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橘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3-10-26周小雪银福军赵纪峰詹志来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萜类类化合物酚酸

周小雪,银福军,舒 抒*,赵纪峰,杨 宪,詹志来

(1.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重庆分中心/中药资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2.重庆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橘络又名橘丝、橘筋,是芸香科植物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一般呈粗如线,黄白色,微香,味微苦,以整齐、筋络多、色黄白者为佳,具有化痰、止痛、理气、疏肝等功效[1],常用于治疗经络气滞,痰积血癖,伤酒口渴。近年来研究发现,橘络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型多样,主要分为黄酮类、萜类、酚酸类及挥发油类,另外橘络中还含有少量的木脂素、甾体类化合物。橙皮苷作为橘络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抗氧化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橘络具有润肠通便、抗氧化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橘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文献的阅读,将各类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汇总整理,为后续橘络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并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类化学成分,为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常见的自然蔬菜、水果中[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通过对现有系列文献的查阅,整理出橘络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见表1,结构式见图1,其中李飞等[3]从橘络首次分离出化合物1-3,杨艳[4]首次分离出6-8三种黄酮类化合物。

图1 黄酮类化合物1-16结构

表1 黄酮类化合物信息

1.2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分子式以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为单位的成倍数的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普遍存在于植物界,是构成某些植物的香精、树脂、色素等的主要成分[6]。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的一类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已经发现许多化合物是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萜类化合物有许多的生理活性,如祛痰、止咳、祛风、发汗、驱虫、镇痛。结合目前针对橘络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相关文献的阅读,将橘络中的相关萜类化合物整理见表2,其中李飞等[3]通过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以及凝胶等技术将化合物17-18首次从橘络中分离出来。具体化合物结构见图2。

图2 萜类化合物17-22结构

表2 萜类化合物名称

1.3 酚酸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Phenolic acids)含有羟基的苯环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中的一类。其中酚酸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在常见的各种药用植物中。此类化合物是一类良好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菌、抗炎等作用[8-9]。近年来橘络中含有的酚酸类化合物类别中已分离出不同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为李飞等[3]首次从橘络中分离出来。详见表3和图3。

图3 酚酸类化合物23-25结构

表3 酚酸类化合物信息

1.4 挥发油成分

挥发油即植物精油,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芳香气味、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由萜烯类、醛类、酯类、醇类等化学分子组成[6]。挥发油是橘络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29个挥发油类化合物。其中李飞等[3]从橘络中分离出糠醛(Furfural)(26),杨艳[4]分离鉴定出硬脂酸(Stearic acid)(27),陈帅华等[10]对新鲜橘络采用GC-MS分析其挥发油中的成分,共分离鉴定出12种化合物(28-39),分别为5-(1-甲乙基)-2-甲基-双环[3.1.0]-十六-2-烯(bicyclo[3.1.0]hex-2-ene,2-methyl-5-(1-methylethyl))、α-蒎烯(α-p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4-蒈烯((+)-4-carene)、2-(1-甲乙基)-1-甲基-苯(benzene,1-methyl-2-(1-methylethyl))、D-柠檬烯(D-Limonene)、4-(1-甲乙基)-1-甲基-1,4-环己二烯(1,4-cyclohexadiene-1-methyl-4-(1-methylethyl))、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反油酸(Elaidic acid);夏文斌等[11]对橘络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共计9种成分(40-48),分别为香芹醇(Carveol)、二十烷酸(Icosanoic acid)、植物醇(Phytol)、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12,15-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Z-9-十八烯醛((Z)-9-octadecenal)、γ-松油烯(γ-terpinene)、α-芹子烯(α-selinene)、榄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余莲芳[12]对橘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得到6种化合物(49-54),分别为苯乙烯(Styrene)、1-戊基呋喃(Furan-2-pentyl)、nonane-5-(2-methylpropyl)、phenol,2,4-bis(1,1-dimethylethyl)、正十八醇(Octadecanol)、9,12-二烯-十八酸丁酯(9,12-octadecadienoic acid ethyl ester)。

