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场景需求驱动百亿市场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龙头价值显现

2023-10-24佐亨利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高精度北斗产业链

佐亨利

近期,高德世界宣布地图正式上线,应用北斗系统提供境外路线规划与导航服务,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此同时,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其中提到,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加快落实频轨资源授权,分阶段发射规模化低轨通信卫星构建低轨星座,建设测控站、信关站和运控中心等地面设施,促进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应用。

卫星导航产业在中国获得了技术成熟、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扩大的有利条件,从而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产业链上游公司将受益。

当前,我国北斗产业链实现了自主可控,芯片、天线、星基地基系统等核心技术实力突出。尤其国产导航芯片制程已突破20nm,领先国际平均水平;金维最新“海豚三号”芯片采用14nm制程,全球领先。国产天线抗干扰和精度优势明显,在全球占重要地位。

在国家和民企合力扩大覆盖范围下,北斗系统精度和可靠性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在国家战略支持下,我国北斗产业链已由核心器件向模块、终端、应用、配套等环节拓展,形成完整的自主可控体系。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确保了产业链供给安全。

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国家政策全力支持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自“十四五”规划以来,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助力北斗在交通、农业等领域应用。通信运营商也在星地融合趋势下,通过5G+北斗参与地基系统建设,拓展生态。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北斗系统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全球用户。

需要强调的是,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特种行业等场景带动北斗应用需求快速增长。高德地图日调用量已突破3000亿次。华为带动更多大众手机加入北斗功能。吉利发布“天空一体”智能安全生态,推动车载北斗实现厘米级定位,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突破。

同时,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等民用领域中的新技术应用也将激发用户需求。预计到2027年,消费电子北斗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32亿元;乘用车车载组合导航市场规模约83亿元。据深市上市公司海格通信2022年年报,特种行业各场景市场规模也均有望达百亿级。因此,北斗在多场景和行业中的创新应用,正在拉动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消费升级,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6.7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05%,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达到3480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50%。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可分成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用户段作为价值链核心,聚焦导航应用,可细分为上游基础器件、中游终端产品、下游集成服务三部分。上游基础器件有芯片、天线等;中游终端产品包括车载、手持、指挥终端;下游集成服务面向用户。目前我国北斗产业结构趋于成熟,初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从下游需求引领,中上游配套,上中下游协同创新,产业链健康发展。

作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产业链上游涉及基础产品研制生产,是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目前,芯片、天线、板卡等高精度领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2021年国产北斗兼容芯片出货量超过2亿片,国产高精度芯片、模块、板卡出货量持续增长,达120万件。此前2020年数据显示,国产高精度板卡占70%的国内市场份额,高精度天线占比达90%。但在惯性组合导航领域,高端陀螺仪仍依赖进口,惯性组合导航技术也存在瓶颈。可见,北斗上游核心器件已实现重要自主可控突破,但高端技术仍有差距。国内企业仍需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攻关核心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

卫星终端分专业和消费两大领域,市场已较为成熟。专业领域如高精度测量主要应用于军工,技术门槛高;消费领域如车载导航、监控终端门槛较低、规模较大。在高精度领域,国产企业正逐步替代天宝等外资品牌。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高精度终端已占80%。在大众消费领域,2022年国内终端出货约3.76亿台,智能手机出货2.64亿部,车载导航1200万台。近年来,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加剧,利润下滑,中游环节产值占比明显走低,中游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差异化有待提升。

而下游应用场景广泛,部分重点领域呈现标配化,可以分为行业市场、消费市场、特殊市场。交通运输领域累计推广北斗终端超过810万台;移动通信基站应用北斗授时近330万座;农业领域累计应用约160万台。在消费领域,2022年支持北斗的新入网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6亿部,占比98.5%。多数地图、导航、购物APP已支持北斗。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北斗已经在交通、通信、农业等重点领域实现标配化应用,消费领域渗透率亦较高。北斗产业生态初步成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实际上,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协同了多学科领域的技术资源,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规模经济和技术壁垒,卫星导航产业往往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头部企业引领发展。不过,卫星导航产业链涉及领域较多,且下游行业较为分散,公司难以横向拓展,综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代表公司,不难发现业务布局具有明显的纵向延伸特征,呈现全产业链布局趋势。

以芯片为核心的上游基础器件是驱动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部件,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具有上游技术优势的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基础部件的供应成本,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议价能力强,可实现利润上下游转移,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领先的上游基础器件生产商主要包括:北斗星通、合众思壮、中海达、华测导航、航天电子、理工导航、盟升电子、振芯科技。同时北斗导航因上游集中在政府领域,随着我国疫情后新基建项目以及灾害监测项目的逐步恢复,相关企业有望实现业绩回暖,因此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值得看高一线。

例如,华测导航是国内高精度定位导航龙头企业,自主研发GNSS主板和接收机,打破国外垄断。2020年至今是解决方案爆发期,自研芯片实现量产,2022年8月获得大地测量资质,开始提供差分服务,持续布局自动驾驶和激光雷达等新领域。凭借优异的性价比,公司逐渐占领国内市场,2023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均创新高,主要得益于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境外收入增速达73.38%,占比提升至27.84%。公司依靠自主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在巩固国内市場的同时,积极拓展全球布局,有望在高精度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数据来源:Wind

再例如,北斗星通是国内北斗芯片领军企业,高精度芯片国内占比超60%,在B端市场地位稳固,正加速发力C端。公司面向物联网的超低功耗芯片已流片,预计2023年量产,功耗仅10mW,达国际先进;与英伟达完成融合定位适配,为机器人等领域提供精准定位。数据服务平台接入客户测试,云端增强和辅助服务快速拓展。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49亿元,归母净利4057万元,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22Q1子公司和芯星通新增单项特许使用费收入,该笔偶发性收入影响当期归母净利2660万元。北斗星通在高精度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正在加速布局大众市场,有望从下游创新应用中获得新动能。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高精度北斗产业链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抗扰高精度无人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
产业链春之奏鸣
船载高精度星敏感器安装角的标定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基于高精度测角的多面阵航测相机几何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