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河道景观工程设计方案及比选

2023-11-15刘立云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8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河道水利

刘立云

(商丘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1 景观总体设计说明

某河道景观工程治理项目位于某大坝下游段,是水利博览园的水文化传承区和核心区,也是郑州市水文化集中展示地。景观设计根据项目现状及水利工程相关要求和规范,对园区的水体岸线、游览线路、景观节点、植物绿化进行规划设计,从“景通”“水通”“岸通”三个角度打造城市共生、活水链岛、游线完整的空间景观。“景通”即视觉通廊的构建,利用现状高地设置眺望点;“水通”即以水系串联全园,通过设置渠、湾、塘、港、滩及岛屿,激活水域空间;“岸通”即将滨河绿道贯通,形成独具景观特色的游览线路。在景观总体设计上,结合项目区区位、地形、周边规划情况等边界条件,通过多方位考虑,拟定2 个设计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一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方案二“一山一水一路、两园三口四通八达”的总体布局。

2 方案一:“一轴三区”

2.1 一轴

一轴即“文化溯源轴”,在与北侧的现代传媒中心对应的南北向,设计公园的轴线景观,以一系列的景观节点、登高节点展现某河道的历史背景。

2.2 三区

2.2.1 水利历史区

河道景观工程项目水利历史区是以文化溯源轴为引领,展示郑州大河印象、记录地域水利往事、以浮雕墙的型式展现水利历史。通过上善园、梦舟园、诗文园、治水名人园等多个景观节点和游园,以多种方式作为展示水文化的载体。文化溯源轴北临陇海路,也作为整个园区的主入口之一。

2.2.2 水溪游乐区

水溪游乐区以“滨水湿地科普园”“石滩嬉戏”“水上迷宫”“水车乐园”“亲子花园”等体现亲子游乐和水利科普为主,打造一片寓教于乐的湿地观赏空间和创新的亲水活动节点。

2.2.3 智慧水利区

智慧水利区是以“水能广场”“光电艺廊”和“雕塑花园”等展现智慧水利,项目区的核心建筑水文化馆也建在此处,将其打造成水利科普教育基地。

3 方案二:“一山一水一路、两园三口四通八达”

“一山”为仁山,仁者乐山。基于场地竖向就地实现场地平衡,尊重场地现状,整体形成高台、平地和湖区三级竖向形态。削坡堆山,打造山水景观。营造局部小环境,结合地形,塑造适宜不同植物品种的生长环境。塑造园区自然起伏的林冠线,地形结合景观节点,形成视觉背景,营造借景、障景、透景等园林意境。

“一水”为某河道,智者乐水,“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水体以自然驳岸为主,体现生态自然的水系效果。水岸广场节点满足游客亲水近水的体验需求。水系狭窄的区域采用生态木桩驳岸界定水陆空间,迎水面和下游较窄处设置工程防护护岸,减少隐患。

“一路”为环湖成路,“路网成环、环湖成路、衔接原路、分级步道、特色景桥”。路绿道穿行于水岸缓坡、林荫与花间。

“两园”分别为北侧仁园,南侧智园。①智园:智园观水,隰有荷花。利用谷底湖面浅水湿地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复原古代生态自然水系效果。湖光山色,还原诗经千年生境。利用依山傍水的场地特色,复原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野有蔓草的生境,塑造都市绿源的公园种植特色。某河道沿岸以荷花为主要滨水植物品种,营造一种原生、自然的环境氛围,为水库下游区域打造一片富有野趣的自然景观。在突出荷花特色的同时,搭配芦苇、菖蒲、千屈菜等湿地植物,搭配荷花形成不同氛围的水面种植主题。结合公园环境,滨水绿地以适应性强的水杉、垂柳、乌桕、枫杨等亲水树种为主。同时塑造层次分明、荷红柳绿、智者乐水、季季有景的湿地环境。②仁园:仁园有山,山有扶苏。扶苏:枝叶繁茂的树木,某河道的背景高坎区域,通过密林围合,形成整个区域的生态背景,映衬出前景草坡和水面。结合山地特色展示植物色叶景观、体现层林尽染的大面积种植效果,营造水岸花林多层种植效果。主题花卉:展示宿根花卉和观赏草等野趣植物的独特魅力,提升园区形象。疏林草地:根据场地谷地地势,利用大乔木和草坪形成疏林草地自然休闲景观。主要植物品种:以彩色叶植物为主,重季相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夏秋季景观。地被种植以宿根花卉和观赏草为主,展示宿根花卉和观赏草等景观野趣和独特魅力。

