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14范晓英张万平苏玉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麻醉学育人思政

李 静, 范晓英, 张万平, 苏玉强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麻醉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麻醉学专业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麻醉医生的职责不仅是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围术期,还在急救复苏,危重病救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麻醉从业人员缺口数高达30 万,数据表明,我国麻醉从业人员仅8.5 万人,每万人仅拥有麻醉医生0.5 人,远低于美国的2.2人/万和欧洲的2.9人/万[1]。

为了扩大麻醉等紧缺医学专业的招生,国办发(2020)34 号文件《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紧缺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仁心教育,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由此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全力改进和创新临床麻醉学的教学工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教学之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现状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麻醉专业学生走向临床的重要桥梁。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学课时大部分为理论课时所占据,而麻醉学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鉴于临床麻醉学的特点,也为了适应目前医学的发展,对此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抓,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尤其是学生对常见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将理论课时和见习课时以1:1 的方式用于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在理论教学上,大部分还是以灌输式单向面授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课程内涵,理论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的教学目的无法充分体现[2]。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及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教育有众多教学方法,当代医学的教学方法由早期的线下讲授法,逐渐出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及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等,无论哪种现代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不足。

1.2 符合国家政策及发展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这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明晰了任务。具体到新时期的医学生,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完善医学教育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医学生自身发展,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出色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开展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2 当代医学生的群体特点

当代大学生以“00 后”群体为主,成长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具有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父母重视其个体发展,接受多方教育,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总体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等优点。由于社会“大环境”与家庭教育“小环境”导向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及反叛意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在竞争中忽略或减弱了团队意识往往导致他们过于追求个人成功。基于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学生总体上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功利主义思想及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部分医学生缺乏对人文关怀精神的深入了解,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和职业素养,集体主义、团队协作意识、奉献精神、生命关爱意识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00 后”大学生出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与物联网密不可分。一方面,他们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可以追求更多的新事物及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他们阅历尚浅,往往对复杂的问题认识不足,对事物的辨别常常靠主观性,想当然的简单化、片面化。此外,他们对新事物兴趣浓厚,但忽视优秀价值观的传承,不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对他人冷漠,需要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医学生的爱伤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劳动技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教育。“00 后”大学生多在“温室”中长大,鲜有受到挫折和打击,对未来充满了自信与激情。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遇到困难或磨难时又不知如何应对,不会寻找解决方法。因此,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抗挫能力,以提高社会竞争力。

3 “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点

3.1 “互联网+教育”的实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2015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 教高[2015]3 号),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3],随后,在2016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领域,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优化“互联网+教育”,进行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要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求形成多元的在线教育服务管理格局[4],“微时代”使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教育”时代即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慕课教学、在线学习等新的育人模式[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3.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点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以在线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线上”的网络平台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6-7]。如“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学习顺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课前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师生共同探讨的进行教学,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程度,并进行强调和纠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线开放课程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必然要求。目前,多数高校通过“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将“线上”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全方位实践了在线学习,也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4 思政育人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根据统一的课程安排提前预习,按时完成线下课程及理论考核,即修完本课程的学习。此模式以教师为核心,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欠佳。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有力措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如何构建具有临床麻醉学特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特点,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改革工作也在不断的推进中。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培养以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旨在掌握临床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围术期处理基本原则的理论教学和见习,增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培养具备从事麻醉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健全人格、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经过麻醉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相关教师充分研读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医院前期教学经验等共同探讨,以专业业务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为核心内容,重新编订了教学大纲。

借助“互联网+”的东风,2020年学校组织开展了包括《临床麻醉学》在内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已经完成了《临床麻醉学》课程的框架构建,课程视频资源模块的搭建及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基于本校搭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麻醉教研室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为桥梁,切实推进“数字化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学习环境。同时积极构建思政元素资源库[8],将显性育人和隐形育人功能充分融合,从先进人物、医疗政策、医疗科技、科学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临床麻醉学新的教学体系。

4.1 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

“互联网+教育”打破地域限制,为思政教育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政育人方法。以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学同向而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课堂,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建设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深挖思政元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临床麻醉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完善“三全育人”的立体格局。

4.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思想文人素养、基础专业知识、科学逻辑思维、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基准,查阅国内外在线课程建设的相关文献等,用于临床麻醉学线上课程制定标准,并用于指导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在学习中体现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9]。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紧贴学习内容与主题,以情景式或案例式导入主题,引入所学内容为重点,详细阐释为核心,并做出总结和反思。考虑麻醉学专业特点,根据教学实践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如麻醉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我国麻醉学奠基人的丰功伟绩等。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线上课程,慕课、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学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如建立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或在医学论坛中搭建思政交流板块[10],将融入思政元素的视频、图片、PPT、动画等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具体案例或主题,有情有景、情理交融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获得人生启发和教育,形成“思政+专业”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种渠道进行思政教育。由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学生在平台中讨论,在自学中提高理论水平及道德修养,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明确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活跃课堂气氛,还使隐性教育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

课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或在学习通上完善课程建设,布置预习任务、配套试题及课后作业,提供临床案例;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群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相应内容,若有疑问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或其他交流平台,由老师解答,增加学习主动性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课中,对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学生提出较多的问题进行答疑,补充章节中其他内容,强调重、难点。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如采用集中讲授结合分组讨论方式,以问题式学习为主线,以思政为接点,展开讨论,思考答案,分组讨论,雨课堂随机测验,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讲解,教师指导、补充和点评,润物无声地在课堂中贯穿思政育人目标,实现德育智育同向而行[11]。

课后,将本章节的重、难点发布平台上,便于复习、巩固为主。或将重、难点融入案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参与答疑,并给予点评、总结。或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训环节,如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TBL、CBL 教学时融入思政元素,锻炼临床操作及临床思维的同时提升了人文素养。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学习过程,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环节,采用双向考核办法开展专业课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既包括线上学习效果,又涵盖线下学习、实训操作、课程讨论及答疑情况的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12]。其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考核知识掌握不同,其考核的关键是考查学生能否实现“知行合一”[13]。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团队协作实践、案例分析点评、展示交流互评等手段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效果[14]。对于评价的结果,教师进行分析做以反思,更好的将在线教学理念与现实课堂融合,体现两者优势,动态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麻醉领域专业人才。

5 小结

“互联网+教育”给学校的培养方式及教学方式均带来重大变革,也为医学生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微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地评价和反思提高“微课程”建设能力,以“微平台”实现“微教育”既定目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线上和线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手抓,两促进,同向而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麻醉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