1.5 其他成分

除上述表格中所列举出的化合物之外,在橘络中还分离鉴定出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有木脂素类、甾体类以及柠檬苦素化合物。木脂素(Lignan)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在维管植物和一些藻类的支持组织中形成重要的结构材料。甾体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都有甾体母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是植物细胞的中药组分[6]。其中李飞等[3]通过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以及凝胶等技术将化合物56-57首次从橘络中分离出来,杨艳[4]运用MCI柱等方法首次分离出58号化合物,橘络中其他成分的化合物信息见表4,结构式见图4。

图4 其他成分化合物55-59结构

表4 其他成分化合物信息

由此看出,通过对近年来各个针对橘络化学成分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在橘络这味药材中,已经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以及木脂素类、甾体类等化合物,共59种。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6种,萜类化合物6种,酚酸类化合物3种,挥发油类成分29种,其他类化学成分5种。

2 橘络的药理活性

2.1 润肠通便作用

由于柑橘的橘络里富含柑橘多糖,其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而橘络作为一种天然的膳食纤维,当其部分在肠内被微生物发酵分解后,会产生酸和气体,从而降低肠内生化环境的pH值,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菌增殖,增强肠道蠕动;同时柑橘多糖具有强吸水性,大约吸收自身体积的2.5倍水分,使粪便变软而易于排出,排便排毒效果快速显著[14]。此外,由于柑橘多糖富含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和半乳糖醛酸聚糖等结构元素,具有高持水和高黏度的特性,可以软化粪便增大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易于排便[15]。另外,有研究显示多糖可明显增加肠有益菌的含量,提高益生菌的生存能力,改善肠道菌群内环境,有效预防结肠癌[16]。

2.2 抗氧化作用

李孟等[17]通过对小鼠进行喂养不同浓度的橘络水煎液,建立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进而检测血清中 T-AOC 的含量的方法证明了橘络能明显改善 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氧化能力,猜测橘络可用来提高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活力;邹英宁等[18]比较了柑橘果实不同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发现橘络中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含量均高于内果皮;李云等[7]对橘核、橘络以及陈皮进行抗氧化能力分析,经实验证明橘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吴洪等[19]对柑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通过定性检测其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结果证明橘络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强于橘核,但较橘红和橘皮而言,则稍弱些。

2.3 抗肿瘤作用

经各项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各项常见肿瘤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黄彬等[20]研究发现橙皮苷能够明显抑制我们的舌癌TCA8113细胞体外增殖,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此外罗晓婷等[21]的研究表明,橙皮苷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内鼻咽癌细胞的不正常增殖过程;张雯珺等[22]通过实验证明橘络中的活性小分子果胶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使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2.4 降血糖作用

在对橘络药理作用的研究中,裴洞[23]在结合食用纤维的基础上,对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进行橘络治疗,检测其用餐前后的血糖水平与未使用橘络用餐前后的血糖浓度的对比,发现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证明橘络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2.5 通络止痛作用

橘络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不同的成分可在不同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其一:通过与橘叶、橘红等相关物质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可得出橘络具有理气、化痰、止痛等作用,但这些方面的功力都要略低于橘皮、橘红,只有通肺络、疏肝气这两个方面较其他两种物质更胜一筹[24]。由于橘络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息、化痰这些方面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痰滞经络、咳嗽胸胁疼痛等症状,经常与白芍、甘草、贝母等物质一起混合使用,用于治疗咳嗽胸胁疼痛[25]。

3 结语

橘络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通络、化痰等功效。作为柑橘果皮内的存在,常被世人所忽略其药用价值,较陈皮、橘核而言,知名度较低,但其也拥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类型多样,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类等化合物都在橘络中被分析鉴定出来,而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也可能直接影响橘络的药理作用。针对橘络的药理作用,目前所挖掘出的功效较少,研究内容比较片面,故具有极大的研究前景及价值,同时通过文章的整理归纳也可为后续橘络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扩大橘络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萜类类化合物酚酸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可将合成气转化成燃料的嗜热微生物
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一锅法合成苯并噁唑类化合物
新型环磷腈类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