“三入口”为园区在陇海路、丹水大道和临湖路设置3个主入口作为主要集散空间,方便就近入园。除了主入口和主环路,运用曲折的园路将主环路整个园区串联起来,并连接外部居民点及主要道路,实现园区与周边的有机联系和四通八达。

4 设计方案比选

4.1 设计方案特点

方案一“一轴三区”总体布局:通过文化溯源轴正对北部的现代传媒中心,作为园区的轴线景观展现贾鲁河历史背景,在陇海路北侧规划的水文化馆作为项目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四个中心”相呼应,甚至和“四个中心”组成城市共同体。总体布局和周边城市规划建设做到很好的呼应和融合。三个分区分别以凯旋路和陇海路两条交通干道为界,在各区的功能定位上充分结合场地特点和景观布局,依托文化溯源轴布置一系列文化展示节点形成突出水文化的水利历史区;依托河道水域条件和两岸交通优势,将凯旋路和陇海路之间区域定位为体验水生活的水溪游乐区;依托水文化馆的位置和功能,将陇海路和丹水大道之间区域定位为展现水智慧的智慧水利区。功能分区定位准确、各具特色,3个分区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了水生态文化公园。在生态绿化布局上,充分保留已有苗圃和植被,结合各分区的不同特点采用相适宜的植物配置,通过一定规模浅水区和水生植被的种植,营造湿地水生态,总体水域面积适宜。在文化展示和传承上,紧扣郑州市治水文化和兴水文化,在总体布局、景观节点,以及标志性建筑物水文化馆上都有充分体现。

方案二“一山一水一路、两园三口四通八达”总体布局:将项目区以陇海路为界分为智园和仁园两个主题分区,在地形塑造上充分结合现场条件,治山理水。陇海路以南为智园,谷底水面浅水湿地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复原古代生态自然水系效果;陇海路以北为仁园,依托地形削坡堆山,打造山水景观。两园通过主园路连为一体,共同展现某河道层次错落的山水湿地景观。在水文化的展示上,通过“山水得法”“诗经成景”“贾峪风韵”“湿地塑魂”,挖掘某河道历史文化,通过相关的景点和展示设施得以展现。

4.2 设计方案比选

4.2.1 城市规划层面

方案一的总体布局充分契合了北部的“四个中心”建设,和城市规划有机融合,在分区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同规划凯旋路的结合,以凯旋路作为水利历史区和水溪游乐区的分界,各个分区的主体明确,同周边环境结合较好。方案二的总体局部相对而言和城市规划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将园区功能和“四个中心”有效呼应,也未能充分考虑凯旋路对项目区的影响。

4.2.2 水生态、水景观营造层面

方案一的特色植被、浅水湿地区的营造以及对地形的重新塑造,都充分结合了场地实际条件,相对适宜的水面面积也符合河道特征。方案二的山水格局更显大气,相对开阔的水面景观以及山丘的塑造虽然景观效果很好,但也产生了较大的土方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4.2.3 水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层面

方案一紧扣水博园的上位规划,通过文化溯源轴、丰富的水文化展示节点以及标志性建筑水文化馆,将城市治水兴水文化以不同方式进行了全方位挖掘和展示,尤其是水文化馆的建设,在该市独一无二。方案二的历史文脉梳理,紧密结合某河道历史渊源,对河道水文化进行了有效挖掘,但对整个市水利文化挖掘和展示不够,没有方案一的全面和大气。

5 结语

总之,景观设计方案一“一轴三区”的景观总体布局,在契合城市规划、确定功能分区、水文化的传承和展示等方面相对于方案二“一山一水一路、两园三口四通八达”均有一定优势,符合某河道水博园的功能定位。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一“一轴三区”的景观总体布局。景观工程的实施后将成为引领区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景观、也将成为拉动该市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河道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