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油橄榄引种表现试验研究

2023-10-28赵强宏王贵德王惠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都油橄榄陇南

赵强宏, 王贵德, 王惠明

(1.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 甘肃 武都 746000; 2.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实验管理与监测中心, 甘肃 武都 746000)

油橄榄 (OleaeuropaeaL.) 属于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 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和果用树种, 原产小亚细亚, 在地中海地区广泛栽培, 有4 000 a 的栽培历史[1]。目前, 陇南市油橄榄种植主要集中在白龙江流域[2], 为了扩大油橄榄的栽植区域, 近年来在西汉水、白水江和嘉陵江流域开展了相关的油橄榄品种区域化试验研究[3-4]。

本研究开展基于多年区域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进行建园种植, 通过对品种的生长、挂果、抗寒性等情况测定和调查, 以期筛选出该流域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的油橄榄品种, 为扩大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油橄榄种植区域提供生产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陇南市礼县雷坝镇鱼池村, 位于西汉水流域中上游, 由泥石流冲积扇为基础形成, 地理坐标为33°50′26″N, 105°3′42″E, 平均海拔1 290 m。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年均气温12 ℃, 年降水量370 mm, 年日照1 968.1 h, 年无霜期188 d。项目区自然土壤为砂壤土, 上粗下细, 土层较薄, 为 40~60 cm, 保水保肥能力差, 土壤缺乏养分, 持水力差。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油橄榄, 共有 20 个, 莱星(Leccino)、鄂 植8 号 (Ezhi 8)、阿 斯 (Ascolano Tenera)、皮瓜儿(Picual)、皮削利(Picholine)、科拉蒂 (Coratin)、城 固32 号 (Chenggu 32)、云 台(Yuntai)、玉蝉44 (Yuchan-44)、西阿基 (Thiaki)、超克 (Chalkidkis)、N79、小苹果 (Manzanilla)、阿尔波萨纳 (Arbosana)、贺吉 (Hojiblanca)、科尼卡(Cornicabra)、豆果(Arbequina)、贝拉(Berat)、马拉基(Manaki)、奇迹(Koroneiki)。

1.3 建园方法

该试验地采用集约化建园方法, 应用了机械整地、深沟换土、深施基肥、起垄排水、定植大苗、立杆拉丝、防风扶直、套筒护干、厚膜覆盖、水肥一体、配方施肥、精准灌溉、远程遥控、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预防冻害等16 项关键性先进技术,分别如下:

1.3.1 机械整地

于种植前一年的秋冬季, 采用机械进行开沟整地。首先对全园的秸秆、杂灌等地上附着物清理干净, 再按照冲积扇方向, 即该示范园的东西方向,确定园区基准线, 依次沿平行于基准线向两边按照一定的距离延伸打点画线, 确定园区的种植行间距为6 m。用挖掘机沿划定的种植行深开沟整地, 将表土与生土分开堆放, 沟宽1 m, 深1 m, 沟长与栽植行的长度相等。

1.3.2 深沟换土

由于开沟时挖出了大块石头, 回填土时, 用自制8 cm 孔径的铁筛将碎石、土壤与大块石头分离,随后及时集中清除分离出的石头, 再用挖掘机将沟两旁的表层熟土刨松, 回填到种植行内, 确保沟内土壤疏松。

1.3.3 起垄排水

以树干为中心, 在种植树行两侧, 距树干75 cm 处拉直测绳, 沿绳培成坚实的排水垄, 排水垄的标准是宽150 cm、高25 cm。

1.3.4 深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羊粪为主, 复配油橄榄专用肥,在种植行按每米深施有机肥羊粪8 kg、油橄榄专用肥2 kg 和适量的钾肥的比例, 人工撒施均匀, 用挖掘机充分深翻混匀, 再用没有混合肥料的表土回填种植行, 采用深施基肥的方式有利于栽植时油橄榄苗木的根系都在熟土层而且不与肥料直接接触,不会产生烧根现象, 随着根系的生长又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

1.3.5 立杆拉丝

完成整地和施基肥后, 种植油橄榄之前, 在种植树行两端和中间, 用混凝土浇筑埋设加工好的镀锌防锈的钢管支架, 分别在支架高于地面80 cm 和150 cm 的高处横拉紧固包塑钢丝, 以便油橄榄定植后的扶正固定。

1.3.6 定植大苗

选择早实、丰产、优质的品种, 以豆果、阿尔波萨纳和奇迹等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和莱星、鄂植8 号等省级良种为主。选择2~4 a 生的容器苗或带直径为50 cm 左右土球的大苗 (树)。在春季苗木萌动时开始定植。栽植时首先按预定的3 m 株距确定定植点, 以定植点为中心采用挖机或人工方式挖定植坑, 大小以略大于苗木根系为宜。栽植时, 去掉塑料容器后放入定植坑, 将苗木放入定植行中心, 采用小型挖机一边回填土一边轻轻压实, 土回填到略高于原苗木土球平面为宜。人工紧跟随挖机进行填补, 确保每株树扶正栽植。按照 “定植一行, 灌溉一行” 的要求及时浇透定根水, 确保苗木成活率。

