实际情况加强肥料管理,推动植株早发,以实现头季稻的高稳高产为目标。如果田间土壤肥力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那么头季稻的施肥量可以根据目标产量来决定,当产量达到825kg/hm2的时候,施加纯氮肥180kg/hm2,使氮磷钾肥在田间的施用比例被控制在2∶1∶2 左右。机械插秧模式下的秧苗比较小,栽植之后秧苗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普遍偏弱,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底肥的施用,应用穗肥时田间不能存在水层,且需要保障土壤湿润,施肥之后的第二天灌入浅层水,促进肥料的吸收。如果水稻的根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较早,和水稻成熟期的间隔时间比较长,以及水稻植株的整体长势较为高大,田间郁闭度偏高,那么头季稻收获时植物根系容易出现早衰的问题,建议施用保根肥,使水稻在生育的后期阶段依然保持充足的根系活力,尽可能的满足腋芽在生长发育环节的养分条件。当头季稻齐穗之后的15d,施用促芽肥,使用尿素195kg/hm2与氯化钾75kg/hm2,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肥料用量的调整,为再生芽的萌动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再生稻的高效增产。

头茬施肥以重施基肥,早追分蘖肥,适量追穗肥为原则。头季稻全生育期施氮(N)、磷(P2O5)和钾(K2O)肥总量分别为每亩12-14kg、5-7kg 和6-8kg。氮肥基肥、分蘖期追肥、晒田复水后追肥(幼穗分化期追肥)比例为4∶3∶3;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基肥和复水后追肥各50%。注意后期不宜多施氮肥,防止长势太旺造成贪青迟熟和倒伏。复水后氮肥用量可根据苗情适当加大或减少。一般情况下,底肥亩施复合肥30kg(15-15-15);移栽后5-7天及时追施尿素15kg+氯化钾5kg 作分蘖肥,要早施重施一次施足,是促早发的关键。进入孕穗期没有脱肥现象一般不要追施穗肥,出现叶片淡黄的田块在晒田复水后亩追施复合肥5-10kg作穗肥。

(2)科学管水

水浆管理需要转变过去淹水习惯,除了返青期使用除草剂与抽穗期维持水层之外,其他时间需做好湿润灌溉。为了加强对无效分蘖情况的控制,提高分蘖成穗率,插(抛)秧后20-25 天排水晒田5-7 天。栽后及时开挖丰产沟,50m 一道,沟深20cm。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促进栽后返青早、分蘖快,中期控制无效分蘖、提高茎蘖成穗率,后期确保青秆黄熟。具体方法是:以薄水浅插,田间水层1-2cm,栽后灌寸水护苗,忌深水淹苗。返青后宜薄水勤灌,做到“后水不见前水”,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加速肥效分解,促进根系生长,使之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当田间茎蘖数达每亩14~15 万时(平均每穴茎蘖数达到10 个左右,快封行时,一般在5 月中下旬)晒田,晒田原则是田面有小裂、现白根、脚踩不陷,有利稻根下扎。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保持稻田水层2-3cm。开花后干干湿湿交替灌水,收割前10 天断水。头季机械收割时,田间不能太湿,以减少收割机碾压造成的稻桩损失。

5、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再生稻病虫发生特点,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和二化螟防治。具体防治技术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防治。杂草化除落实好栽前、栽后封闭和茎叶补杀。病虫害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头季稻的产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再生稻的萌发,所以有必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以防患于未然为重点,预防病虫害问题,综合考虑绿色水稻生产标准,综合各项防治措施。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做到稻田边留草,实现稻草全量还田。冬季时期可以在田间种植油菜花或紫云英等绿色植物,增强土壤内部的有机质含量,促进稻田中的生物多样化。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田埂中种植波斯菊与香根草等诱避效果较强的植物,防止害虫靠近稻田。

其次,采用物理与生物防治措施。根据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在稻田内悬挂诱虫灯。针对水稻螟虫的产卵高峰阶段,可以分批次的释放赤眼蜂,利用螟虫的天敌,禁止对蛙类生物的捕杀,保护蜘蛛等益虫。与此同时,创建人工湿地环境,保持稻田内的生物多样性,这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样具有较好效果。

最后,采用药剂防治措施。再生稻的潜伏芽容易受到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危害。在头季稻正式收获之前,如果田间出现了纹枯病,后续的再生稻潜伏芽伸长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头季稻收获之后如果出现了纹枯病,将会造成潜伏芽死亡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应加强再生稻生产环节的病虫害及时防治,避免植株在受到侵害之后出现倒伏或者茎秆霉烂现象,合理选择药剂,首选毒性低的生物源与矿物源药剂,或者使用有机合成农药。

