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环境即兴编舞”教学中空间转向与实践的探讨*

2023-11-15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编舞舞者剧场

邹 军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后现代主义舞蹈观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后期,源至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是对于世界的开始了有新的思考和理解,那就是不相信一切永恒真理和权威。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艺术的变革尤其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是从身体开始思考,艺术的本体离不开对于身体的理解。从后现代舞蹈的改变,我们发现现代舞蹈的观念改变着编舞者的从艺术本体开始重新理解舞蹈与人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舞蹈至于人们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目前高校的舞蹈课程设置来看,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仍以传统规范的技法编舞教学为主,传统的技法重视的是单一技术的展示,记忆的开发,而忘却创造力和感受力才是舞蹈教育中的重点,与此同时很少开展以后现代舞蹈创作理念为变化的教学活动,缺乏新的思考和学习。[1]由此看见,目前我国高校与国外的现代教育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了当代艺术观念的改革和推进。因此,为促进后现代舞蹈的发展,高校应该开始具有后现代艺术观念的课程,同时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去思考舞蹈与当下艺术的思潮的关系,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艺术素养。

二、“环境即兴编舞”中三者的关联

1.环境——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

环境舞蹈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类型,这种舞蹈重点强调的是自然,不需要钟情于纯粹的动作展示,也不需要展示出多么完美的舞蹈技巧,只需要表现出自然,探究的是人们舞蹈的缘由。可以说,环境舞蹈通过另外一种方法引入了强烈的人文气息,释放了舞蹈表演者的天性。

环境是指自然环境、某种特定的空间和场景,都是在舞蹈教室以外的具有虚实之分,“虚”是特指是在人思维中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人思维所构建的环境空间。“实”特指是真实生活中的景色或物体,是可以通过人的感感官去体验的。这里所说的“空间”指的是物理上的真实生存空间,是也舞蹈表达的空间。哲学家弗·培根这样解析到:“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从上面观点可以看出,舞者在认识外部空间的同时,需要有人体作为媒介去感受,同时在对身体的创作抱有一种好奇探索的心态,否则就是只是重复惯性和套用技法在编舞,没有突破也没有改变,失去了环境对于人存在和探索的意义。

2.编舞——艺术创造本源思考

编舞的本质就用身体的智慧去创造艺术。社会和自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我们的是世界,是通过人类也通过不断的劳作、生活去认识和发现的,并在进化的过程中探索出艺术的奥秘,艺术是开启人的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只有人们通过艺术才有更加认识了一个立体和完整的世界。[2]艺术是人类生命中无数个最美妙的智慧结晶,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所谓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不断的实践中具有的创造的艺术形象思维,通过不同思维媒介展现出来,而人的审美的也在其中体现,这种创造美的一种综合享受过程。

编舞艺术的创造过程的形成是人类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交织并协调作用的结果也是取决于人类心理和个性的产生。“舞蹈”是艺术之母,作为一种身体艺术的表现,一直存在于人类艺术的实践中,而今已成为艺术门类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思想文明和感情表达的出口。舞蹈的创作的过程,最开始是由一个念头开始,然后以产生某种独特的动作流动形态与身体动作质感的复杂过程,是创造者将记忆力、思维力、认知力、运用到内心世界,借由身体的外显过程。因此编舞的创作探索不仅仅局限在身体,还有更高的人类智慧的探寻。

3.即兴——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性

即兴就是发生在当下的一种自我表达,无论用何种艺术媒介,由心而舞的状态。人类舞蹈从诞生之时就表现出即兴的特征,无论那时候人类以何种方式表达,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着即兴的舞蹈。舞蹈最初的产生,劳动、性爱、游戏、巫术的驱动,人们对于当下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即兴行为。

即兴无处不在,每天生活的过程与选择,无处不在彰显即兴的踪迹。无论是一顿饭的选择,还是做任何事情对行、走、坐、卧对事情的处理,对时间的掌控,与他人的互动,乃至于大环境相容,和跟大自然的对应等,无一部是存在充满弹性的即兴理念。生命是一首无法排练的作品。[3]对生命而言,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即兴的专家。

艺术创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即兴创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创造方式,与许多艺术作品和形式的产生都无法分开,“即兴创作”它是一种自由的、放松的、打开的、丰富的、的创作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艺术家的思想内涵与个人艺术风格。

三、“环境即兴编舞”教学中空间转向

1.空的空间—当下就是舞台

“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的空间,然后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经过这个空的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个剧场行为。”以上这段话是1968年,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的开篇宣称:从中可以看出彼得提出了自己的对于戏剧空间新的艺术观念和思考,这样的观点对传统剧场的许多观念颠,也在当时成为先锋剧场具有代表性的思考。

十九世纪剧场结构和布景风格的演出空间,是一个“满的空间”可以看出当时的剧场,具有的僵化象征。而“空的空间‘的提出正是打破了剧场空间从“满的空间”到“空的空间”的变化,也是对自然剧场的犯叛的思考。[4]十九世纪是人类文明进步主义和文艺复兴以及科学主义,诞生了一种对于艺术的新的理解,越来相信科学的和精确的世界,剧场空间的思考开始有了更多的依据科学的、哲学的思考加入这个艺术的家庭中,变得更加的不一样了。

2.环境剧场——成为活的演出

在阿兰·卡普罗《集合、环境与偶发》的书中谈道:“艺术家改造空间中进行的表演实践或被发现空间命名为“环境戏剧”,“环境戏剧”强调的是一种环境表演在地化实践戏剧演出,不仅仅是将演出从镜框式舞台中脱离,从中可以看出环境戏剧演出,在构成演出的一切元素都是以“活生生”的方式连接和组合起来的。使得为“活”的演出,就是要变化,要有各种情感与欲望,要与时俱进的要的新观念。

