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题材油画艺术及其对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2023-11-15洪利标张胜男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题材油画红色

洪利标 张胜男

(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在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红色题材现实主义油画的独特艺术风格源于画家们对中国革命历史和人民英雄的崇敬和追思,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时期和社会背景。红色经典油画所蕴含的历史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充分体现出厚重的历史、艺术与教育价值。将红色经典油画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符合美术教学可视可感的直观性和情境性的基本特点,而且能有效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美育目的。

一、红色题材油画的文脉及内涵

红色主题文化的发展可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四运动到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再到毛主席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红色主题文化无不透露出为革命宣传的需要。早期的红色主题文化和有关文艺观点、艺术标准的讨论,为新中国红色主题性美术创作做了重要的铺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层面对革命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给予了大的支持。为了提高油画创作水平,举办了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训班”,培养了詹建俊、靳尚谊、侯一民、何孔德等一批高水平油画创作人才,他们成为红色主题油画创作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国家重要场馆的油画创作任务。这期间诞生了一大批传世的红色经典油画作品。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罗工柳的《地道战》、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以及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靳之林的《南泥湾》等等作品。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文艺风格得到尊重和自由发展,学术思想、理论和流派自由争鸣。被编入小学课本的《地道战》等作品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70年代可谓是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董希文、罗工柳、艾中信等老一辈画家们饱含深情地投入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是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使得红色主题美术创作成为中国油画永恒不变的经典。

20世纪70~90年代,艺术家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中,不断涌现出具有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的经典作品。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有何孔德的《古田会议》、陈逸飞和魏景山共同创作的《攻占总统府》、蔡亮创作的《八一五之夜》、沈嘉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胡悌麟、贾涤非的《杨靖宇将军》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性、精神性和情境叙事等方面表现出色,而且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和审美特质。这些经典作品为历史留下难忘的视觉形象和精神印记,成为中国美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标志。可以说“美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

21世纪,表现国家民族记忆和党史题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得到深化,艺术手法和语言形式风格与创作题材表现内容上更加多元,红色题材油画创作出现了新的热潮。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国家级美术创作工程的启动,一批负有文化使命感的艺术家们在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中,继承老一辈画家的艺术精神和优秀传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创作中根据主题内涵的理解和需要,在油画表现语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融合时代语境,展现独特风格。如何红舟、黄发祥合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艺术家采用写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重要历史瞬间。身处构图中心的毛泽东在船上眺望显得意气风发,画家运用明暗对比手法突出了董必武、毛泽东等代表形象。在天空环境表现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当时社会背景与即将显现的曙光。陈树东和李翔共同创作的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以独特的表现手法画出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画面斑驳的肌理与解放军排山倒海之势,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内涵相契合。丁一林创作的《科学的春天》、詹建俊和叶南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等作品都彰显了红色题材油画创作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艺术家们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拓宽创作视野,不断关注新时代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剑共同创作的油画《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生动展现了李保国带领太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时代画卷。在新时代,艺术家们积极投身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通过梳理红色美术的文脉,我们认识到不同时代赋予画家的历史使命,还有艺术家的时代精神。

红色主题油画创作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艺术精神与思想内涵。油画凭借写实性、真实性和直观性特点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在创作素材选取上,首先考虑的是叙事革命历史的真实性,创作需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将感性素材融入画作中。革命艺术家罗工柳在创作《毛泽东在延安做整风报告》前,由于参加过这次会议,使他在创作时对画面构图、整体气氛和一些细节的真实表现,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塑造伟人毛泽东形象上,刻画得非常生动、传神。这些都离不开画家亲历这次会议,把感性的“第一印象”经过沉淀、提炼,以及画家的艺术加工和升华后的结果。在红色题材油画创作中,艺术家们善于运用主观情感,将个人情感与革命精神相融合,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如著名油画家闻立鹏以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油画《红烛颂》。闻一多是画家闻立鹏的父亲,为了让父亲的精神永存,他在创作中选择了“红烛”作为重要语境来表达“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之境界。画家闻立鹏选择了以红色作为整幅画的暖色基调,其以炽热的情感表达出热烈、激昂之中的悲怆之感;背景中点燃的蜡烛烛光,由近处大烛光到远处小的烛光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这烛光象征着革命精神永恒不灭的寓意,也代表着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的崇高革命精神。红色题材油画创作中艺术家们通常采用浓郁的用色和粗犷的笔触,并善于用色彩语言和象征、暗喻手法表达情感与深刻内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革命精神的力量和激情。红色题材油画既是对革命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更是艺术家对红色题材进行高度提炼出的一种艺术真实与情感表达,以及反映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1]。

新时期,当代红色主题油画创作始终围绕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先进人物为主线展开叙事,用绘画形式歌颂和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美好图景。在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中,红色经典油画成为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红色文化载体,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红色题材油画应用于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

