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声汉自书词作手迹赏读

2023-10-21余竹文

鸭绿江 2023年9期
关键词:手迹

午夜无眠经久惯,闲愁不怨更长。唯将琐屑转柔肠。家贫偏米贵,亲老值年荒。富贵早知非我分,近来都不思量。投荒弃远正何妨。酒边新白发,众里旧疏狂。

不寐已甘聊蜷伏,短衾试尽温凉。静听风绪绕回廊。小窗鸣破纸,饥鼠啮空箱。漏尽旋闻鸡唱起,轮声喧过低墙。起来寒意涩如霜。晓星看泯灭,残月惜微茫。

这是著名生物学家、古农史学者、词人、书法金石家石声汉先生(1907—1971)1958年自书旧作两首《临江仙》词,原词作于1938年。

作为生物学家、农史学者的石声汉,在农学界声誉卓著,但一般读者恐怕还不是十分熟悉他的文学造诣。石先生祖籍长沙,生于昆明,是四兄弟中的长兄。1924年考入武昌高师生物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学校开除,后入中山大学生物系任助理员并补修课程,1928年留校任教,后任职于浙江大学和国立编译馆,1933年考取第一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留学,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宜宾、乐山等地任教或讲学于同济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校,1951年后任职于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声汉的早期科学著作涉猎生物学多个领域,著作有《中国兽学丛书》《中国哺乳类学丛书》《生命新观》《植物生理学讲义》以及相关科普读物多种,译作有《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比较生物化学引论》《动态生物化学》《物理学与胶体化学》《食虫植物》等。1955年后致力于中国农学古籍整理,生前出版《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四民月令》的校注,身后出版的有《农政全书》《农桑辑要》《南方草木状》的校注,成为各本文献的权威整理本,石声汉也成为农学遗产整理领域的最重要先驱之一。古籍校注工作离不开深厚的“小学”(传统语言文字之学)根基,从石声汉留下的巨量笔记来看,他对于音韵训诂之学是下过惊人功夫的。因此,说石声汉是一位文理兼通、中外兼通、古今兼通的“通人”式学者,是毫不为过的。

标志着石声汉的“通人”特质的,还有他的艺术才情。他自幼酷爱文学,12岁始赋诗,14岁始填词,一生作品近四百首。从他写于1948年的《忧谗畏讥——一个诗词故事》一文可以看出,天性心灵敏感,“忧谗畏讥”,是他从事诗词写作的主要动因。叶嘉莹先生给他的《荔尾词存》(中华书局1999年版)作序,对这四个字深有共鸣,大加发挥,认为“忧谗畏讥”的概括正是她本人提倡的词的“弱德之美”这一特质的具体表现。石先生的词留下的只有四分之一,这尚得益于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一时兴起手录自喜者成册。后来这些手迹在运动中被查抄,但所幸未被销毁,后来发还家属。家属曾影印少许分送友好,引起强烈反响,经子女整理,以手迹影印和整理本和合成书的方式出版为《荔尾词存》,遂广为人知。这本词集中的作品,内容或婉曲低回,或忧愤深广,或委婉多讽,或俏皮幽默,均属有感而作,可以说是一部不完全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而脱略旧词人的俗套积习,又不失传统规范,意境别开生面,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本文所介绍的这两首词正可见一斑。1938年,作者流寓昆明,国难家愁,使知识分子难以平静。作品书写了深宵难寐之际的所思所感。其中既有“家贫偏米贵,亲老值年荒”“小窗鸣破纸,饥鼠啮空箱”的情景直写,又表达了作者虽投荒弃远但不减“清狂”的志向,有着深沉的感染力。这两首词除了自书词集中的手抄件,1958年作者还单独书为横幅作品赠送长子石定机,本文所附图片即后者。正文后有长跋(中华书局版《荔尾词存》释文几处有误,此处已更正):

二十年前流寓昆明,时时失寐,于枕上作此两词。尔后五年,为机儿写摹本,无意中忆及旧作,率尔书之,旋亦忘却。昨冬五十初度,机来书道及“家贫米贵,亲老年荒”之句,盖不审為乃父语。今宵又无眠,检得素纸书此相寄。老蹇蹉跎五十一年,平生不甚以显达荣乐为怀,尤不欲人以词人文士见目。少年学作韵语,只以自写块垒,随作随毁;中年已(以)后,遂亦辍笔。近岁衰颓有加,意未来岁月中未必遂有逸兴再役心毫,素此一帧愿存以为念耳。

这篇跋文很有意义,它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观。也许正是“自写块垒,随作随毁”的态度,使得荔尾词超脱名利,而达致更高境界。

石声汉先生于书法篆刻也深有造诣、风格独备。在书法上篆隶草楷行多体兼擅长,目前所见著作题签有篆隶体,书作及著作手稿以行书、楷书为多,《荔尾词存》自书手迹即工整楷书。石先生似乎在碑体上下过功夫,点画劲朗,多用方笔,结字紧束,长短正欹各随其意,常有意外之笔,整体风格姿媚而潇洒,富有书卷气。作为科学家的石声汉先生的书法金石艺术遗产、其通才修养及成长经历,对于今人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余竹文为徐强、刘竺岩合作主题文章所用笔名。

徐强,山东诸城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新文学文献史料、文学理论、叙事学等领域的研究。2020年以来担任国际手稿学年度会议联合主席。

刘竺岩,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员。从事现代文艺文献、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责任编辑 胡海迪]

猜你喜欢

手迹
郭沫若手迹三帧
郭沫若《归国志感》手迹
名家手迹
名家手迹
永不磨灭的印迹
王力手迹
郭沫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题辞书法手迹
郭沫若《颂中国人民志愿军》书法手迹
郭老致徐孝穆函手迹
郭沫若词《满江红·奉赞〈史记会注考证驳议〉》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