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2023-11-1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9期
关键词:排放量工业能源

朱 婷

一、前言

当下,在面对国际低碳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正在面临着环境挑战,这就意味着作为对环境影响问题最为突出的我国工业产业,未来需要向着节能减排的目标发展,要成为低碳经济的领跑者。而就现实情况来讲,低碳经济面临着路径锁定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将其视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缓解工业发展压力,设置专项资金,积极研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从微观层面讲,既可以拥有低碳排放量,又能够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从宏观层面讲,低碳经济是指运用最少的资源,将最大的经济效益产出,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最早出现于21 世纪初的英国,是随着循环经济之后而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理念[1]。分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两个理念不难看出,二者拥有的共同点,都是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对于资源及环境的保护。节约资源是首要前提,保护环境是预期目标,而节能减排是核心手段。但这两个理念也拥有着不同点,循环经济更加注重的是资源循环利用,其侧重点在于资源上。而低碳经济所强调的是减少碳排放量,主要目的是降低全球变暖对于人类的威胁,其作用点在于碳排放上。

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紧迫性。当下全球变暖日益加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据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将持续上升,并且这种气候变化将会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环境问题等多个方面[2]。因此,要继续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积极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探寻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减少碳排放量的发展道路。通过对2023年3月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分析,2021-2022 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排放量降低了0.2%(2,300 万吨),降至121 亿吨左右。尽管由于煤炭使用的增加,能源排放增加了8,800 万吨,但工业碳排放的减少有效抵消了这部分碳排放,这意味着中国近年来的低碳行动成效明显,特别与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排放量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 年中国的交通运输排放量下降了3.1%。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条件

首先,我国要从传统工业当中寻求突破。在当前我国工业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当中,由于我国工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致使在当下的工业发展过程当中仍呈现出高碳排放量的形式,这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且传统工业对于能源及资源的依赖度较高[3]。因此,我国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就要在工业之中寻找突破。

其次,要转变能源结构。当下,我国能源最为突出的特性是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石油资源相对较少。在生产过程当中,能源主体是煤炭。而如果要实现低碳经济,就需要转变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对于煤炭资源的使用。

再次,要完善我国贸易结构。当下,我国传统产业在部分地区仍占主要地位,传统产业在日常生产型经营当中,是以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为主要模式。而要从根源上实现低碳经济,就要改变产业结构,使得新兴产业能够成为经济主体,推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我国在公共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人们主要的通行方式仍然是私家车,公共交通仍不是主要出行选择。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就需要规范设施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提升人们采取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识。

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第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变工业生产形式的基础之上,严格规范日常运转。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尽量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4]。

第二,要积极借鉴他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学习并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完成对于我国产业的改造,实现由工业经济逐渐向着低碳经济的过渡。

第三,要探索领域的分类标准,将节能减排的企业作为重点领域发展,为企业制定多种支持政策,对传统产业施加压力,促使其转变生产形式。

第四,要积极关注国际对于低碳的相关规定,要努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取更大的空间。具体来讲,是要在国际所制定的低碳标准的基础之上,将低碳减排作为我国经济层面的发展战略,并力争达成国际对于低碳的标准,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五、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因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提出较早,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近十年的历史。在这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诸多国家都经历由理念到实践的过程,然而在每个国家实践的过程当中,都拥有不同的驱动机制[5]。就我国来讲,我国作为一个较为典型依赖于能源及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该经济模式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受到自身因素所影响。但在我国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着经济需求及政治使命的动因。

其一,全球变暖是我国推行该种经济模式的直接动因。近几年,全球变暖为我国带来较为深刻的影响,致使我国泥石流、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并且使得我国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并对旅游产生较为突出的威胁。这些种种都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致使我国难以回避全球变暖的重大课题。而要从根源上缓解全球变暖,就需要控制碳排放量。从我国当前的现实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唯有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够基于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又减少碳排放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兼容。

其二,达成我国在国际角度的政治使命,是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因。自21 世纪开始,国际就越来越重视低碳问题,甚至对于碳排放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建设需求,还是对于设备的更新需要,都处于扩张阶段[6]。如果我国不优先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碳排放量都将难以较大程度降低,低碳经济发展速度将会放缓。因此,我国要想在国际间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寻找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走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道路。

