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探析

2023-10-29陈欧寻

高教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意识

陈欧寻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前言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因此,高校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是一个现实又紧迫的课题。而要实现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质增效,必须要先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才能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措施。

二、创新精神的内涵

对于创新精神,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新精神是指通过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的客观规律,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思维[1]。还有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还应注意从以下五个维度去深入理解。一是普遍性。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广义创新精神的普遍特征,如大学生具备的创新思维和敏锐洞察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特殊性。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是处于新时代并与社会有着各种复杂关系的现实的人。而且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也呈现出不同于单一学科学习的特殊性。三是复杂性。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各种素质的综合体,其培养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四是时代性。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理念。五是可塑性。在大学生创新精神普遍性的基础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可以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的塑造。而且不同个体对创新精神这种心理状态的应答也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可塑性[2]。在创新精神的结构构成上至少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意、创新个性、创新品德、创新美感、创新技法[3]。教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根据所讲授的课题安排创造性的情境,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着主动积极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创新精神得到发展[4]。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离不开教育。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作为创新精神构成的核心要素,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最主要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其实质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竞争中赢得发展的机会,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去突破技术难关,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主动权。我们所说的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造就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更是推进创新型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对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抢占人才高地具有重大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6]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发展达到身心交融、协调乃至“忘我”的状态。在全面发展的状态中,自由之感、愉悦之感洋溢于其中,使人时刻具有摆脱种种外在因素的束缚和制约的冲动[7]。为了摆脱束缚达到“忘我”的状态,大学生需要不断地去求新、求变、求突破。解放大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是其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而这种思想上和个性上的解放需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现他们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8]我国在2018年提出的新时代高教40条与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都明确指出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优质教育战略任务的内容。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将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不仅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当前时代背景下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时代使命。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科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旨和灵魂的学科[9]。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旨在教授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课程。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具备的鲜明理论特征和丰富的创新元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也具备了其他学科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身所蕴含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观点,与创新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品质相一致。“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可以深刻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0]。从而深化对创新精神内涵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为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以后,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勇于创新的成果。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体现了卓越的创新精神”[11]。以此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去研习马克思主义,为培养自身创新精神提供理论根据。

此外,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秘诀。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2]126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的创新品质,为大学生树立了杰出的创新精神榜样模范,让大学生能够从这些模范榜样身上汲取唤醒自身创新意识的力量。

最后,课程教学内容中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发展普遍规律,让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学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这不仅为大学生扩宽了思维和想像的空间,而且为大学生能够创新性地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运用辩证矛盾来整合主体的思维,才能克服狭隘、片面,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意识层面上形成创新思维”[13]。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思维的理论结晶,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创新精神的举措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在对创新的本质以及创新活动的功能与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新的一种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14]。创新意识一旦形成,甚至成为习惯,就会表现出时时刻刻想要创新的欲望和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人们所处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面对的事物和现象也随之不断变化。这便使得人下意识地要去研究新方法来应对新的问题。因此,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主线,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得大学生在接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原理”课讲授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解读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指导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随后,教师通过选取如马云带领团队如何成功创立阿里巴巴、马化腾及其团队如何开发出QQ和微信、张一鸣带领团队开发的抖音又是如何开启短视频时代等这类具有卓越创新成就的知名人士作为典型,带领学生剖析这些创新名人成功的原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他们身上具备的创新素质。因为,榜样人物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示范,其落脚点在于对人的有效影响,体现在人的行动上[15]。所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增加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的创新史。帮助学生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启发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16]。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问题,即发现了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二是构想,即在头脑中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三是实施,即把头脑中构想的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从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17]。由此可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把抽象的原理置于常青的生活之树中,使之具体化,通过分析和讨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基本原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并充分调动学生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能够指导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在讲授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着重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2]112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的形式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或者现象,如马克思主义会不会过时;效率和公平相比,哪个应优先;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等,对这些既有共同点又有争论点的问题进行正反面的辨析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辩论是辩证法的源头之一,也提供了认识我国复杂国情和重大问题的机会[20]。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去积极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在思想的交锋中学会反思、批判和创新。让其辩证思维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以此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六、结语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使命的达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主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能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但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也受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外其他构成要素的影响。此外,“原理”课也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四门主干课的其中一门,课程中蕴含的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举例的章节。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门课或一个章节就能包揽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挖掘其他课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举措,这是当前乃至今后都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