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读书空间”下的大众阅读探究

2023-10-14张文涛

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

张文涛

摘要:《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构建起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共读书空间”,将偏重个人体验的读书活动,演化为集体参与的思想盛宴。本文从文学经典、传统文化、文学衍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认为该节目积极响应“倡导全民阅读”的主题,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阅读体验,弘扬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扩张了文学的版图,而且以创新行动助力“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我在岛屿读书》  “公共读书空间”  今日头条  江苏卫视

今日头条和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于2022年11月10日起每周四12:00在今日头条播出,于2022年11月10日起每周四21:20在江苏卫视播出,节目共12期。该节目打破传统读书类节目“故事+朗读+访谈”的棚内录制模式,走到户外,构建起“岛屿+书屋”这样一个有着“诗与远方”即视感的阅读场景。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在海南省分界洲岛上的一家书屋,一起生活、相处、读书、交流,以更近距离、更真实视角解读阅读体验,让“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深入人心。该节目构建起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共读书空间”,将偏重个人体验的读书活动,演化为集体参与的思想盛宴[1]。

《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在全媒体端实现了圈层式传播,积极响应了“倡导全民阅读”的主题。截至2023年2月1日,今日头条累计展现量《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15.7亿次;12期正片累计播放量1.4亿次;节目精彩看点拆条163条,播放量1294万次;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54.7亿次;首期播出当天拉动网络端“读书”相关话题增长200%;全网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亿次,节目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呈现刷屏之势。《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收官,在电视端CSM64城平均收视率达1.1%,豆瓣评分高达9.1分,成为2022年度最高分文化类综艺节目。

节目中的岛屿书屋,被余华取名为“分界书屋”。余华说:“把你的生活分出两部分来,一部分是你的物质生活,一部分是你的精神生活。分界就是你把一个事物可以分开来看,你可以从多角度看。”苏童说:“你从琐事中走出来,走进这个书屋,就是一种分界的姿态。”“分界书屋”邀请余华、苏童、西川等作为“书屋主理人”,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来自文化艺术界名人作为飞行嘉宾。

文学经典循循善诱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西川朴实地说:“阅读是一种习惯,一天不读就难受。”他没有强调读书的意义与重要性,却字字都在说“书如饭”。对读者而言,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座桥梁,是一种精神塑造的过程。应用的逻辑与内容的逻辑耦合,触发了《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在种草APP的应用。网友表示,“跟着节目收藏了一堆好书”。节目有非常结构化的书单建议,每期节目定立一个“书架”主题,比如:第4期是类型文学、第5期是散文隨笔、第6期是诗歌、第7期是乡土文学、第8期是儿童文学、第11期是外国文学,方便读者分门别类地进行书单整理。该节目中文学大师课传达了三个层次的文学认知。

第一层,“文学启蒙”引领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如何读书?《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做了正面回答。如苏童所说:“读书是有召唤的,读琼瑶可以召唤你向前走五米,而读托尔斯泰可以召唤你走五十米、一百米。”读或者不读,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读经典或者读通俗的,又是另一个数量级的差别。正如嘉宾在节目中所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的解读。”节目中多次反复强调“要多读经典”。通过几位作家以读者视角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收获,让观众很受益。余华、苏童、西川等著名作家,在节目中没有说教,也没有输出自己如何创作,更没有条条框框指导大家如何阅读,而是给了读者很多自由和开放的空间。[2]他们放下自己作为作家和名人的身份和姿态,以读者的心态,去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收获,真实自然,生动细致。读书,是天下第一浪漫之事,是《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建构给大众阅读的体验。

第二层,“文学观念”怎么看待。怎么看待类型文学,怎么看待儿童文学,怎么看待翻译文学?《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对这些问题作了充分而深度的探讨。以翻译文学为例,西川是这么说的,“翻译在国际文坛是一个显学,语言的节奏不一样,音乐性不一样。每一位真正的翻译家,在翻译外国作品的时候,都是在进行语言的实验、语言的探索,他们的实验、探索,实际上也丰富了我们的中文。”除了少数专业学习文学领域的人,很少有大众阅读会接触到文学理念、美学知识,而节目恰把中文系的大师课,在海岛上做了个公开讲堂。余华、苏童都是铁杆的足球迷,为外国文学家们临时组建了一支“文坛足球队”,排出了一个“4-4-2”阵型。前锋是《尤利西斯》和《堂吉诃德》;中场是《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喧哗与骚动》和《百年孤独》;后卫是《城堡》《包法利夫人》《神曲》和《浮士德》;守门员则由《欧也妮·葛朗台》“担任”。球队“教练员”是莎士比亚和狄更斯。读书,是天下第一乐事,是《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建构给大众阅读的温度。