6、头季稻收割

头季稻机收前15 天断水,保持田面干硬。

头季稻85%-90%成熟时(齐穗后30 天左右)抢晴天收割,最迟在8 月15 日前收割,以保证再生季在9 月20 日前安全齐穗,确保再生稻高产。头季收割时留桩高度为40cm 左右;8 月15 日以后收获的宜留高桩45cm 以上,保护好倒2 节的再生芽不受伤害,以缩短再生季的生长期,确保再生稻优质稳产。收割机要尽量减少对稻蔸的碾压,秸秆切碎散开还田,运输车辆不下到稻田里,收割后可安排人扶正被压倒的稻桩。

(二)再生季管理

1、适时早播与适当密植

适当的密植栽培再生稻,其关键在于推广机插早季再生稻,尽可能的做到适时早播与适当密植。3 月20 日前完成播种,8 月10 日前完成对头季稻的收获,保障再生稻能够在9 月15 日之前顺利进入安全齐穗期,为后续再生稻的高产与稳产提供重要保障。通常情况下,春季前再生稻播种的温度偏低,建议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与变化情况,合理配置再生稻种植生育期,做到适时早播,保障本田期水稻生育期的有效延长,从而达到大穗多穗的种植目标,为头季稻丰产奠定基础。采用机械方式收获头季稻,期间应适当保留低桩,通常与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收再生稻生育期会延长大概15d,最高可以延长25d,所以根据再生稻的实际生产要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保障再生稻的生育期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相符合,将再生稻的播种时的温度控制在10℃以上,对于秧龄为25-30d 的品种进行科学移栽。再生稻作为穗小类型,想要达到高产的目标,就要保证头季与再生系水稻穗数足够,在保障再生稻壮秧的同时,做到合理密植。

2、科学水肥管理

适时适量施用促芽肥。头季齐穗时,亩施稻荪旺专用复混肥20kg/亩作促芽肥(或抽穗后18 天左右亩施尿素7.5kg),促发腋芽伸长,争取有效穗可达到头季稻的1.5-2.5 倍。追肥时应保持3-5cm 水层。结合复水施提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3 天内施用,追施尿素6-8kg+钾肥6kg/亩,提高再生成穗率。

再生季水分管理。头季收割后及时上水。再生季采用干湿交替全程湿润管理为主。水稻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在水稻插秧与施肥等阶段做好田间灌寸水工作,时刻保持土壤湿润,做到灌浅水,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水方式,及时排干田间够苗时的水分,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这是再生稻生产的重要一步。按照稻田内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水稻齐穗之后的14d 以内施用促芽肥,同时保持浅水层,依靠水资源对根系的调养作用,防止水稻因干旱而出现减产的问题。

3、搞好化控

根据再生稻生育进程及气候情况,决定是否使用“920”。一般割后2-3 天每亩施用“920”(赤霉素) 2g 左右,兑水50kg 喷雾,以加快生育进程。再生稻抽穗20%时,每亩分别用1g“920”+100g 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 喷雾促齐穗、早成熟,增加穗粒数。若此时稻飞虱严重,可加防治稻飞虱药兼治。

4、成熟收获

再生季成熟期参差不齐,如果气温偏暖、后期没有后茬需腾地,可以待大部分再生穗达到90%熟时再抢晴天收割。加强再生稻的田间管理,以达到高产为目标,做好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清理头季收割之后堆压的稻草,灌入跑马水,尽可能的保证田间的土壤湿润,做到养根促芽。水稻收割之后的7d 左右,稻芽会长到5cm 左右,此时可以适当的灌入薄水,平均每667㎡施用大约20kg 的尿素和10kg 的氯化钾。收割之后的15d 左右施加8kg 的尿素。

做到适时收割,适留稻桩。头季稻成熟之后,适时的进行机械收获,收割的同时还要把稻桩上的稻草清理干净,及时灌入跑马水,使土壤可以时刻保持湿润,方便养根促芽。采用机械收获方式时,应尽可能的降低留桩的高度,使其达到10-15cm 左右,保障再生稻能够在秋寒之前齐穗。水稻成熟之前多数养分会被集中供给水稻发育,但是对腋芽位置的养分输入比较少,伴随着稻谷的成熟,其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逐渐下降,养分开始朝着再生芽转移,所以头季稻稻谷籽粒越是接近成熟期,那么再生稻的腋芽就会获得更多的养分,水稻的萌发量也会增加,水稻生长速度不断加快。由此可见,水稻的收获时间比较早,头季稻将会减产,并对再生稻的稻芽萌发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再生稻萌发期间所需的养分多来源于头季稻的茎秆与叶片等位置,最终水稻收获时间比较晚,叶芽偏大,缩短再生芽到齐穗之间的时间。所以为了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应加强收获管理。

总而言之,现阶段轻简化与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再生稻有着省工省药的优质特点,基于合理的栽培措施下,可有效提高再生稻的产量。本文根据“瑞两优851”品种的实际种植培育情况,明确机收再生稻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全程机械化的方式发展再生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等一系列操作全部展开机械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再生稻种植的轻简与高效,在缓解季节矛盾的同时,降低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保障再生稻产量。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机收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