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23-10-24蒋青林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林则徐道光

蒋青林

林则徐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从底层艰难起步到盛极一时,再跌落谷底,之后东山再起,最后是并不太圆满的结局。个人命运的背后,是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林则徐的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与咸丰四朝,正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多事之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迅速崛起,瓜分掠夺殖民地的进程加快,由此带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深重灾难。世事艰难,注定了作为朝廷股肱大臣的林则徐命运多舛。林则徐既低头拉车,为了国家与民族殚精竭虑,又抬头看路,被魏源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最为高光的时刻,无疑是由其一手促成的“虎门销烟”。他的禁毒主张早已走出国门,成为全球珍视的思想财富。他的铜像,屹立于纽约的林则徐广场;东百老汇街,则被市政府命名为“林则徐街”。林则徐的一生并不圆满,骨子里透露着悲凉,但作为特定历史人物,他算是尽了全力,是非功过且留后人评说。

乾隆五十年(1785年),林则徐出生于侯官城(福州)。其父林宾日因梦中有凤凰飞翔,由此想到被誉为“天上石麒麟”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孝穆),他希望儿子将来像徐陵那样才华横溢,出入相阁,清正廉洁,因此为其取名“则徐”。后来,林则徐给自己取字“少穆”,又字“石麟”。

单从科举之路来看,林则徐较为顺畅。14岁成为秀才,20岁中举。考中进士费了点周折,前后考了三次。1811年,林则徐终于金榜题名,赐进士出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年27岁。在京城历练这段岁月里,林则徐参加了“宣南诗社”,尽管时间不长,但对其思想影响深远。“宣南诗社”汇聚了一批思想活跃的年青京官,如贺长龄、陶澍、龚自珍、魏源等,经世思潮是其显著标签。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林则徐被钦点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32岁的林则徐迎来一次比较大的考验,父亲林宾日特意来信嘱咐他要慎之又慎。年轻时做事,显露的往往是真实禀性。从这次担任考官的经历来看,林则徐体现了清廉公正的独特个性。据林的日记所载,他于八月六日入驻贡院,到九月九日发榜,一直待在贡院奎宿堂。林则徐闭门谢客,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防止泄密,林则徐自写考题,让刻字匠当场制版,之后与各位帘官监督印刷。从当天下午忙到次日早上,将一万余份试卷交付监临官之后,林则徐才肯入室休息。不仅如此,在批阅试卷时,林则徐也是十分较真。他在点阅落卷时,认为有遗珠,马上进行补录。事后发现此人为江西才子周仲墀。后来,林则徐又查出一些颇为雷同的试卷,立刻要求这些人改用另外题目进行补考。在发榜之后,林则徐陪同主考官吴春彥一同出去探访民意,时人谓之“清榜”。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又主持了云南乡试。林则徐亲自出题,其中首题内容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难看出,林则徐在时时思考革故鼎新的问题,也迫切希望通过考试发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学子。

林则徐给出的第二道题: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林则徐看来,饱读诗书,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运用,从中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选人取向。因为林则徐用心公允,能够为朝廷选拔人才,后来他又连续三次担任江南贡院监考官。他对考场秩序进行了大力肃整,并最终形成近两千字的规约,共二十条,为贡院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制度规范。

从担任乡试考官这件事上,颇能看出林则徐的行事风格:坚持原则,注意策略,竭尽所能,经世致用。换句话来说,其品行与能力都非常突出,社会反响也是相当不错的。1823年夏天,江苏发生严重水灾。被升为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又积极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他发动大户捐钱捐粮,但那些人为富不仁,不为所动。因丁忧居家的户部尚书潘氏,家里存粮万担,却对林则徐说“仓皆空”。林则徐不动声色,表示希望借用其空仓来储存米粮,随即将潘家各仓贴上官方封条,几天之后就开仓放粮。

正因林则徐具有杰出能力,他之后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在有清一代,治理河道是个很大的难题,这副担子后来就压到林则徐肩上了。经河道总督黎世序、两江总督孙玉庭推荐,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总办七省水利。林则徐十分注重调研研究,找出水患真正原因所在。经过实地勘察之后,他发现七省水灾频繁的原因是吴淞江、黄浦江和娄江的水道淤塞。然而,要疏浚三江河道,工程繁重,花费巨大。林则徐执拗实干的性格很适合任重行远,下定决心之后就没日没夜地开干了。他风餐露宿,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哪怕是抱病在身也苦苦支撑。他日夜在泥泞烂地之中来回奔波,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人还是位三品大员。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又奉旨担任东河河道总督。经过研究,他定下了改黄河由山东入海的治理方案。在冬季工程中,林则徐吃住都在工地,工棚成为他的指挥所。他严格财务纪律,防止有人趁机中饱私囊。经过虚心请教和反复试验,他在工程中推广“碎石护堤”技术,取得了不错效果。由于在河道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褒奖。1832年,林则徐被提拔为江苏巡抚,官至二品。