第三层,“文学批评”怎么理解。具体的书,怎么评价,怎么理解?尤其是对于当下的、热门的书,怎么看待?比如,程永新就对两本时下流行的书,做了书评。他认为《三体》的结构就像交响乐一样,有第一大主题、第二大主题,大主题下又有小主题,建立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宇宙观,甚至第一次在类型文学内,我们可以引领全世界的读者。他认为《琅琊榜》与《王子复仇记》结构非常相似、内在非常契合,而好的类型文学,是讲结构性、讲故事性,又有一定价值的文学性。文人对于文学作品的评析,会更多地从结构层面来厘定,而这也让大众阅读中凭借直觉判定的时候,对标一套穿刺性、抽离性的评价语系。从启蒙大众读书,到植入大的读书框架,再到植入小的书评思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在如今这样一个文学与阅读渐行渐远的时代,这个节目让知名作家以日常性的对话,聊深入性的文化,也给正经历着快餐、抖音、网红时代的大众一次真正的心灵震撼。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是《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建构给大众阅读的馈赠。

传统文化点亮生活

《鹤林玉露》中有“人间三愿”:识尽世间好人,读尽世间好书,看尽世间好风光——恰是《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的内涵所在。

品读历史,致敬古人。《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节目中提到的传统文化类书籍,包括《四书章句集注》《传习录》《象山先生全集》《藏书》《道德经》《诗经》《楚辞》等。唐诗、宋词浓缩了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如西川所言,“阅读能使人跨越生活有限的边界,和远方之人乃至古人建立对话关系。”初次登上分界洲岛的欧阳江河,脑海中念念不忘的是苏轼。想到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时的境遇,由最初的黯然到后来的豁达,由最初的抗拒到后来把儋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还写出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诗句。欧阳江河表示,苏东坡一生坎坷,但是他的达观,与人生和解的态度,应该是“千古第一人”。环境从来没有任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西川。他即兴赋诗《分界洲岛读苏东坡新韵成篇》以纪念这位伟大诗人。阅读是旅游,是精神漫步,是一种发乎内心的生活方式,更是一次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相遇。

古代典籍奠定文化底蕴。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感受先人的智慧,提升文学涵养。传承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更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当李白、杜甫、苏轼等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在新媒体上掀起新的讨论热潮时,传统文化正焕发出全新生命力,彰显了当代年轻人强烈的文化自信。例如节目中提到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重塑孔孟形象、发挥儒家精神、宣传理学道义的最简要、最普及的一部教科书。该书较系统地反映了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格物致知说,阐述了认识世界的途径。明清两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定的必读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四書章句集注》为学习理学提供了启示。

先秦古籍彰显文化魅力。《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节目中,祝勇和欧阳江河共同提到了《山海经》。“中国人最早对自然界的想象与在海南岛上对自然的感受是相通的。《山海经》是一部最早汇集、塑造对自然感受的著作。”书中记录的是大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活动,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我们研究古代地理、宗教、神话、动植物、医药、历史、气象等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大家熟悉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是研究古代巫师活动的资料。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也有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祝勇和欧阳江河对《山海经》的解读,让观众对该书有了全新的认识。

文学衍生扩张版图

在《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节目中,提到了很多经典歌曲。有些民歌作品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例如,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兰花花》;崔健《花房姑娘》《一无所有》;叶佳修《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罗大佑《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等。正如西川所说:“阅读不仅限于文字,听歌亦然,好的歌词也是诗歌。”

文学与音乐相互依存。《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民谣,歌词以中国台湾地区的澎湖列岛为背景创作。歌曲传达出的温暖的亲情让人动容,歌声响起便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小船上。歌词中满载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知名作词人方文山曾经表示:“我非常喜欢阅读宋词,那些文学作品给予我创作的养分,用在了《烟花易冷》《东风破》《青花瓷》的歌词中。”音乐作为文学的衍生品之一,从古至今依然散发着无限魅力,让无数文学爱好者心驰神往。

文学赋予电影新内涵。《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中介绍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击》;让-吕克·戈达尔《精疲力尽》;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埃里克·侯麦《慕德家一夜》《沙滩上的宝莲》。还提到了很多经典电影,如《泰坦尼克号》《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可可西里》等。《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28万册。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31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好的电影和好听的歌曲一样,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每次观看,每次聆听,都会有新的收获,有不同的体验。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安迪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高高的院墙关的了肉体,却关不住人们的希望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成为这部电影的经典台词之一。

结语

2023年4月23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七成,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樊登看到了大众阅读能力“退化”的普遍存在,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詹福瑞等也有此同感。《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充分利用电视表现的深度和立体,构建了“公共读书空间”,诠释了阅读与生活的本质。节目内容通过对文学经典书籍的解读,拓宽了文学认知,丰富了观众的阅读体验。对传统文化书籍的回顾,让观众重拾对古代典籍的重视,弘扬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文学衍生的梳理,让观众认识文学和音乐、电影的交互作用,扩张了文学的版图。《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以创新行动助力“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响应了“倡导全民阅读”的主题。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毅,任婧.读书节目探索“生活美学”新范式——以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03).

[2]张毅.《我在岛屿读书》:文坛大家是最会讲故事的人[J].中国广播影视.2022(23).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颠覆与再造
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重构
时事性文章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今日头条》与《微信》的内容之战
济南法院集体入驻“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被查开启版权保护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