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乙己的长衫,到底脱还是穿?

2023-11-02

江南 2023年6期
关键词:长衫体力孔乙己

▲主持人丛治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批评家)

小 石 (女,天津人,本科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在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

小 孟 (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理科专业,后转新闻专业,目前在北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小 刚 (男,山东日照人,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在北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W J M (女,山西太原人,即将赴福建某二本C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读本科)

张 三 (女,安徽合肥人,目前于安徽某双非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在读)

小 想 (女,山西长治人,目前于北京服装学院〈双非〉纺织品设计专业研二在读)

小 祁 (女,甘肃天祝人,黑龙江某双非高校档案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

阿 远 (男,安徽芜湖人,江西某双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

阿 欣 (女,甘肃甘南人,目前于北京某985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一在读)

阿 宗 (男,甘肃兰州人,辽宁某双非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届毕业生)

背 景

“孔乙己的长衫”是个网络热词,其背后折射的是个复杂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对眼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群体而言……本期“非常观察”栏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先生主持。按照惯例,观察嘉宾应该是与本话题相关的专家学者,考虑到他们可能缺少对此话题的亲身体会,丛治辰先生另辟蹊径,决定邀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或者即将进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就此话题展开探讨。这些年轻人的回答,无论深浅忧喜,都是坦诚真实的,有些角度甚至超出了大众媒体的思考范畴。应年轻人要求,本期话题讨论隐去了观察嘉宾的真实姓名;不愿意配发照片的嘉宾,选择了他们最喜欢的图片作为头像。

丛治辰:你怎么理解“孔乙己的长衫”这个网络热词及相关言论?

小 石:这个词最初是对大学生找工作时不得不降低期待、“放下身段”这一现象的描述,是在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这一语境下形成的一种表述。本来说的是人在面对现实时的不得不妥协。后来经过网友们的创作和延伸,“孔乙己的长衫”发展出了一些不同的,甚至与原初含义相反的指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以“孔乙己的长衫”指涉那些择业时应当抛弃的体面与虚荣。如果我们能够舍弃所谓的面子,脱下所谓的“长衫”,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真正舒适的工作,活得更加逍遥自在。不难看出,人们对“脱下长衫”的态度似乎经历了一个转变。彼时我们含泪脱下长衫,此时我们主动解开锁扣。从“不得不”到欣然选择褪去长衫,我们似乎认清了工作的本质(赚钱)以及面子的华而不实。此外,这一态度的变化似乎也昭示着某种主权的回归——现在我们自愿放弃面子,拥抱质朴而踏实的工作和生活。不过,主动宽衣或许并不真正意味着主权的复归,而仅仅意味着我们从被迫妥协变成了主动妥协。这或许可以解读为某种人们面临困难时所启动的自我安慰与自我保护机制。人们的态度变了,问题却还在那里,甚至可能变得更加严峻。我觉得,态度的转变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年轻人对金钱的焦虑以及对职场的失望,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前者引起的。所以“孔乙己的长衫”这一热词的变化和发展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方向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人就业难,没有钱,怕穷。

小 孟:我的理解是一直被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发现读书和改变命运关系不大,甚至读书没多大用,可是又很难放弃知识带来的象征资本,就好像孔乙己一样徘徊不定吧。最优秀的人大概不可能做孔乙己,只要卷出来就可以了;完全没有付出努力,只知道怨天尤人的话恐怕也不适合自比为穿长衫的孔乙己,我感觉这个词应该是不上不下的“中间物”们表达的无奈和自嘲吧。我想没有必要指责或赞扬这种想法,它只是一定社会环境里,一个特定群体形成的情感结构,可能冷门专业或天坑专业毕业的人更能感同身受?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这些中间物的一员,有时候又觉得不甘心,还可以挣扎一下。但无论怎样,的确可以和这种说法共情,尤其是看到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朋友年薪很高,福利很好,且被告知公司不收文科生的时候……