1.3.7 防风扶直

定植完苗木后, 及时用柔软的布带交叉绑扎活结将油橄榄苗木的主干系牢固定在预先横拉的包塑钢丝上, 防止被风吹动擦伤树皮, 影响成活, 扶直主干, 以利植株四周的侧枝均衡生长。

1.3.8 套管护干

树干基部套入长50 cm 的聚乙烯护管, 以防树干基部被阳光直射、小型草食动物啃食和田间作业时农机具的碰撞擦伤, 并在套管上标注品种代码。

1.3.9 厚膜覆盖

刨平种植树行, 清理干净石块, 在树苗左右各覆盖宽1 m 的银黑双色反光厚地膜 (一面银色,一面黑色, 银色面朝上), 这样既有利于反射光照, 增加光照度, 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提高苗木成活率, 又对种植行内杂草的滋生有控制抑制作用。

1.3.10 水肥一体

通过专业化机构的设计, 在种植行铺设滴灌带, 修建管护房, 安装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直接将水和营养运送到植物的根部, 有利于植物吸收, 降低蒸发量, 防止水土流失和深层渗透, 使植物获得等量的水和营养, 提高产量和品质。

1.3.11 精准灌溉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项目地自然降雨情况, 结合油橄榄年生育周期内需水情况, 在油橄榄的花芽分化期 (1—2 月)、开花坐果期 (4—5月)、果实膨大期 (6—7 月)、硬核期及成熟期(8—11 月)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精准化灌溉,不仅节水节能, 还能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服务能力。

1.3.12 配方施肥

在树冠外围中部, 选择1 a 生枝条中部上的健康完整叶片, 洗净烘干, 进行叶片分析, 测定植株所吸收的营养元素, 参照国际油橄榄营养诊断标准对水溶性肥料进行配方施肥。

1.3.13 远程遥控

运用物联网等技术, 在水肥一体化设施上配备远控智能化操作系统, 实现远距离的手机或电脑操作, 提高灌溉精准度, 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1.3.14 整形修剪

苗木定植后, 确定扶直主干, 疏除大枝, 培养树形为单圆锥形, 把握中心干的主导地位, 始终保持直立的强生长势, 剪短侧枝, 使四周的侧枝分布均匀, 长势均衡, 同时对树冠内部的细弱枝和徒长枝加以疏除, 主枝沿着主干螺旋式分布。通过夏季抹芽、冬季修剪清除徒长枝, 树高控制在2.5 m 左右, 矮化树体, 以节省人力成本。

1.3.15 病虫防治

按照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原则, 在冬季熬制石硫合剂, 按照浓度以3~5°Bé 为宜, 对树体均匀喷洒。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下, 喷洒多菌灵、托布津等低毒低残留农药, 对油橄榄主要病虫害进行安全有效的防治。

1.3.16 预防冻害

定植当年的秋季后要控制水肥, 促使枝条充分木质化; 冬季干旱时进行冬灌, 同时在入冬低温到来之前, 按照稀释0.50%~0.67%的比例, 对全园的油橄榄树体喷施悦地丰抗寒防冻剂, 每7 d 喷施一次, 连续使用2~3 次。

1.4 研究方法

1.4.1 气候因子比较方法

根据气候相似论[5], 试验地与油橄榄最佳适生区武都的气候因子进行比较, 本研究选取出主要的影响因子年均温度 (℃)、1 月份平均气温(℃)、7 月份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 (d)、年降水量 (mm)、年日照时数 (h)。

1.4.2 植物学性状观测

结合生长量观测等工作, 进行树冠、树势等性状的观测。

树势观测: 强、中等、弱; 树冠观测: 稠密、中等、稀疏。

1.4.3 树体指标

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的观测。对各品种的观测树, 在距地表20 cm 高的树干处 (红漆标号)用游标卡尺测其地径, 用塔尺测量树高, 用卷尺测量东西、南北的冠幅。

1.4.4 成活率调查

于2019 年11 月逐树逐品种进行成活率调查。

1.4.5 总产量测定

分别在每年的11 月采收时, 对全园的油橄榄树进行总产量测定。

1.4.6 抗寒性调查

调查方法参照张正武[6]的方法, 于2021 年3月实地实测, 对30 株样本树的受冻等级进行划分(表1)。

表1 陇南油橄榄冻害等级的划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橄榄生长发育期的气候条件分析

在油橄榄的栽培中能否开花结果, 形成经济价值取决于花芽分化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油脂积累期等几个关键生长发育期的气候条件和人为的经营管理[7]。礼县鱼池村与武都区大堡村的气候因子对照见表2。

