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总黄酮作用下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研究

2023-10-18潘云磊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糖原食用菌低剂量

潘云磊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食用菌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保护肝脏、通便利尿、止咳、助消化等作用[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天然黄酮提取物属于强氧化剂,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防止细胞退化等作用[2].食用菌总黄酮是指在食用菌中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具有黄酮骨架结构,主要包括黄烷酮、异黄酮和花黄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生理活性.对于食用菌中总黄酮的研究,荷叶黄酮营养品配方营养品具有明显的减重作用[3],总黄酮对大鼠的大强度耐力训练有较大影响[4],杏鲍菇总黄酮对过度运动训练会产生影响[5].但是上述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分析降低血脂、抑制脂肪细胞对运动员疲劳能力的影响.为此,研究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为分析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材料:杏鲍菇,取自陕西瑞福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用工厂化栽培的残次小杏鲍菇.双蒸馏水,分析纯,阳市叶赫化工产品经销部.生理盐水,分析纯,广东中科利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中,食用菌黄酮含量符合标准,用药时采用双蒸馏水来配浓度不同的水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出0.01%的溶液备用.

仪器设备: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上海越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UV-1601光度计,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501旋转蒸发仪器,郑州凯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脉动血液循环实验

脉动血液循环实验分为5步进行.(1)选取40名运动员,男女各半.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可以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食用菌中总黄酮的浓度分别为2.0,3.0,4.0 g/L的浓度组、包含10名运动员的测试组.(2)对运动员注射麻醉剂,并对运动员的皮肤消毒.(3)让运动员侧卧,用36.5 ℃的林格氏液进行血液灌流,并用体积分数为0.05的CO和0.95的氮混合调节灌流pH值,同时维持运动员体温,预防热量消散.当血管收缩时,将浓度为2.0,3.0,4.0 g/L的食用菌总黄酮滴进对应的黄酮溶液中,向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过5 min后测量运动员血管的舒张情况.(4)观察运动员微脉动血流的状态,滴入50 μL的去甲肾上腺素障碍液在观察处,并对障碍时间进行记录.按照缓流、显著缓流、停流三级标准来评判微动脉障碍程度.缓流是指运动员血液正常缓慢流动,包含线粒流[6],评分为1分;显著缓流是指运动员的血液从缓慢向显著缓慢流动,其中有倒流、振动和粒线流,评分为2分;停流是指运动员血液停止流动,评分为3分.(5)用冷光源纤维测试试验前和试验后的血流态情况和血管口径的变化情况.

2.2 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分为4步进行.(1)选取游泳能力好、健康的运动员24名,年龄25周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运动对照组、食用菌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四组.设四组中分别有6名运动员,用A1、A2、A3、A4、A5、A6来表示.(2)每日早上和晚上各一次灌药给食用菌总黄酮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3组,药的剂量为2.4 mL/kg;每日灌予同样量的白开水给运动对照组.(3)3个不同食用菌总黄酮剂量组和运动对照组的运动员每天进行3次的游泳训练,一共训练六周.需要控制训练强度,每周递增一次负荷.(4)第五周每组的运动员做爬绳试验,对静止耐力进行测试;第六周每组的运动员进行负重游泳试验[7],并记录开始至力竭时间.

2.3 食用菌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食用菌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采用总黄酮分光光度法.首先,将食用菌样品提取,并将所得提取液与4%氢氧化钠溶液1 000 mL,并加入75%乙醇至刻度混合,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度,通过与标准品进行比较,计算出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2.4 主要观察指标

食用菌总黄酮对微动脉血管口径、流态和肌肉的影响.运动员负重游泳和爬绳的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

三组运动员的力竭游泳时间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对照组运动员的力竭游泳时间最短为10.12±1.20 min,明显低于不同剂量的食用菌总黄酮组.高剂量组运动员的力竭游泳时间为21.55±1.20 min,与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相比,时间显著延长.