当然,真正让林则徐名扬天下的,还是“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当上了湖广总督,成为名重一时的封疆大吏。在主政湖广军政要务期间,他发现鸦片已在兵标营中泛滥了。林则徐一方面严查鸦片,禁止在辖区种植罂粟;另一方面,他四处寻找戒烟药方,并大力推广。此时,鸦片流毒已波及全国,不是湖广总督可以单独解决的。有识之士迅速行动起来,形成“禁烟派”,并与“弛禁派”开展了激烈辩论。鸿胪寺卿黄爵滋是早期主张禁烟的重要人物,他向皇帝递交了奏折《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提出最严厉的禁烟方针,要求吸食者须在一年之内戒烟,否则处死。道光让大臣们充分发表意见,以便决定下一步行动。林则徐向皇帝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没有被动等待,先在湖广干了起来。他与湖南巡抚钱宝琛、湖北布政使巡抚张岳崧统一意见,然后缉拿开馆兴贩之人。林则徐在武昌、汉口等设卡,检查并没收烟土药丸与烟具。之后,他下令将收缴之物,包括烟膏、烟土以及烟枪、烟杆等,全部堆积到武昌总督辕门外,然后一把大火烧掉。很显然,武昌焚烟相当于后来虎门销烟的试验版。

林则徐一番啼血之声,惊醒了原本犹豫不决的道光皇帝。1838年,时年54岁的林则徐奉旨入京,其人生最为重要的演出就此拉开序幕。道光帝先后八次召见林则徐,时长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之后,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督办禁烟之事。在离京之前,林则徐已通过各种渠道大致摸清了广州相关情况。出发次日,他就启动关防钦差大臣大印,向广粤发送“密拿汉奸密令”。在鸦片走私犯还未来得及反应之前,林则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行动起来。

到达广州之后,通过调查,他决定从“十三行”入手查办案件。林则徐让商洋头目、伍氏怡和行老板伍绍荣向外商传达信息,要求他们主动上缴鸦片,并保证此后永不夹带鸦片入境。伍绍荣见林则徐动了真格,主动表示“愿以家资报效”,其实就是想巨贿林则徐。没想到林则徐当场怒斥他:“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伍绍荣见林则徐软硬不吃,只好按照林则徐的要求去做。

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义律一直在观察动静,思考如何应付新来的钦差大臣。据说,义律派人送给林则徐一套精致的鸦片烟具,外加一盏精巧的孔明灯和一支金簪,价值至少十万英镑。林则徐见后哑然失笑,但未没收来礼,只是让人送了回去。义律开始耍赖放刁,上交一点鸦片予以搪塞,同时张狂表示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林则徐紧密团结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从道义和军事两方面做好准备,逼迫义律等人就范。斗争的过程异常复杂艰辛,林则徐软硬兼施,有理有节,最终大获全胜。据统计,最终收缴了外商带入国内的全部鸦片约两万箱。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举行了盛大的销烟仪式,两广众多官员、沿海居民及外国人士一同目睹了销烟经过。事实上,“虎门销烟”不仅轰动一时,也产生了世界性的持久影响。深受毒品之害的美国人最早认可了林则徐的价值,表示只要毒品存在一日,林则徐这个名字就会受到普遍尊敬。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刚到广州,林则徐就组织幕僚袁德辉等人翻译英文《广州周报》以及瑞士人滑达尔所著的《各国律例》部分段落,借此了解世界形势与国际法。在取得“虎门销烟”重大胜利之后,林则徐乘胜追击,要求洋人写下保证书“具结”,即写明“如有夹带鸦片,人即正法,船货全行入官”。林则徐用心良苦,想要从法律上确保永久杜绝烟患。当然,林则徐对时势的了解是比较片面的,骨子里以天朝大国自居,对列强入侵中国的想法与决心缺乏足够准备。1840年,蓄谋已久的大英帝国任命乔治·懿律为全权公使。懿律率领侵华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尽管已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在广东做好了御敌工作,没奈何其他省份官员疏于防范。七月,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局面变得难以收拾了。以琦善为代表的议和派,趁机攻击林则徐挑起边衅。面对内外压力,道光扛不住了,下旨查办林则徐和邓廷桢。事实上,在绝对实力面前,衰弱的大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外敌入侵的严重问题。能力超群且尽职尽责的林则徐、邓廷桢当了替罪羊,一味妥协退让的琦善也没捞着好果子吃,不久之后也被朝廷锁拿查办。

林则徐被发往伊犁赎罪。在流放途中,林则徐又接到命令,前往东河,因为黄河在开封附近的祥符决堤了。林则徐立马赶过去,又以水利专家的身份干活了。祥符的决口堵上了,林则徐再次踏上前往伊犁的漫漫长路。到达西安,身心俱疲的林则徐病倒了。好转之后,林则徐再次启程。他写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就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1842年,林则徐到达伊犁惠远城,开始了他的戍边生涯。林则徐并未消沉下去,仍然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他捐资认修龙口水渠工程,又赴南疆履勘新垦地亩。他改进吐鲁番原住民的坎儿井,后被当地百姓称为“林公井”。经过三年多的流放岁月,林则徐终于等到朝廷召其回京的御旨。之后,林则徐又先后担任过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等职。 1851年,已致仕在家的林则徐又被咸丰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在赴任途中,林则徐病死于普宁县行馆,时年66岁。

需要补充一点,就是林则徐非常注意薪火相传。在前往伊犁的路上,经过京口,他将《四洲志》等资料交与魏源,促成后者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从昆明卸任回乡,舟行湘江过岳麓山时,林则徐特邀年轻名士左宗棠前来一聚。林则徐有关新疆地理与防务的真知灼见,对左宗棠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左宗棠经略西域,重点参考和沿用了林则徐的思路和建议。

终其一生,林则徐都在竭力强撑摇摇欲坠的清朝大厦,尽到了股肱之臣该尽的责任,可谓问心无愧。作为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依然活在人们心中,时间愈久,愈是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林则徐道光
《林则徐》
一道光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极光——不只是极美的一道光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