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以戏树人:基于高校文化资源的教育戏剧探索实践*
——以西南石油大学原创戏剧《能源新青年》为例

2023-11-15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美育戏剧校园文化

曾 小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在当今社会,高校的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对生命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人类的尊重等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理工科高校中,由于学科特殊性,学生往往会沉浸在科技和工程方面的知识学习中,缺乏对生活的全面认知和对社会的理解。因此,高校的美育工作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新时代美育实践改革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1]。世界一流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都予以高度重视。

西南石油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作为全国首批双一流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却只获得了C级,这种短板对双一流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的灵魂,承载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身为石大学子,很多学生临到毕业对大学精神及校训都缺乏深刻理解。通过对评估结果分析,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精神文化缺失以及缺乏创新、缺乏引导等问题,对学校多年办学实践中积淀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重视不足。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创新实践改革

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密切,校园文化建设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环节。时代在发展,美育改革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必须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应以种既体现美学的人文精神,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感的人文理想,去照亮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情趣格调起到积极的陶冶、引导和感召的作用[2]。美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在艺术教育中,戏剧又是美育最好的教育载体。

教育戏剧将戏剧艺术与教育相结合,是既能体现“美育特点”又能传递“美育精神”的艺术教育形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它的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3]。教育戏剧在学生的思政教育、学科知识的普及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均能发挥极大作用。

西南石油大学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围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扎实推动美育改革,将落脚点设在依托学校文化资源的教育戏剧创作上。立足于学校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能源背景行业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能源发展政策和大学精神、校史校训融入其中,创作了原创教育戏剧《能源新青年》。该剧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六个月,剧本前后优化数十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环保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感受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二、以教育戏剧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浸润”改革实践具体做法——以《能源新青年》为例

(一)原创教育戏剧指导思想与团队打造

1.“以美育人,以戏树人”的“立德树人”理念:以教育戏剧为承载,引导学生在美育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以教育戏剧为承载开展美育改革实践,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据此,西南石油大学确立了“以美育人,以戏树人”的美育理念,打造特色“教育戏剧”美育实践。在理念指引下,通过深入发掘石油精神和学校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内核,将教育戏剧创作方向确立为创作凸显行业特点、石大特色、时代特征、育人内涵的校园戏剧作品,以其为载体大力发扬和传承石大精神,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影响力。

2.以“三全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联合育人”团队

在确立了以“教育戏剧”为承载的美育改革新思路后,西南石油大学挖掘校内外资源,打造多学科融合“联合育人”团队。确立了依托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及外请艺术界专家担任艺术指导为主体的艺术创作团队,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电信院、机电院、校史馆、档案馆、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十余家校内单位和校外行业资源单位为辅的顾问保障团队。

教育戏剧《能源新青年》整个创作覆盖校内理、工、文、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十余个专业的教师及本、硕、博学生上百人。同时,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行业合作单位也为创作提供了油气井队实地采风、人物原型案例筛选、技术把关等行业支持。

联合创作团队的打造,确保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创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原创教育戏剧的剧本创作

1.挖掘时代特征,以助力“一流学科”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以能源文化建设与能源精神传承为创作主题,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实现价值追求

剧本,一剧之本。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立德树人的资源宝库。能源背景高校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戏剧创作也必须打上“能源”的烙印。

2021 年,“双碳目标”被写入两会期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年10月发布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双碳目标。“双碳”目标下,稳油增气势在必行。主创教师曾在走访能源专业、油气行业调研过程中发现,专家们提到现在的青年人不愿在行业一线就业的问题。而当今我国能源事业飞速发展,“能源青年强则中国能源的未来强”,更急需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接班,为祖国的能源事业添砖加瓦,担起重任。

此次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要助力一流学科文化建设,传承优秀文化,最终团队确定了剧作主题为新时代新青年、“双碳目标”下能源文化建设与能源精神传承。《能源新青年》力求把握住“新青年”这个时代主题,呼吁更多的青年人加入能源事业中来。

2.一线实地采风获取创作素材,围绕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为核心内容,用“课程思政”推动教学改革

创作团队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戏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融入美育实践教学中,用“课程思政”推动教学改革。

在《能源新青年》剧本内容中把能源人的精神和作风与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度融合,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美育实践。以戏剧作品创作为承载,以育人为核心,扩大到非专业学生群体中。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一线现状,主创团队多次下到油气井队一线实地采风,与工人们交流感受能源行业真实的工作、生活、食宿条件,了解新时代能源人的情感需求,为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3.外请艺术界与行业内专家作顾问指导,确保行业题材作品艺术质量与行业知识专业性

