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评价
——以“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2023-11-19刘友存孟丽红谢运韬张鹏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

刘友存,孟丽红,谢运韬,张鹏飞

(1.嘉应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2.赣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我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等。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一流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是当下高校教师亟待思考和亟须解决的问题[1]。

“学术论文写作”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论文写作基础和学术能力,需掌握数学模型、收集处理数据、GIS制图等基本技能,所以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以传统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个环节进行创新,构建“互学习,共提高”的新教学模式。为解决上述所谈到的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论文以“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为例,引入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以地理环境主题案例为载体,问题为导向,讨论报告为核心,实现从CBL到PBL的承接,再到Seminar的提升,最后通过调查问卷、论文写作、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实践表明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有良好的效果[2]。

一、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概念

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学生在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思考,该方法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作问题教学法,即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学生则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相互讨论、查阅文献等,以寻找问题的答案[3]。Seminar的英文释义为:a class at a university or college when a small group of students and a teacher discuss or study a particular topic,即大学教师和学生做专题讨论的研讨班,其具有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即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互动的作用[4],性质与小型学术会议类似,参与者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Seminar最早出现在18世纪,由教育学家弗兰克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提出;17世纪70年代,Seminar被德国学者格斯纳首次引入大学。20世纪20年代,Seminar在北京大学首次被使用。近年来,我国学者对Seminar教育模式关注和应用较多,并将其引入中国高等院校中,特别是一些研究型大学,但目前这种教育模式主要用于研究生教学活动[3],而在全国的本科教学中依然处于探索和尝试之中,并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梳理文献发现,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目前的应用主要在医学领域[5],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尚少。因此,本文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首次引入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法,是一大创新和特色,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一)CBL引入

教师结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别给出中文和英文案例。案例1: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案例2: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Blue Water and Gree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ead water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该环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教师在雨课堂上发布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参考书籍、期刊、中国大学慕课等方式探求各类文献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二)PBL承接

根据上述两个案例,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六人一个小组。案例1: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区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何谓空间溢出效应?如何测度水资源空间溢出效应?(3)对空间Durbin模型的了解有哪些?(4)中国省际是否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从不同因素组合情景下提升中国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有哪些?案例2: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Blue Water and Gree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eadwater of Yellow River Basin,China。教师针对以上案例提出如下问题:(1)What is Blue Water and Green Water? How to Use SWAT Model to Evaluate Blue and Green Water?(2)How Many Water Problems in Yellow River Basin?(3)How About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Blue Water and Green Water in the Past ten Years?(4)How to Improve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 in the Next Ten Years?

(三)Seminar提升

学生以本专业为基础,小组围绕自己的兴趣点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中英文案例进行讨论,同时准备汇报提纲和中英文PPT课件。结束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学习成果进行中文或全英文汇报。汇报时,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完善。汇报之后,各小组之间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交流提问,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进行积极踊跃发言,大胆交流,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科研论文写作及阅读能力的掌握,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负责做好对本次Seminar的点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整个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过程中通过教师去组织和调动课堂气氛,营造和利用好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热爱科研,把学术写作的收获当成快乐,同时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真正实现“师生共同体”的快乐课堂。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具有检测、分析和评定教学工作质量的作用。课程结束后,为了检验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80位学生从问卷调查、学生评教、期末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一)问卷调查

教师对参与CBL-PBL-Seminar立体教学模式授课的2020级一共8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内容中涉及学习兴趣,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趣味性和主动性、创新性、合作能力、英文水平、科研学术、师生情谊等七个内容,评价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标准。问卷调查评价结果见表1。其中不难得出,95%以上学生对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持有认可和肯定的态度。98.2%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99.2%的学生则认为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建议推广到其他课程。该方法在提升团结合作能力、科研学术能力、师生情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在后期其他课程中继续推广和应用。

表1 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评价结果

(二)期末考核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要求学写一篇与地理环境问题相关的中文或全英文论文。学生论文整体格式规范、引言部分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全面,整体论文结构合理,能熟练运用ArcGIS、Geda等作图软件,较好掌握空间Durbin模型、DEA模型、耦合协调模型以及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文字表述符合学术规范,讨论部分深入,大部分论文达到发表核心期刊的标准和要求。可以看出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最后论文评分数据来看,期末平均分达到86分,表明学生能从专业角度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应用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一定的学术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三)学生评价

课程结束后,通过打分,学生评分为96分,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可度高。为了从多个角度评价CBL-PBL-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并听取了学生对该种方法的评价、收获和建议。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都提及在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提出了比较合理且有效的建议。

结语

CBL、PBL或Seminar方法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在其他专业教学尚不多见。本文将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首次尝试应用在高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成为共同体,让学生具有自主发现、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CBL的引入、PBL的承接、Seminar汇报以及师生一起讨论交流互动的方式,给原本简单乏味的学术写作课程增加乐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强化提高,从而构建融知识、能力、情感、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后续教学过程中,CBL-PBL-Seminar三维教学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实践、提升和完善,以营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