小 刚:“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但他绝不是文化人的泛称;“长衫”不仅指外在的衣服,还可以指负载在他身上的知识,但事实证明,他身上的长衫和他所掌握的知识在当时的语境下,不仅不实用,而且对他形成了禁锢,禁锢之下的他竟还会偶尔有些优越感,这是有些可笑的。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孔乙己要不要脱下长衫,长衫肯定是要脱的,那脱掉长衫之后呢?让孔乙己去工地、去送外卖吗?他瘦弱的躯体能支撑他从事这些体力劳动吗?去开滴滴、去卖奶茶?穷困潦倒的他有从事这些行业的资本吗?所以我觉得问题的重点恰恰在于脱掉长衫之后,孔乙己应该怎么办。他应该要谋生,并且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谋生路径。从孔乙己来看,他有一些文化底子,所以他大概还是要从事一些脑力劳动,但他掌握的知识无法支撑他从事新的脑力劳动,所以他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培养新的职业技能,这需要孔乙己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大环境提供支持。

WJM:感觉这个问题在现在的社会出现是很必然的。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学识增长的必然结果。孔乙己的长衫又像荣誉又像枷锁。咱们现在从小就被灌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怎样怎样,但真的学有所成后,自然无法接受自己在拥有比别人更多学识的情况下,却干着和其他人一样的不需要较多学识的体力劳动。这样就会让人怀疑读书的意义,觉得自己被困在了长衫里。而大家现在更在意的,不是这身长衫自己愿不愿意脱下,而是身边的很多目光,包括父母的努力与期望都让这身长衫很难脱下。

张 三:该言论是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形象描述,大学生就业人数多,每年都有很大的就业压力,上了大学并没有改变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改变的生活现状。

小 想:是当下很流行的话题,既穷困潦倒还穿着象征读书人的长衫。

小 祁:我觉得孔乙己的长衫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是指一些本该配得上自己的学位及学历的、工作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资可以负担刚刚步入社会的自己日常生活开销的、有合理休息安排的、社会评价较高的工作。在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评价较高”。我想现如今可以受到较高社会评价的工作,无一例外是区别于我们大多数祖辈工作环境的、与金钱和权力高度相关的、准入门槛较高的工作。而社交媒体上针对孔乙己长衫的看法,大致分两种:其一,认为“脱不掉孔乙己长衫”是现在年轻人就业率屡创新低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年轻人自己的观念没有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而正确转变。其二,认为“脱掉孔乙己长衫”是社会环境为了掩饰早已在就业环境当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而创造出的托词,这个托词粗暴地将年轻人无法走上工作岗位的原因归咎为年轻人死要面子活受罪。

阿 远:网络热词“孔乙己的长衫”一般是对自己获得知识,但没有获得预期地位或财富而仍然处于困顿现状这种窘态的形容。相关言论反映的是广大网友在当前社会面临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而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其实带有戏谑意味,是一种自嘲,并不意味着自己真的“迂腐顽固”“麻木不仁”。

阿 欣:从社会的角度来讲,面临“内卷”和各种peer pressure的现代人(包括青少年甚至中年)基本都会有这样自嘲的时候。我们从小被父母老师告知要努力读书,要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等到进入社会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没有任何技能,前二十年的奋斗在你找工作的时候并不会让你脱颖而出,没有能吸引HR的核心竞争力,又怎么得到一份称得上“体面”的工作呢?可是我们又确实从学校和教育之中获得了一些东西,所以“孔乙己的长衫”已经不能与鲁迅笔下被禁锢的思想混为一谈,这个“长衫”是塑造我们成为现在自己的助推力,让我们获得知识,拥有批判性思维,但也是导致我们走出学校后发现自己从未融入过社会、毫无生存能力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们所有人都是历史车轮下扬起的尘埃,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美的时代,所以历史需要我们,需要“孔乙己”,也需要乞丐,需要胡适、华罗庚。

阿 宗:在我的理解中,这个热词就是对于就业困难现状的一种描述,我和我的朋友在茶余饭后讨论就业问题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面试造火箭,工作打螺丝”。当今职场或是社会之中最不乏的就是有学识的、有见解的、聪明的青年,而聪明对青年同时也是一种诅咒,他们总有一种“人定胜天”的自我中心感,而在这种感觉之中,总会对世界有一种对抗感与无力感,为了便于放置这些让青年感到疲惫的东西,便有了对孔乙己长衫的新的理解。聪明就是长衫,而长衫又是一种诅咒。

