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前景化角度探析Hamilton后种族主义领袖形象

2023-11-15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文体学族裔音乐剧

徐 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一部音乐剧对一位历史伟人究竟有何种贡献?可能无法将其丰功伟绩完全进行颂唱,但是早期美国建国领导人革命的方式不仅依靠船只和枪炮,一段演讲、一本宣传册或者至少一部剧都显得那么必要”。

——Jeremy McCarter

一、Hamilton——一部吸引国际眼球的美国历史音乐剧

Hamilton,自2015年百老汇首映以来,获得众多国际奖项的提名及荣誉。2020年7月3日在迪士尼的流媒体Disney+平台上线后,在国外电影评分最多的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评分9.1,在国内最大的电影分享与评论社区豆瓣评分9.6。这部音乐剧讲述的是美国建国之父Alexander Hamilton的一生,与其他传统严肃历史题材的演绎方式不同在于,主创人Lin-Manuel Miranda采用嘻哈音乐,这一源于街头的艺术形式将Hamilton传奇事迹展现在百老汇舞台上。让这位有着“十美元上的那个人”“长得最好看的国父”“历史总会遗忘一些人”等评价[1]的建国国父快速深入人心。

历史音乐剧虽会在服装、道具、场景等细节保留真实性,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教育性,为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传播渠道,从而进一步加深或者体现所处的文化意识形态[2]。音乐剧创作过程本身是对事件解构、解读和重塑,在重塑过程将主流意识形态抑或价值观与作品进行有机再次融合,这也是成功的百老汇音乐剧需要迎合大众理念才能成功的原因体现。而Hamilton的成功,深化了美国社会的公众记忆对于这位建国者的形象确立,公众记忆中对伟人、教师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向大众传播“精神”“知识”“智慧”或者“理念”[3],因此对于此领袖人物塑造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大众从领袖身上“学习到”生活与道德的经验[4]。其次,该人物塑造与美国族裔人群的高同质性,使得大众更加容易对该人物所言所为产生共情[5],而向来奉行多元化的迪士尼公司,在音乐剧制作上向来强调其对大众教育功能[6]。

在国外有关Hamilton研究角度有从其本身创作的哲学立场、音乐风格、教学意义、女性形象、戏剧效果以及叙事方式等4,也有探讨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政治主张与史实出入原因以及影响等[7][8]。在国内有关于Hamilton研究则集中在其新颖的表演形式及文化影响力上。有人称其“把富裕白人的高雅娱乐百老汇推至大众层面,凭一己之力扭转保守百老汇的语言和语境,把这架老马车推到了新世纪”[9]。这部剧通过“自由化”多族裔选角,利用嘻哈音乐功能性向大众重新讲述“美国梦”[10][11],以历史剧为载体为少数族裔人群身份发声,唤起集体觉醒的社会性意义精神内核[12]。在这些研究中,从剧本内容语言本身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开场曲目剧本语言进行分析,阐释作者如何选择语言向大众进行构念,并探讨其背后选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二、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的功能文体学前景化角度探讨语料中人物塑造语言选择,进一步揭示其所反映时下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是前景化”[13],功能文体学把语言视为是系统,探究语言底层的意义潜势,主要划分为三大功能:概念功能,通过语言及物性系统以及词汇选择等将人们日常经验以及行为进行表达;人际功能,通过语言情态结构、信息交换类型、语气语调等确定参与者交际作用;谋篇功能,是将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结合情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连续且连贯的整体,主要通过主位述位,信息衔接等方式来实现[14]。基于此,功能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则根据不同的语篇语境对潜在的文体特征从突出方式的质量和数量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确定其前景化即有动因的突出。张德禄14提出对文学文体分析路径,“由于文学作品的情景语境是作者创造出来,应首先通过语音文字来解释词汇语法,再通过词汇语法来解释语义,然后再通过语篇的意义来推断情景语境。从而某个突出的语言特征只要与作者的整体意义相关就是与语篇的情景语境相关,就是有动因的突出,确定其前景化。”功能文体学把语言的形式和情景语境联系,更加深层次把握文体特点,而“从功能的体现的角度解释语法结构和语篇分析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15]。从文本到语境是功能文体学对于语言学研究深化,而批评语言学以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去研究语篇社会意识形态,将语篇引向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扩展了功能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国内功能文体学研究常多用于文学作品解读,比如及物性是比较常用的角度,近几年有对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及物性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主题意义、人物性格特征[16];有运用及物性分析方法探究黑人女性成长小说,从语言特征的层面解读《紫颜色》中主人公西丽从自我意识丧失到自我意识健全的成长历程[17]。功能文体学可以很有效剖析出语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可结合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主流价值观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从功能文体学前景化角度探讨剧本中所处语境下的人物塑造。

