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让甲骨文在生活中活起来

2023-11-13民生周刊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殷墟安阳市安阳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伴着文旅和鸣的节拍,古都安阳魅力绽放,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图/于海军

当晨光透过枫叶打在书桌上,丹枫苑书屋已挤满了人。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党员,有钢铁厂刚刚退休的老职工,还有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若是赶上研习活动,书屋里的人就更多了,大家有机会在这里学写甲骨文。

在河南省安阳市,像这样的书屋有105座,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甲骨文书屋。如今,从社区学校到公园湖畔,从景区民宿到企业机关,甲骨文书屋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正成为当地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重要载体。

如今的古都安阳,正以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文字为媒,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保护和传承中展示中华文化之源,夯实文化之基,在探索和创新中塑造城市之魂,生动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地方文化建设实践的强大伟力。

文物活化

在数字空间里,高保真还原的甲骨实物可以360°旋转,能放大能缩小。通过微痕分析,不仅能看清甲骨片上的文字刻写风格和笔画叠压关系,还能了解钻凿形态、卜兆裂纹、材质纹理等信息。

“这样可以更好地还原殷商时代的生产生活场景,发掘甲骨文里面蕴含的智慧和艺术价值,真正实现甲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

坐落在安阳师范学院内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不断探索甲骨文物保护路径,通过建立数字化全信息数据模型,赋予了甲骨文物永恒的“生命”。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一年来,安阳市文物部门聚焦重点项目,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工程。以建设世界一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级博物馆为契机,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实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当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近年来,安阳市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甲骨文开放创新共享平台,不断实现考释、研究、展示的升级,推进甲骨文保护与传承。

“拿起手机对着走廊内展示的甲骨文扫描,即刻就能获得该甲骨文的全部信息,造字规律、字形演变一览无余。”在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动、形象、立体、有趣的软件让前来体验的人士交口称赞。

安阳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学军表示,安阳着眼于全方位提升考古研究综合实力,坚持多学科、跨领域、高水平推进殷墟及甲骨文研究,推动商文明研究作为重大专项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殷墟学科体系建设。

下一步,安阳将大力实施博物馆名城建设,全方位推进殷墟等重要遗址的主动性发掘与考古研究工作,加快殷墟甲骨文等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传播进程,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安阳力量。

联通古今

水流潺潺,鱼翔浅底;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一幅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美景提升了安阳颜值,丰富了城市内涵。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东西两侧,占地214亩的汉字公园吸引了许多市民。

汉字公园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安阳将古都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公共文化建设当中,形成了“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6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区。

近几年,安阳市在公园建设中,以园林建筑、景观小品、地面铺装为载体,融入了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古城文化及红旗渠精神等安阳地方文化元素,为安阳历史文化搭建了宣传展示平台。

公园建设只是安阳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化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于2020年提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00座甲骨文书屋,并列入每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以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退休后的大把时间,白振刚都会在甲骨文书屋里练字,“一笔一画都是文化的传承。”白振刚说,点缀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屋就像撒下的种子,假以时日文化的果实定会缀满枝头。

76岁的马太安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曾是安阳市第十六中学语文教师。他几乎每天都会来丹枫苑书屋看书,“书屋不定期有图书分享会、甲骨文研学课堂,内容都很丰富。自从有了甲骨文书屋,我找到了好去处”。

在建设甲骨文书屋过程中,安阳不断融合本地文化元素,探索“甲骨文书屋+”公园、广场、学校、社区、景区、书店、企业、古建和特色小镇等多业态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计105座甲骨文书屋,每座书屋建筑面积不少于75平方米,图书不少于4000册,阅览座席不少于40个。

安阳市甲骨文书屋作为优质阅读文化传播阵地,联通古今,是新时期全民阅读、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有益探索。

“这些小而美的阅读空间,推动了优质阅读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既方便了群众阅读,又弘扬了甲骨文传统文化。”丹枫苑书屋负责人李凤霞说。

近年来,安阳市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安阳文化大讲堂”“城市领读人”和“321”视听公益课题、甲骨文字学堂等优质资源不断下移,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深入甲骨文书屋现场,普及讲授甲骨文知识,推广历史文化,书屋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安阳市近几年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全面构建特色文化空间。2022年12月,占地59.61万平方米的安阳市文体中心竣工验收,1300座的标准大剧院、800座的一流音乐厅、可容纳4万人的体育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安阳正阔步成为豫北文化新高地。

擦亮名片

晚秋时节,豫北大地暖阳和煦,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游人如织。古老殷墟的“商王宝藏”,令游客惊叹于穿越了3000多年时光的厚重魅力。

源远流长的历史给予安阳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甲骨坑、妇好墓、羑里城、二帝陵等历史遗产数之不尽。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在安阳崛起,从仓巷街、县前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古城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

伴着文旅和鸣的节拍,古都安阳魅力绽放,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白振刚在甲骨文书屋内研习书法。图/于海军

近年来,安阳全面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抢抓殷墟遗址保护的重大机遇,着力以文字为媒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当地立足丰厚的文旅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打卡地”。

明清彰德古城古朴厚重,写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这里将打造集文化、休闲、住宿、餐饮、娱乐等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旅游集散目的地。

在安阳,室内情景剧《殷墟遗梦》触摸千年历史、“商人福地”主题古装巡游、“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十里红妆·锦绣安阳”等主题活动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以安阳古城、万达商圈、汉字公园、洹河、道口古镇、汤阴忠武街、水冶古街、汤河两岸等为依托,安阳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灯光秀等夜游活动,创新开展夜间消费项目,时尚经济热度持续攀升。

集学术交流、展示、演出、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通过4D、5D、VR等现代科技,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考古现场。

步步抢先机,时时拓市场,近几年,安阳致力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让业态链条“丰”起来,让文旅体验“爽”起来,古都安阳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放眼国际,安阳高水平举办国际汉字大会,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举办“汉字”国际巡展、甲骨文与殷商文明国际学术论坛、世界文字博览会、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世界古都论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打开了安阳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山水和鸣踏歌行,且以诗意共远方。安阳的文化IP越发闪亮。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安阳众多的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安阳旖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为安阳文旅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让这座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焕发新的光彩,正成为安阳人奋力书写的崭新答卷。

夜晚,漫步安阳历史文化街区仓巷街,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沉浸式夜游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这里已成为当地最热门景点之一。一路走来,非遗技艺、古琴演奏让人目不暇接,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安阳,一个个以“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为主题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正将历史画卷串联,书写着赓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华丽篇章。

猜你喜欢

殷墟安阳市安阳
安阳之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市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安阳有个“花木兰”
安阳市
殷墟
记忆殷墟妇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