行业题材的原创戏剧创作存在特殊性,除了要保证艺术质量外,还需要保证行业知识的专业性。创作过程中,外请了艺术界专家把关剧本艺术质量,同时,与校内外行业专家顾问团队就剧本中出现的能源行业专业术语反复讨论,确保了行业知识的专业性。

(三)原创教育戏剧的排演组织与实施

1.组织学生体验生活与采风,实现“美育浸润”

剧本初步成型后,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剧作的背景,创作团队专门组织学生到校史馆、档案馆等学习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到油气工训中心采风、走访石油单位了解行业背景,为排演奠定了基础。校内外行业指导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历史和行业知识,同学们了解了老一辈能源人的故事和看到学校高精尖技术成果都非常激动,真正为自己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一分子感到骄傲,文化“浸润”于心。

2.专题讲座、现场讲课与美育实践紧密结合

(1)在作品排演中,安排了专题讲座和大戏演出学习方法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剧本背景。学校督导专家、行业专家为同学们开展校史校训、专业知识讲座,公共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均跟进创作,参与到音乐、舞蹈、视频制作等其他实践环节。

(2)外请兄弟院校教师、国外知名院校博士给同学们带来学科前沿知识,指导专业实践。

3.“专家授课,校企合作”的教学思路

(1)排演过程中,外请了艺术界行业专家做艺术指导,现场授课进行艺术把关,保证作品质量。

(2)其他二级学院钻采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行业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了现场演练视频供师生观摩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剧本中能源行业专业术语和生产实习学生的工作任务等,给同学们带来了宝贵的生活体验。同时,行业单位也表示,很愿意接收了解行业背景的文艺、宣传工作者。

4.人才培养定位综合能力得以检验

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除了会“演”,还具备多方面综合素质。本次创作,台前幕后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等实操均由学生完成,检验了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5.艺术手段上创新与多形式运用,跨学校、跨专业、跨年级混合创作实践

团队坚持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除了传统戏剧的内核,更注重创新的形式表现,将戏剧与影视融合,在呈现形式上凸显:现代感、科技感。

在育人上,实现跨学校、跨专业团队整合,共计三所高校、6个专业、9门课程参与创作实践。将表演、动画、舞美、化妆造型、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专业进行整合,跨校跨专业同一平台混合创作实践,对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极大锻炼。

其中,艺术学院其他专业师生以课程实践形式参与到创作中,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剪辑》课程师生完成视频创作;《摄影基础》课程师生拍摄定妆照、剧照;《综艺节目制作与导播》课程师生完成摄像、导播;播音与主持专业同学以课后实践参与配音创作;表演专业其他各年级师生以舞蹈创作实践形式参与其中。

因本校专业设置有限,兄弟院校相关创作专业的师生也参与到混合实践中:成都大学动画专业同学参与视频和背景场景图制作;四川音乐学院舞美专业同学参与置景制作;化妆造型专业同学参与妆面设计与化妆。

此次创作,是整合了各学校、各专业、各门课程混合教学实践的综合成果。

(四)成效与评价

1.公演、辐射与评价

2022年6月,《能源新青年》面向全校公演三场好评如潮。行业系统工作者表示很感动很震撼;能源领域专家也表示,作品既有艺术升华,又符合生产实践很值得推广;参加创作和观演的学生都表示对校史校训、能源人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将能源对国家的重要性植根于心,积极主动向社会辐射、科普能源知识,真正将通过作品受到的教育转换成生活中的推动力,达到了作品预期的“育人”与“科普”目标。

2.受邀巡演服务社会以及后续跨学院联合创作推广

首演结束后,创作团队收到中石化、中石油多家行业单位邀请,希望能将作品带到生产一线给更多能源人观看,以作品服务社会。目前已在学校支持下制定了修改、巡演计划。一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家观演后表示后续可持续合作,联合打造系列反映能源人生活、能源行业发展的校园、行业综合体现的高校艺术精品。

其他二级学院也希望作品能每年复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特色专项文化演出。

3.以创作促师生科研

通过创作,师生积极将创作收获转化为科研。学生发表论文1篇,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

4.推广价值

此案例充分展示了学校的文化积淀、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品牌,扩大了学校文化的辐射面,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增强了师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跨学科、跨专业协同育人,将艺术创作与能源精神的传承结合,为行业高校立足校园创作育人题材艺术作品提供示范和借鉴;将艺术创作根植于行业文化、学校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中,为高校优秀校园文化传承产生启迪;将行业文化传承创新;持续系列教育戏剧创作,促进美育育人品牌创建。

总结

西南石油大学通过打造原创教育戏剧,实现将审美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创新美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树正气,立正风,力求形成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美育文化真正得以浸润校园。

此案例发挥了大学文化引领作用,实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提高了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美育改革探索了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美育戏剧校园文化
有趣的戏剧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戏剧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