正如福柯所说:“现在的时代是空间的发展时代。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共时性的时代:一个并存的时代,一个近远的时代,一个共存的时代,一个传播的时代。[5]我相信处在这样一个时刻,相比于在时间中展开的无限生命,更像一个由点线面连接而成的科技宇宙世界。”在剧场艺术的领域中回应这种新的空间化思维方式,开始转向相对性、情境化和开放性的剧场艺术的形式和主题。反映在空间实践层面,在空间关系中重新定位人的存在,强调人与环境是相互关系、不可脱离,并从作为社会属性中的空间中探索自身无限表达可能性。

3.特定场域——空间与人的探讨

从1980年代开始,剧场空间逐渐成为更受关注的创造性剧场实称之为“特定场域”剧场,它更加强调表演与某个特定的真实场域在空间上的并存的状态,并由此使观众将注意力从戏剧表演本身的内涵同时关注到表演者、表演共同所处的物理空间和发生的更多可能性。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给出的定义“特定场域”是指:“移动作品就是摧毁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一切新的艺术观念都在基于反叛旧有的观念。帕维斯在《戏剧艺术辞典》中为“特定场域”表演所下的定义,关键是演出场地的探索,这类场地通常是熟悉又陌生的场地,如:公园、工厂、游乐场、社区、庭院、茶室”,在这样的场地上融入一个不同风格的文本创作,需要具有历史意义和特色。新的框架将使得演出以意想不到的魅力和能量。可以看出二十世纪前期剧场空间从“满的空间”到“空的空间”的发展,从环境戏剧到特殊场域的改变,空间的思考一直是艺术家,不断学习和思辨的一个哲学问题,空间至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利用空间去创造和发现艺术的美探索。

四、“环境即兴编舞”教学中空间实践

1.审境编舞——审视环境以舞为由

我们一般认为“环境”,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种环境都有其特点与优势,自然环境的鬼斧神工是人为环境所不能企及的,而人为环境所拥有的独特设计和可改变性又是自然环境所不能拥有的。我们的传统舞蹈环境大多是排练厅、剧场、礼堂等室内具备一定条件的场地,而这里提出的环境舞蹈是让我们离开这些熟悉的原始场地,让舞蹈回归生活、回到大众身边。这里并非认为传统的场地就是去看新的环境,去体验环境的改变带给舞蹈的、带给舞者的不同感受。新的尝试总会带来新的感受,而新的感受必然会产生新的结果。很多时候对舞者来说,“环境”,利用某一特定的环境或空间,通过以舞者自身发现产生了影响的外界事物。在舞蹈编创中,很多时候舞蹈思维的惯性一直外在的环境所束缚;如何打破的环境而进行即兴编舞;舞者的心理和身体的变化都会在环境中改变而改变。

2.以境编舞——此地此时“舞”所不能

艺术从古至是被人看作对于艺术创造的自然需要,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需求。环境即兴编舞即是舞者用身体表达本能的情感的一种生理需要。人类对于某种的欲望得到需要,是欠缺的心理状态、一种自我生命得到的”。[6]舞者以未知,探索空间和环境中,产生了创造的需要,由此在环境中因表达某种情感随流动的情愫而舞蹈。就在此时此地,让时间成为一种舞动的最本质的感受,聆在当下,当下即时过去也是未来,无论何种的看待都在时间的消失中,去觉察身体的每一个念头。当下,就在一个时空瞬间的存在,随着环境的变化,空间的转移,人情感的流动,在目的意识下,舞者内在心理诉求,进行即兴编舞,舞蹈编创在身体经过接受转化后再由内在向肢体舞动表象转移,这些动机无形中要求舞者要将观察和感知带入内在身体,从中发现更多艺术的可能性。

3.随境编舞——随心而舞舞心而动

舞蹈要有生命的颜色,要尽可能地和生活相联系,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然而仅仅在练功厅和剧场想要更贴近这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不同的环境属性中,身体的属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多时候我们常说,“身体放松了,心也就自由了。”放松是一种身体松动与解除,摆脱一直束缚在身体上的压迫和紧张感。经由觉察身体开始,体会身体僵硬和死板的地方,慢慢观察和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不强迫,不评判,不对比的前提下,去聆听身体的感受,在呼吸调节中逐步松动身体不舒服的地方,慢慢即兴表达自己,解除掉身体多余的不安和紧张。即兴的身体打开让心灵变得自由,让身体表达成为一种自然的诉求,无需他人眼光和评定,只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就像现代舞之母伊丽莎白邓肯,第一次打破芭蕾的束缚,脱掉足尖芭蕾舞鞋穿上舒服的白纱裙走入自然的草地、大海中,面对自然,由心起舞,这就是一种“人人皆可舞蹈”的艺术体现。舞蹈表演走出了剧场,到任何都可以舞蹈的地方去表达自己,真正去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

结语

“环境即兴编舞”作为一种后现代艺术的形式,是在后现代艺术思潮和信息交流下,得以发展。打破了人们惯性认识,从当下出发,学习观察环境,认识新的空间,寻找新的突破,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不仅解放了身体,还培养的创造力,让学生身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真正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那种转瞬即逝的美好,因此,舞蹈让我们真正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探索永无止境的舞蹈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编舞舞者剧场
舞者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欢乐剧场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论《日出》的剧场性
美丽舞者再翩跹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