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相关文件中,明确了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其中,政治思想教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爱国、负责、有担当的良好品质。“红色”思想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证明“红色”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确立理想信念的阶段。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必要将红色文化纳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艺术审美。红色题材油画作为文化载体表现了我党各阶段历史、重大事件和英雄形象等,凝结着党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价值追求、崇高信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气质;承载着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怕吃苦、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初心使命。例如:《红军过雪山》(艾中信)、《南昌起义》(黎冰鸿)、《刘胡兰》(冯法祀)、《英勇不屈》(全山石)、《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等作品融党史题材和油画艺术之美于一体,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极具生动性和感染力。通过红色题材油画引导小学生了解党史、尊重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事实上,学校思政教育中只是采用语言教化其效果并不“理想”,而红色题材油画由于采用了写实再现的艺术表现手法,具备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接受和进入情境并得到“感化”。证明红色题材油画应用于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和红色美育有着很强的优势[2]。

三、红色题材油画对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中红色主题油画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在美术课中选择红色经典油画进行欣赏教学,透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和经典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能够事半功倍,这也是通过非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捷径。在新时代,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发挥中小学美术课程等非思政课的思政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小学生思政教育是全国思政教育的根基,是学生初步建立思想道德认知的关键教育内容。红色题材油画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具有教育和感化、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红色文化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奋斗的精神寄托与遗志,饱含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努力的象征。中华民族精神中红色历史文化与精神、革命先烈的高尚人格魅力是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中心内容。红色题材油画以绘画的艺术形式,拓宽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小学生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的特点,红色经典油画是写实手法表现的视觉艺术,同样具有直观性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对红色历史有一个简单的“感知”,她们直观地看到艺术家“再现”的历史人物和所处的情景,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如油画《八女投江》(全山石)表现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在黑龙江省乌斯浑河河畔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最后踏进乌斯浑河集体殉国的悲壮雄浑的革命历史。学生通过欣赏这幅画,可直观地看到八名女官兵身上衣服漏洞、伤痕累累的形象,同时感受到面对绝境的她们凛然的神色、坚定的意志及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作品欣赏和老师讲述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使学生的心灵逐渐得到“感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胜利》(彭彬、何孔德、高虹)生动再现了毛泽东1928年4月3日在湖南桂东县沙田圩向工农革命军宣布和解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历史情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即“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为工农革命军统一纪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幅画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产生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在欣赏教学中,要避免过分的知识化、单一化和理性化;要关怀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耐心地正确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学生通过红色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引导,受到教育和感化,孩子们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在美术课中通过对红色经典油画的欣赏和学习,不仅心灵世界得到感化,而且使其人性变善。红色经典油画作为革命历史与写实油画艺术充分融合的产物,将感动和改变每一个人,并将引导和规范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塑造正确的行为模式,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

(二)具有激励和凝聚作用

一幅幅红色经典作品所承载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成为直观的榜样力量,红色主题经典油画的融入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红色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以红色经典油画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激励人、引导人、鼓舞人。如红色经典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艺术家采取写实油画表现技法与红色文化内容相结合的创作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通过作品中毛泽东、董必武等一大代表正在登船的画面,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船精神”。教师通过分析这幅作品的艺术性和结合讲述红船背景故事,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内涵,领悟红船精神,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接受思想的洗礼。红船精神具有强烈的激励和凝聚力量,成为学生勇于为国家而奋斗,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激励学习的精神动力。油画《刘胡兰》(冯法祀)、《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大年》(王晓明、张伟时等)等作品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精神力量。一方面,红色经典油画生动再现了坚守理想信念的英雄形象,向同学们生动展现英雄和先进代表人物的道德品质、高贵品格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红色经典油画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鼓舞和激励着同学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红色美术作品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高贵精神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赏析红色题材油画,在感官的刺激下,切身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给灵魂带来震撼,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思考,通过红色文化教育,青少年们自觉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学习和人生目标之中。由此看来,红色经典油画对青少年具有教育和感化作用、激励和凝聚作用、引导和传承作用。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红色经典油画作品,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在多元价值观交汇的今天,中小学生处于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萌芽阶段,要引导学生走进美术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体验红色经典作品和革命先烈的感人英雄事迹,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启迪心灵。

结语

红色主题经典油画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性,而且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引领作用。如果说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那么红色经典油画对开展中小学思想教育可谓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物质基础,体现出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和功能。在中小学思想教育中红色题材油画的应用形式与途径也要丰富多样,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红色资源和新媒体,不断拓展中小学思想教育的外延。我们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走进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猜你喜欢

题材油画红色
一张油画
红色是什么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油画《塬下》
油画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岁月长又长》(油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