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引领下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11-15黄功学高琴月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8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标准

黄功学,高琴月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1 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背景和意义

1.1 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环境。探索产业学院建设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是当前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①适应高校创新发展需要。②契合产业发展需求。③推动产学研合作。④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

2 产业学院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分析

2.1 理论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可检索到800多篇相关文章,而专门研究产业学院的学位论文只有6 篇,但没有产业学院标准化建设的文章。

2.2 实践探索现状

中国产业学院最早起源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产集团2006 年创建的物流产业学院和汽车后服务连锁产业学院。随后各职业院校进行了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正在成为一种热潮,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式的快速发展。

2.3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产业学院建设存在建设不规范,尚无标准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运行机制和治理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合作共赢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校企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等。

3 标准引领下的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3.1 产业学院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精准性为目标,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教育部有关文件为依据,研制开发《高等职业院校非独立法人产业学院建设标准》(简称《产业学院建设标准》),依托所在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按照《产业学院建设标准》打造成为集“产、学、研、创”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育人平台,为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构建一个新模式。

3.2 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及研讨交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开发建设标准,依托智能制造专业群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突破难点、卡点。梳理研究及建设成果,优化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在校内其他专业群及兄弟院校进行推广应用,为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出新模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抓手。

4 标准引领下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实践

4.1 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开发

4.1.1 标准开发的原则

一是教育与产业要素融合原则,二是与高职院校相适应原则,三是体现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原则。

4.1.2 标准开发的程序

一是认真学习上级颁布的标准制定文件;二是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搜索最新研究成果;三是深入调研,先后到美的集团、汇川技术、深圳职院、苏州职大等调研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四是制定开发指标体系框架并进行标准开发;五是征求企业意见及团队研讨修订;六是邀请专家鉴定。

4.1.3 指标体系构建

一是在做人培养方面,实施红色工匠培养工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三观教育。二是在做事培养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三是在保障措施方面,从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入手,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入手,为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根据上面思路构建了9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4个监测点的指标体系。

4.2 标准引领下的产业学院建设内容

4.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着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红色工匠。

4.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创”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分段轮岗”人才培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实施课堂革命。校企建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双线平行考核评价机制。

4.2.3 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

建立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制度。建立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机制,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成立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2.4 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制定专业群合作课程开发工作方案,研究制定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且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有效对接的合作课程标准。根据合作课程标准,每个专业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合作课程教材2 门以上。把与专业培养契合度高的生产项目案例作为合作课程或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将企业生产线等真实环境作为合作课程配套资源引入教学。

4.2.5 打造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制订基于生产流程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企业投入资金700 余万元共建了设备先进、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及关联企建立了与学生培养规模相匹配的校外学习实训基地12 个。相关企业引进了2条生产线,借助生产基地、生产研发进行生产、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校内直接对接真实的生产过程。

4.2.6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实施产业教师特聘岗计划,制订实施产业教师引进、认证及管理制度,其数量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占比50%以上。建立产业学院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4 个。相关企业提供了一批技术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教师企业实践岗位。产业学院有计划地派遣20%以上专业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组建专业群双师教学团队,校企教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占专业教师的比在25%以上。

4.2.7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联合企业整合多方资源成立申报获批了河南省水电系统装备设计及智能化研发中心、河南省水生态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校企通过2个省级科研平台联合开展应用课题研究、科技攻关等服务5 项。建立产品研发、科技攻关、专利开发等奖励制度。把应用课题研究、科技攻关等项目优化成专题作为选修课内容或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合科技攻关等工作每学期面向学生学术讲座2 场以上。开展的应用课题研究、科技攻关等项目都有学生参与。

4.2.8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政行校企领导组成产业学院理事会,统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重大事项。从学校和企业聘任产业学院院长、副院长,任命党组织负责人,形成校党委、理事会双重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企定期会商,解决产业学院建设问题。产业学院内部实行院务会议、党政联系会议等制度。校企签订购买服务协议,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产业学院章程。校企共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整、严谨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4.2.9 提供建设保障

遴选优质企业,合作企业为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的企业。选择了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大族激光和汇川技术进行合作。学校软硬件资源投入,学校统一负责招生录取、学籍管理、毕业证发放等工作。学校提供必需的人力资源、专项经费支持。扩大产业学院人权、事权和财权。学校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教学场所。申报了省级重点项目对产业学院建设进行研究。

5 标准引领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果和效果

5.1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产业学院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实施精准育人,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业竞争力大大增强,受到了企业的欢迎。2 个产业学院的毕业生全部到合作企业及关联企业实习和就业,实习3个月的工资都在7 000元以上,10多名同学实习半年后就走上班组长岗位。

5.2 产学研结合得到深化

产业学院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享实践基地,已逐步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学院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并且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

5.3 科研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产业学院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联合申报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开展技术服务4项,推动学院科研水平提升。产业学院还组织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聘请企业导师,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2个产业学院2023年毕业生中有10人自主创业。组织产业学院学生参加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三等各一项。

5.4 成果在校内外得到了推广

项目研究成果为其他专业群产业学院建设及兄弟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并为其提供了建设标准和成功案例。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全校水利、生态环境、电子信息专业群进行了实施,并面向全省9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推广。在研究实验阶段全校每届受益学生达1 000余人,全面展开后全校每届受益学生近2 000人,全省每届受益学生在10 000人以上。

6 标准引领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实践的特色与创新

6.1 研制开发了全国首个产业学院建设标准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为依据,在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发了全国首个《产业学院建设标准》。

6.2 探索出了组建产业学院新模式

产业学院采用“1+1+1+N”组建模式,即由1所高职院校的某个专业群、1个专业化产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1家与专业群对应龙头骨干企业、N 家产业链上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解决了企业学生吸纳量有限及引进生产线运行难等问题。

6.3 构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企业岗位需求侧全要素融合为抓手实施了岗课赛证融通、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分段轮岗”等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6.4 构建了产业学院新机制

以实现产教各要素融合为抓手,构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建立各方深度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以合作共赢为抓手,建立合作企业办学成本合理回报机制;以激发办学活力为抓手,构建校党委和产业学院理事会领导下产业学院院长负责制;以延伸办学空间为抓手,构建产业学院运作多元化机制。

7 结语

在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研究开发了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并在标准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三条主线进行建设实践,在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化、产业学院组建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及治理体系等进行了创新。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初等教育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