丛治辰:你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遗憾是什么?它们对你找工作或长远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 石:我觉得大学,尤其是研究生生活让我更敢做敢说了。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包容的地方,任何观点,只要有道理,不极端,都能得到尊重和支持。这一点让我在面对机会的时候更加果敢。我现在很少会去想这件事情我万一做不好、搞砸了怎么办?还没干呢,就想这么多,要是真干起来了还不得焦虑过载?只要我的硬件没有问题,符合基本要求,我就上。干之前也不会准备得特别完美,因为不可能准备得特别完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状况突然飞出来。重要的是要敢于去行动,敢于去承担一些责任。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谈场校园恋爱。这个答案听上去好像不很靠谱,但我真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有着难以逆转的影响。由于长期脱离恋爱的现实,我现在对可能的对象要求特别严苛。这不好。不能一直过幻想的生活。不过我的校园生活还没有结束,所以我还是有机会登上校园恋爱的末班车的……但愿吧……

小 孟:总体来看,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意识到自己限度”的能力吧;最大的遗憾似乎很难讲,虽然没有觉得自己过去的生活很完美,但也没有什么事情让自己特别后悔,一定要选一件,可能是因为疫情,仓促结束了大四的毕业吧。我更愿意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限度”理解为是学习文学专业带来的影响,总是尝试站在自身以外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理解问题的另一面,可能会让我在未来生活里变得宽和些,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永远是必要的,而且难度往往超乎想象,所以我相信这种“专业素养”会给生活带来积极的价值。但很多时候这种思考习惯也会让我感觉无所适从,不信任自己的判断,甚至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我现在还不清楚怎么把握适中的尺度。

小 刚: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到了未来的方向。遗憾则是,不管本科时还是读研期间,对自己的整体发展都缺乏一个合理的规划,有些道理明白得太晚,有些事情做得太迟。这个寻找到的“未来的方向”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应该会指引我的发展路径,所谓的遗憾可能永远留在记忆里,闲暇的时候可能会想自己为什么没早点做或者自己为什么没那样做。

张 三:我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收获是接触并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是我以后就业的基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遗憾是课业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体验生活,无法拓宽我的视野。

小 想: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专业的知识。遗憾是未能多去实习。实习是短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方式,由于没有更多领域的实习,导致我对未来规划不够清晰。

小 祁:我在大学中最重要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能够像镜子一样,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优缺点的同学及老师。最大的遗憾是疫情三年占据了我四年大学生活的3/4,因为这个原因,我没能在自己精力最充沛、时间最充足的情况下多去经历一些我本该经历的事情。于我而言,我的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要脚踏实地,相信自己。疫情三年,让我无比讨厌朝九晚五、工作地点一成不变、像定时机器一样的工作,我非常希望自己未来的工作可以有很多出差机会,能见到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

阿 远: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大学期间培养了几项兴趣爱好以及进行了一些人际交往,深化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遗憾是没有用功学习,考出够格的成绩来支撑自己升学。因此我只能在自认为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时就步入社会,就业成为“打工人”。但兴趣爱好仍然使我在求职面试中形象更加丰满,人际交往经历也对我与他人沟通产生了一些帮助,这使我在一部分求职面试中出彩,获得招聘者的关注。也因为我当时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我也勇于迎接未知的生活状态,敢于接受有挑战而且相对“不稳定”的工作。

阿 欣:最重要的收获是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管对任何人都保持清醒的边界感,在爱自己的前提下爱别人。大学没有什么遗憾,所有在当时视为“好可惜”的事,都给予了我比这件事本身意义更大的意义。影响就是让自己慢慢学着真正地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好和一切坏。就我个人而言,永远保持好奇和行动力是自信的最主要来源。

阿 宗:最重要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处理孤独这种无法避免的情绪。我和自己和解的速度很快,所以也没感到有什么遗憾,倒是有点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唏嘘和失落。影响的话,可能以后不会将自己情绪需求的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吧。

丛治辰:你对未来工作的期待是什么?为什么?