三、Hamilton开幕剧文本分析

(一)Hamilton开幕剧创作背景

Alexander Hamilton是美国建国之父,是美国制宪会议代表以及《美国宪法》起草签署人之一。他作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为早期的美国经济体系奠定扎实基础以及较为前沿的运转模式,该体系被沿用至今。美国作为一个自诩多元民族融合著称的国家,Hamilton移民身份使其人物塑造具有代表性。Miranda谈及该音乐剧的灵感,源于著名历史传记作家Ron Chernow撰写的人物传记Alexander Hamilton。开幕剧4分钟内容则是选取主人公的前20年的生活即原著前40页的内容浓缩。开幕剧不仅有铺垫背景信息及补充相关细节的作用,还为整部剧奠定基调,有时候还会将剧中角色向观众交代。作为文学作品,戏剧文本功能也是多层次性的,满足读者精神对于美学的追求,并“传情达意”潜移默化读者的观点、道德观念等14。该剧是作者最先创作的曲目,时处美国大选时期,在2009年在白宫Obama首次表演,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坚定了Miranda创作整部剧的决心。Miranda希望通过这部剧可以传递给大众一个发生在纽约、一个移民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而Hamilton本身的事迹被大众所忽略,留给主创人员更多的创作空间,让人们重新通过音乐剧了解开国元勋的故事。

(二)Hamilton人物塑造

开篇曲目中,一个父母双亡出身低下的底层移民,依靠不懈工作和学习,来到了可以改变他身份的纽约,改变了美国进而影响了世界,实现了“美国梦”的开国元勋Hamilton人物形象被刻画出,他代表着美国族裔移民,代表着以“自强自立”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时代精神。

1.人物性格身份的前景化特征

该开篇曲歌词部分融合嘻哈元素中的自由体说唱形式,其中有多个内部押韵、尾韵和跨行押尾韵,属于比较典型且常规的嘻哈音乐演艺风格,而嘻哈音乐本身具有反抗主流的挑战精神内核,犀利快速语言呈现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囊括了大量事件的语言信息,符合Hamilton的本身人物特点,能言善道不知收敛,因此押韵的自由体形式是音系层对其性格体现的前景化特征。嘻哈音乐表现形式还原了这样一个“啰唆念叨”又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对其多重身份的确定,采用多个排比多维度的词汇,体现其身份的多重反差性,是前景化特征,比如描述其出身不高、移民者身份采用词汇,bastard、orphan、son of a whore等,而后成为能够印在十美元上的建国之父比如,Founding Father、hero、scholar和self-starter,从一个身份不高的移民遥变成掌控国家大局的掌舵者。

2.人物品质行为的前景化特征

从语法层看其品质及行为的塑造,小句及物性系统包括:(1)过程,通过小句中的动词词组实现;(2)参与者,通过小句中表示人或物的名词词组实现;(3)环境成分,通过小句中表示时间、地点或方式等的副词或介词短语实现。小句的过程分为六种的概念功能,其中大多使用物质过程(61%),并且这些物质过程参与者的“行动者(actor)”大部分是Hamilton(65%)。但除了在Hamilton开始诉诸“学习”改变的时候,会有明确“目标(goal)”即物质过程的作用点,比如“Put a pencil to his temple”“connected it to his brain”等,剩下的“目标”都不明确,证明Hamilton在家乡的恶劣环境下无法大显身手,只能听天由命抓住受教育学习这一稻草,是前景化特征。存在过程只有两处,通过主人公人物之口“There’s a million things I haven’t done”,进一步体现他除了努力好学无他计可施,听天由命的被动形象。

3.人物同质互动的前景化特征

对该人物的同质性与互动性塑造,体现该剧与观众的关联,除进一步探讨人物与观众同质性的形象刻画的概念意义又需分析创作者如何表达态度,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因此需考虑与“基调”相关联的人际意义,在词汇语法层主要由语气和情态系统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来实现。

从及物性系统中,该剧关系过程(20%)中参与者91%是Hamilton,而在对其身份“识别”的关系过程大部分出现在Hamilton来到美国之后,比如,“Grow up to be a hero and a scholar”等,确定的都是其新的身份,在纽约逆袭的故事,他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土壤,因此是前景化特征,加强体现美国核心理念即多元文化民族相融合。

该剧大部分使用陈述句讲述,陈述句在人际功能当中,给观众“提供(offer)”信息且大部分使用过去式,而为数不多9个问句,向观众“索取(demand)”信息,其中更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的第一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比如“Do they know what you overcame?”暗示观众要通过后文探索答案,是前景化特征。时态使用一般过去式为主,部分小句现在时和过去时时态的混用,从不同视角给观众提供一个或近或远的距离,加强互动感以及时空穿越感。祈使句的11句相对较少,当中8句是“Just you wait”,加强了让观众等待的语气效果,强化观众对后续内容的期待感,为前景化特征。