表2 礼县鱼池村与武都大堡村的气象因子

礼县鱼池村的年平均气温为13.0 ℃, 7 月平均气温为22.0 ℃, 1 月平均气温为0 ℃, 分别与武都的温度值 (15.3 ℃、24.7 ℃、2.7 ℃) 差异不大, 基本介于油橄榄生长指标值之间。年降水量为370 mm, 与武都年降水量为468 mm 相比有差异, 因此, 在礼县油橄榄需水时节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园区灌溉。

礼县鱼池村的年日照时数为1 800 h 较低于武都的年日照时数 (1 871 h)。礼县鱼池村的无霜期为230 d 低于武都无霜期270 d。

通过对影响油橄榄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对比分析, 反映出试验点与武都基本相似, 主要气象指标能够满足油橄榄关键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要求。

2.2 不同油橄榄品种植物学特征

对各油橄榄品种的树体、树冠、叶形、枝形等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分析 (表3)。

表3 不同油橄榄品种植物学性状调查表

通过对种植的品种树势、树冠、叶形与枝形等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与苗木来源地——武都区的油橄榄原品种的形态特征比较如下: 油橄榄品种的形态特征与武都的相同, 树体生长健壮或较健壮, 树冠开张, 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 叶面扁平, 墨绿或深绿色, 枝条圆柱形或四棱形, 浅绿或墨绿。

2.3 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树体生长量及成活率

于2019 年4 月对各油橄榄品种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成活率进行测量分析 (表4)。

表4 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树高、地径及成活率情况

通过对种植的不同油橄榄品种进行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数据的测量比较分析, 由于栽植时的树龄不同, 不同品种间的树高、地径、冠幅有差异, 但目前各品种生长正常, 除城固32 号 (成活率73%) 和阿斯 (成活率88.9%) 相对较低外,其余各品种的成活率都高于90%, 其中皮削利、皮瓜儿、马拉基、N79、贝拉、超克、小苹果和阿尔波萨纳等品种的成活率高达100%。

2.4 试验园的总产量

2018 年4 月定植, 2019 年全园开始挂果, 并于2019 年、2020 年和2022 年11 月进行采摘测定总产量, 分别为309.76、1 326.50 和3 398.90 kg,由于疫情影响, 2021 年11 月没有测定产量。

通过精心管理, 全园油橄榄树体生长正常, 实现了1 a 建成, 2 a 挂果, 3 a 投产, 产量逐年增加, 生态、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2.5 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

据气象数据统计2020 年冬季该试验地的最低气温为-12 ℃, 持续时间为6 h, 当地的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由表5 可知, 不同油橄榄品种受冻害程度有差异, 抗寒性次序如下: 皮瓜儿=马拉基=N79=皮削利>玉禅44=贝拉=科尼卡=豆果>西阿基>贺吉>小苹果>云台>城固32 号>阿尔波萨纳>科拉蒂>超克=阿斯>鄂植8号>莱星>奇迹。

表5 不同油橄榄品种冻害情况调查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中上游建立试验地,并与陇南油橄榄适生区白龙江河谷地带的年均温度、1 月平均气温、7 月平均气温、全年无霜期、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等6 项气候因子比对分析,试验地的主要气象指标能够满足油橄榄关键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要求, 通过对试验地种植的油橄榄品种树势、树冠、叶形与枝形等植物学性状的观察, 与苗木来源地——武都区的油橄榄原品种的形态特征相同, 没有变异, 同时还能在试验地正常开花、结果, 从而证明, 在试验地以下的西汉水流域河谷地带种植油橄榄是可行的, 涉及陇南市的礼县、西和县、康县和成县等4 个县12 个乡镇, 预计发展面积6 667 hm2。

油橄榄的生长量、产量与抗寒性是由光、温、水综合影响的结果, 由于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8], 试验品种生长正常, 全园产量逐年增加。受冻害程度不同, 抗寒性次序如下: 皮瓜儿=马拉基=N79=皮削利>玉禅44=贝拉=科尼卡=豆果>西阿基>贺吉>小苹果>云台>城固32 号>阿尔波萨纳>科拉蒂>超克=阿斯>鄂植8 号>莱星>奇迹, 因此, 在西汉水流域推广建园时, 要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和抗寒性, 高海拔可推广皮瓜儿、皮削利、马拉基、N79 等抗寒性强的品种, 虽然产量一般, 但是抗寒性好, 建设生态型橄榄园, 低海拔的河谷地带种植奇迹、鄂植8 号、阿尔波萨纳、豆果等挂果早、产量高的品种[9],建设经济型橄榄园。

该试验从生长量和抗寒性方面对油橄榄品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为了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出不同品种间的性状差异, 还得进行不同油橄榄品种产量、含油率、单品种橄榄油活性成分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胡琼等[10]研究出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 及矿物质元素含量是评价鲜枣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 对以后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很有借鉴,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武都油橄榄陇南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武都地区张家坪钴矿地质特征及意义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陇南记忆
金堂县开展油橄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圆梦陇南
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油橄榄的速生早实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