小 石:专业对口;同事关系和谐;没有过多剥削;收入合理;有一定的个人时间。

小 孟:现在就是觉得不能苛求,但是也没有放弃所有标准,所以很纠结,总体来看是对未来的期待在不断地降低。想继续做学术,将来去高校做老师,但是读博士又没有着落;想去游戏公司做文案工作,但是一怕人家不要我,二担心收入太低,还担心工作不稳定……如果一定要描述一种期待的话就是收入适中、工作稳定吧,现在甚至可以不在乎喜不喜欢。

小 刚:能够给予我一份稳定的收入;让我有获得感、价值感;能够让我在一条上升的渠道中发展。对于一穷二白的我来说,一份稳定的收入太重要了,因为我需要买房买车,还要成家;其次,我个人追求获得感、价值感,需要别人对我的肯定;我不希望自己永远处于同一高度,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上升的,越活越精彩。

WJM:对我来讲是安稳,我不需要让我每天的生活过得波澜壮阔、大起大落,梦想就是有一个稳定并且不那么忙碌的工作,可以让我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生活。

张 三:我对未来的工作期待是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不擅长在起伏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下一个新的工作重新开始。一份稳定的工作会给我自己一份不依靠他人的保障。

小 想:我希望做一个独立设计师,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审美和风格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小 祁:我对未来工作的期待是,首先工资可以让我负担得起自己日常的基本开销。因为我希望自己赚钱以后不必问家里伸手要钱填补亏空,不想以任何形式继续啃老。其次工作地点可以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气候条件较好的城市。因为我的大学就在一个四季分明、历史悠久、经济水平还算可以的省会城市,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无论是文化氛围还是职业发展前景都比家乡的小城市要好。然后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内容中发挥出我的专业优势及专业经验。最后希望人事环境没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因为我自身不算是一个能够长时间承受高压工作的人。

阿 远:没有期待。因为工作就目前自身能力而言比较有挑战性,面临身心的双重压力。只希望在当前“圈层”站稳脚跟。

阿 欣:没有太大的期待,工作只是我谋生的手段,我更注重于这份工作能让我学到什么,或者如何有效且充分地利用这份工作带给我物质方面的资源。

阿 宗:近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开始在学校的时候对于就业这件事情十二分焦虑,想着自己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而最近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并不是很满意,就又陷入了迷茫。可能想要一份可以在各个方面见识到更多东西的工作,因为我喜欢探索新的东西。

丛治辰:一份压力很大、收入微薄的脑力工作和一份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小 石:其实我觉得没有纯粹的脑力工作和纯粹的体力工作,所有工作都是复合型工作,只不过有些体力劳动的比重较大,有些脑力劳动的比重大。其次我觉得还是看工作的具体内容,我个人会更倾向于去做一些能够看到具体劳动成果的工作。真要选择的话,我会选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这既契合我个人的择业观,同时听上去也更舒坦一些。我的看法是:人只能活几十年,没有必要和自己较劲。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去选择让自己更舒服、更从容的工作。话说我不太相信能有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啊,听上去有点太完美了……或者这个压力仅指精神压力,而不包括身体压力?那估计还是有这样的工作的。

小 孟:感觉“压力很大”和“收入微薄”两个选项已足以让我排除掉任何工作了,不论体力还是脑力……所以这个题目好像只能选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我不太在意体力或脑力的分界线,但以我目前的了解,能够称为“体力工作”的大多是外卖员、建筑工人、家政女工、流水线操作员一类。我确实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即便收入不低,因为这类工作会完全剥夺自己的私人时间,对我来说可支配的私人时间是未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 刚:我可能都不会选。因为我个人很感性,压力很大会对我的身心造成巨大损耗,我承受不起;另外,我个人也不太希望从事体力劳动,像孔乙己一样,我的身体素质无法支撑我从事长期的体力劳动。其次我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体力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这不仅会让我有极大的挫败感,还意味着我所接受的十多年的教育以及我在这十多年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获得毫无意义。