表1 运动员体重和负重的力竭游泳时间

3.2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BUN等含量的影响

运动对照组和三组不同剂量的食用菌总黄酮组BUN、SOD、MAD含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三组不同剂量的食用菌总黄酮组运动员BUN和MDA的含量降低,但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运动员疲劳的产生与高强度运动后体内的新陈代谢等物质有关.在运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运动员身体中可利用的血糖、糖原含量降低,机体必须通过分解脂肪或蛋白质,产生脂肪酸或新陈代谢产生BUN,以补充运动员身体中缺失的能量物质.伴随着被试运动员训练强度增加,体内分解蛋白质产生的BUN含量和MDA含量随之增加,负荷适应能力逐渐变差.研究表明,运动员服用食用菌总黄酮的提取液后,可以延长游泳时间,并且BUN含量低于运动对照组.随着食用菌总黄酮剂量的增加,其血清BUN和肝组织MDA呈现下降趋势,肝组织SOD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可知,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2 每组运动员的BUN、SOD、MAD含量

3.3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肝糖原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1)运动对照组中成员的整体肝糖原含量在25 mg/g以内,低剂量组小于等于25 mg/g,中剂量组在30 mg/g之内,高剂量组在40 mg/g以下.(2)运动对照组成员A2和A4的肝糖原含量均为20 mg/g,成员A6为22 mg/g.低剂量组成员A2和A4分别为21 mg/g和22 mg/g,成员A6为25 mg/g,高于运动对照组中成员的肝糖原含量.中剂量组成员A2和A4的肝糖原含量分别为25 mg/g和28 mg/g,成员A6为26 mg/g,相比较来看高于前面两组运动员的肝糖原含量.高剂量组成员A2和A4的肝糖原含量分别为30 mg/g和36 mg/g,成员A6为38 mg/g,该组成员的肝糖原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组.(3)由于试验过程中,没有将所有成员的饮食、居住等设定为统一条件,因此受个人饮食习惯的影响,造成了同一食用菌总黄酮剂量组别中不同成员间的肝糖原含量不同.即如果某成员摄入了较多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的食物会导致肝糖原的储备量增加.

综上可知,随着食用菌总黄酮剂量的增加,运动员的肝糖原含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即运动员经过运动后,其身体中肝糖原的含量降低,食用菌总黄酮起到了提高运动员肝糖原含量的作用.

3.4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肌糖原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1)运动对照组中成员的整体肌糖原含量在2 mg/g以内,低剂量组小于3 mg/g,中剂量组在3 mg/g之内,高剂量组小于等于4 mg/g.(2)运动对照组成员A1的肌糖原含量为1 mg/g,成员A3和A5均为2 mg/g.低剂量组成员A1和A3分别为2.4 mg/g和2.6 mg/g,成员A5为2.8 mg/g,高于运动对照组中成员的肌糖原含量.中剂量组成员A1和A3的肌糖原含量分别为2.6 mg/g和3 mg/g,成员A5为3.2 mg/g,该组成员的肌糖原含量高于前面两组.高剂量组成员A1和A3的肌糖原含量分别为3 mg/g和3.6 mg/g,成员A5为4 mg/g,该组成员的肌糖原含量最高.(3)对比可知,在食用菌总黄酮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运动员肌糖原的含量也有提高,而且同一组别不同成员之间的肌糖原含量存在一定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每个成员的个人肌糖原含量的大小受其遗传基因的影响,部分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食用菌总黄酮在人体中合成和储存肌糖原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食用菌总黄酮作用下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运动后,食用菌总黄酮能够降低运动员的BUN含量,显著提升运动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说明食用菌总黄酮能够很好保护运动员的机体,并且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同时,运动员摄入一定量的食用菌总黄酮后可以延长运动时间,提高运动后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对缓解运动员疲劳具有显著作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因此其对于抗疲劳能力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评估它们对动员抗疲劳能力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食用菌中其他成分对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进行分析,以为科学制定运动员的食谱提供参考.

图2 食用菌总黄酮对运动员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糖原食用菌低剂量
糖原在双壳贝类中的储存、转运和利用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王建设:糖原累积症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