其三,我国工业扩张的现实需要,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因。当下,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虽然对于新兴产业有所开辟,但传统工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当中仍占主要地位。并且,这些工业对于煤炭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再加上由于我国人口较多,人口的持续增长,即使我国工业转型完成,对于煤炭的需求也难以降低。与此同时,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是协同发展的,这些种种都凸显出我国需要实行低碳减排的严峻形势。低碳减排未来必将成为我国政策当中难以缺失的环节,这就意味着未来,我国必须要寻求工业转型与低碳减排之间的平衡。

其四,能源安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内驱动力。当前,我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特别是在国际油价攀升的背景下,我国依赖与其他国家的石油供应现实,体现出我国应对能源安全的必要性。而纵观其他国家石油能源的分布不难发现,石油的产地都较为集中,石油供应之间本来就较为脆弱,再加上国际形势动荡,石油的波动风险必然会有所增加。但我国作为工业扩张的国家,在这种石油资源的紧张国际背景之下,唯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够合理应对能源紧缺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六、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路径

实行低碳经济是缓解全球变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当下,我国如何由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努力。

(一)转变发展模式

经济增长在供给与产出的角度上,强调总量的增长,速度的加快,投入、产出的效率提升,主要表现为GDP总量、人均GDP 以及GDP 增长率这三项指标。并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投入与产出形成粗放型以及集约型两种增长形式。我国在转变发展模式时,就立足于投入与产出,实现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转变,通过提升各个要素的使用效率,获取到了更大的收益。在此过程当中,我国还强调经济发展的内涵,注重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构造,实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整体变化。

基于上述,我国在未来要摒弃“唯GDP”的传统理念,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不足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使其能跟随国家指引,立足于缓解我国经济压力的目标,在我国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合理控制经济发展的量与度。与此同时,政府要进一步探寻更优化的发展模式,要从思维转变出发,要让思维回归到对于自然的理性认识当中,基于对低碳模式的倡导,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二)实行低碳政策

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是以能源为主体的产业形式,对于我国自然资源产生较为强烈的依赖感,使得我国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较高,而技术型产业在整体结构当中的占比小,这给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带来较大的结构难题。而要想实现结构调整,就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经济的推动,就如热若尔·罗兰所说,制度环境是转型成功的核心外因。要想调整结构,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就要从政府角度上,进行宏观调整,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将低碳与我国经济发展融合起来,以制度约束的形式形成内推动力。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通过政策引导,调整结构,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尽管这些在短期内难以较快完成,但从长远角度来讲,我国实行低碳政策以及为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实现结构转变,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当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空间相对较大,我国能够从终端产品入手,通过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文化,从根源上降低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形成自下而上的发展结构。

(三)推动技术发展

从理论层面上讲,低碳技术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获取低碳技术的主要途径,包含自主研发、国外引进,我国要想走低碳技术的发展之路,就要首先正面面对我国现有的技术壁垒问题。解决技术壁垒问题,需要引进国外技术。而通过这种形式,容易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受制于其他国家,最终沦为国际低碳产业链当中的最低端。因此,我国要立足于长远角度,通过自主创新及自主研发的形式,获取我国自己的低碳技术。特别要在技术领域做出改变,发展技术创新,占据技术主阵地。与此同时,我国在研发低碳技术的过程当中,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和政策,避免我国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除此之外,低碳技术的研发回报并非是线性的,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特别是资本的独立行为,会使得技术领域,介入到资本市场之中的空白,使得低碳技术产生外溢效应。而如果让该技术私人部门进行研发,又将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因此,在开发低碳技术的过程当中,我国要合理面对各个角度的风险及问题,要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

我国要在安排有关于低碳技术研发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发展对标企业的针对服务,围绕企业研发低碳技术的现实问题,针对解决,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力。同时,我国企业在面对技术型投资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通过吸引外资的形式,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资金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于由国家审批下来的技术项目,可以通过贷款担保的形式,减轻自身的开发负担。除此之外,我国要立足于产业链,攻坚克难,优先为尚未开始技术研发服务的有关部门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将这一部分的财政资金用于研发之中,使得成果最终能够市场化。

七、结语

由于过去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得低碳经济这一发展理念被催生出来。在当下,由工业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之中的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我国要想稳固国际地位,就需要正确面对我国内部的产业结构及资源消耗问题,要积极开发低碳技术,由政府所引导,提升全民的低碳意识,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使得我国经济能够在低碳环境之下,实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排放量工业能源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工业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