WJM:我可能会选体力工作吧。我抗压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我心思比较重,想得多压力很大就睡不着,而且一焦虑情绪就不好,所以很难胜任压力大且收入很少的脑力工作。

张 三:我会选择一份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压力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的观念里还是希望减轻压力,要是以后不得已选择的话,我希望少点工作压力。体力工作可能会比较累,但没什么太大的精神上的压迫,不用劳烦心神。

小 想:我会选择一个更有上升空间的工作。因为不能只看短期的薪资,要把目光放长远。

小 祁:我会选择一份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因为我不是一个脑力发达的人,且我无法在长时间内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体力工作有助于缓解我的睡眠障碍,压力很大的脑力工作反而会加重我的睡眠问题。

阿 远:都不会选择。会期望压力不小、收入很高的脑力工作,也能够接受压力很小、收入较低的体力工作。可能因为想法比较极端,我可以“高成”可以“低就”,但不能“高不成低不就”。

阿 欣:如果这份工作对体力的消耗没有危及健康,甚至我能因此练出肌肉的话,我会选择压力适中、收入较高的体力工作。因为工作的本质是赚钱,如果我能因此获得一副好身躯,对我来说一举两得。而如果这份脑力工作是我所热爱的领域,我会选择压力很大、收入微薄的脑力工作。

阿 宗:我既不是聪明的人也不是勤快的人,所以这两份工作着实让人难以抉择。但我觉得生活和金钱缺一不可,我可能会选择压力和待遇折中一点的工作。

丛治辰:你现在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有信心吗?为什么?

小 石:必须有。没有为什么,就是有点盲目自信,哈哈。我的人生信条就是: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既然无论怎样都要面对生活,那还是笑着比较合适。把“笑”换成“自信”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就是,我觉得快乐的诀窍就是不过度纠结于未来和未知。只要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地向前走,未来就不会太糟糕。今天还没过好,总想着明天做什么?

小 孟:坦白地说,信心非常少。但是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话,就没有动力做事了,只好不断劝自己保持基本的自信。但是我没法回答类似“两三年后会怎样”的问题,不管是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感觉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朋友告诉我人固有一死,或死于忧患或死于安乐,不如先图一乐。但我也好他也好,其实都没有到为了图一乐什么都放下的程度,只是对未来的期待都降低了吧。至少相比刚上大学的时候显著降低了。感觉以往的努力好像并没有让我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更轻松些,一想到这里就感觉很丧。

小 刚:有。就现在的社会环境来看,有适合我的职业和发展路径,我的教育背景和知识能力足以让我获得这些职业,进入这些发展路径。目前来看,我对这些职业和发展路径是满意的。

WJM:其实不是很有信心。因为感觉我这个水平长衫都才穿了一半,感觉参与社会竞争还是挺难赢的。所以只能剑走偏锋赌一把。

张 三:有又不太有,我的专业前景是很好的,不过前进的压力还是很大,在正式工作前有很激烈的竞争——学术上、学位上的各种比拼——不是很有信心未来有好的选择。

小 想:不太有,因为现在就业环境和生活压力对年轻人不太友好。

小 祁:我没有充足的信心。因为我本身的学历不高,本科院校也很普通,本科专业又是一个冷门的文科专业,自身显性条件给我的竞争优势几乎没有。我觉得我的收入水平能够在不买房不买车没有任何投资行为的条件下养得活我自己就已经算是我最好的前景了。

阿 远:没有信心。因为认为所处行业大环境下的自身职业,在获取酬劳方面,数年后将迎来至暗时刻。

阿 欣:并不是很有信心,因为身边有很多比我优秀且比我努力的人,我并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也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自然而然对于未来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

阿 宗:对于未来的目标并不是很明晰,自然也谈不上信心不信心,更多是一种迷茫和无力。尽人事听天命吧。

丛治辰:如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孔乙己在今天可能难免要脱下长衫,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各个方面又能为孔乙己做些什么?