人物的同质性除了对其身份确定以外,还可以通过对将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联系的谋篇意义进行分析,该功能在词汇语法层主要由衔接、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来实现。开幕篇章自给自足、独立于情景,比如“Alexander Hamilton”“the man”“the brother”“he”等,第三人称代词居多,代表叙事角度是从全知视角,由于该部分采用多角色演绎,以多视角进行叙事向观众客观展现Hamilton的前半生,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前景化特征。而对于Hamilton的指称词用到“our man”“the brother”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指明“他”是“我们”当中的一员,加强观众与Hamilton同质性,是前景化特征。除了第三人称以外,对Hamilton的代词多次使用到“you”加强了对观众说教性内容传达,比如“you gotta defend for yourself”“you never learn to take your time”等,代词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该剧本的语类,即叙事与对话的结合,又营造了主人公与观众的同质性,加强让观众该形象的同质回应,加强对观众的“说教”,是前景化特征。

四、Hamilton人物塑造背后象征意义

(一)“街头文化”嘻哈音乐的“反抗自救”

嘻哈音乐起源于美国黑人,早期出现是为了反抗主流文化,内容常常充斥着揭示本民族问题、控诉社会不公,敢于对抗权威等[18],加上表演者玩世不恭呈现方式以及时尚的装扮,逐渐成为年轻人所推崇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多样的包容形式在全球引起浪潮[19],比如我国也深受影响并且经历多次本土化的进程[20]。该形式对于年轻人的包容和亲和力具有时代象征意义,以至于为何这部百老汇历史严肃题材竟可以得到非本国和本国年轻人的一致好评和推崇。嘻哈音乐从草根走向大众视野,走到向来被诟病“一白到底”的百老汇舞台,从备受争议到被主流文化所认可,代表美国社会在多元族裔文化融合中有一定进展,这种发展历程以及所代表的反抗自救的精神与主人公的早年反抗糟糕外部环境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不被主流接受,依旧坚持自我、自强不息。

(二)“美国梦”在后种族主义的“自强自立”

“后种族主义”思潮是美国21世纪以来一种新的、隐蔽性的种族意识形态,自美国Barack Obama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后,成为第一位非裔总统,使得美国普遍存在的“后种族主义”相关话语流行起来,Obama选举胜利利用并助推这样的思潮[21]。“后种族主义”理念符合“美国梦”的内核即“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更好,根据每个人能力给予机会,无论所处的社会阶层或环境如何”[22]但是“后种族主义”之所以成为一股思潮,其根源在于白人主导种族叙事思维,内在逻辑仍然是美国白人极力维护其种族特权,比如选取少数族裔“模范精英”模糊底层人民困境;让少数族裔人群依靠自己淡化白人责任等,本质上还是白人至上的理念26。而“美国梦”对作为族裔群体来说实际上就是身份归属问题,而白人文化作为美国梦的精神内核,“美国梦”是白人创造的“美国梦”,进入后种族时代的银幕叙事仍然继续着白人至上主义,“美国梦”仍然以不同方式不同维度呈现着各自的话语利益[23]。

Hamilton作为Obama任职时期创作作品,具备时代的印记也成为后种族主义思潮推动的一部分。Hamilton是通过个人好学和美国高等教育实现阶级的跨越,强调了美国教育的重要性,反映当下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人群选取“模范代表”来缓和尖锐矛盾社会途径。Hamilton由于教育背景与白人精英话语趋同,象征着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善自我处境,他的“逆袭”设定符合美国的族裔人群常规移民途径,有调查显示“美国是拥有大学学位的移民者最多的国家”[24],但依然存在于白人所营造精英的“美国梦”话语中即人要自强、自救、自立。

结语

Hamilton人物塑造不仅代表一个底层移民逆袭的故事,还是融合当下主流思潮对“美国梦”的重塑的美国精神体现,通过百老汇音乐剧的这一融合美国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艺术形式[25]向大众传播,走向国际视野。族裔问题是当代美国当下社会核心议题[26],作为文化产物,Hamilton音乐剧呈现方式与题材符合美国意识形态期待的叙事。通过这幕剧开幕剧剧本,一个活生生会“饶舌”的美国国父前半生跃然纸上,他的领袖人物塑造有着极强的国家精神象征意义,艺术美学价值别具一格具有匠心,而作为时代的文化产物,同时带有当时美国时兴的思潮特色,即所谓的“后种族主义”实由白人为主导的精神内核——人要自强不息靠自己才能实现“美国梦”。除剧本文本之外,该部剧的其他组成部分,服装、舞台设计、道具、配乐亦有不同方面的协同效果,虽不是本研究中作为主要研究部分,但都无一例外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进行“说教”,继续强化美国理想的价值观,让“美国梦”有了新的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文体学族裔音乐剧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祖籍国与离散族裔的关系:比较与理论的视角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人民是否有权决定废除对少数族裔的优待?(上)——密歇根州诉捍卫平等权联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