小 石:首先是大环境不好。这个没办法,全球都不好。其次是大学中所教授的很多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所构成的世界观实际上与现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脱节。我们当然都知道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很重要,但为什么重要,在哪里显得重要,却很难说得清。很多时候,我们都看不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有哪些用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看清掌握了这些知识的自己在社会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究竟能做什么事,这些事于社会发展又有着哪些切实的意义。这就导致很多刚出校园的年轻人缺乏对自身的清晰认识与定位,对工作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到最后可能不得不被迫脱下“长衫”。要想闭合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空隙,高校的课程内容可以适当“接地气”一点。老师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向同学们解释这些知识为何重要,这些技能能够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同学们既能够对课上所学有一个总体性的理解,同时也会更有成就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年轻人们也应该尝试对自身的技能和性格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要对自己的能力、强项和弱点有一个相对客观和清楚的认识。要明白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哪些方面是能够妥协的,哪些是决不允许让步的。还有就是多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帮助的集体活动。最后希望各方对“孔乙己”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同情。可以不帮助,但至少不要嘲笑。

小 孟:以我的粗浅理解就是因为全球经济下行,哪里形势都不好。比如欧美东亚系读博士超级困难,就是因为新冠之后经费被大砍,没那么多全额资助博士了。那大家都要卷下去,原本能找到合适岗位的孔乙己只好去做其他的工作。

我确实不清楚“各个方面”能做什么,好像各行各业都不容易。每个人能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就挺不错了。

小 刚: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社会不需要“穿长衫的孔乙己”了。首先,孔乙己必须脱下长衫,不管是自发的醒悟,还是外在的引导,他必须要认识到这个社会不需要“穿长衫的孔乙己”;其次,孔乙己要找到一条路,这条路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里就建议孔乙己去招聘网站或者就业市场看一下,了解一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找到新的路径之后,孔乙己可能会发现走下去很困难,缺乏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那便要求他去学习,学习需要的知识、培养需要的能力。这不仅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社会努力,社会需要提供相关的引导与培训。另外,社会的经济情况也很重要,经济情况不好,就业便会受到影响,竞争就会变得激烈,那即便孔乙己脱下长衫、换上短装,可能也是杯水车薪。

WJM:原因的话感觉是现在我国人口偏多导致就业困难,经济也还处于增长阶段,再加之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没有办法很快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加上如今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历高者数不胜数,但就业岗位显然不够。做些什么的话,感觉我的知识还很浅薄,不敢妄议,哈哈哈。

张 三:各方面的压力:生活压力,年轻人需要负担过重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没有足够的岗位容纳那么多的就业人员,注定有被筛掉的可能;学业压力,在各个学习阶段的竞争就已经如影随形。在到处都是竞争的时代,孔乙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至于社会的趋势,一个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改变自己。

小 想:原因有很多:1.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越来越多。2.就业市场饱和,经济形势有待进一步好转。等等。我们需要认清现实,不可以眼高手低。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脚踏实地。

小 祁:我认为是拥有长衫的孔乙己太多、但能够补偿孔乙己为了穿上长衫付出的巨大代价的社会资源却很匮乏造成的。我觉得首先法律能够做的,就是敦促社会各界严守《劳动法》。其次学校能够做的,是继续优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要拘泥于简单的上课、拿学分、走流程等形式主义。而孔乙己自身能做的,则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阶段的时光,参与各种实习,去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擅长的职业。

阿 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需要大部分的人担当劳动者和基层建设者的角色,此类人群中,必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我们这些“孔乙己”们。需要认可“孔乙己心态”产生的合理性,同时明确此“孔乙己”非彼“孔乙己”。需要提高劳动者和基层建设者的社会地位,丰富其物质生活条件,并使其精神充实满足。

阿 欣:可能是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无法与社会接轨。给孔乙己灌输新思想,让他切身体验各种科技等等,这更有说服力。

阿 宗:长衫来得不易,但就业更是不易。今日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脱下举全家之力才穿上的长衫,难。现在当孔乙己的人也多,当孔乙己也卷,所以要做一个孔乙己更难。这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加油青年,加油中国。

猜你喜欢

长衫体力孔乙己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长衫悠悠数风流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