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科普之天津市核学会 “核”你我同行 助核科技起飞

2023-10-12撰文潘丽娅摄影袁丽

求贤 2023年9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天津市科普

撰文/潘丽娅 摄影/袁丽

细心讲解

天津市核学会“走进核科技‘核’你我同行”品牌:

天津市核学会成立于1987年,自成立之日起,天津市核学会便致力于向大众进行核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市核学会以“以党强会”为宗旨,深化学会改革,设立专项科普组委会,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落实到位,打造“走进核科技 ‘核’你我同行”科普品牌,面向核科普宣传工作组委会、科研院所、相关省市地区学会、天津市各大中小学及在津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共同开展体现核科学领域特点的全域核科普品牌活动。

品牌成立时间:2023年1月

多维度科普,让核科学知识“活”起来

核科学知识的出现、发展和应用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重大成就。20世纪40年代以来,核科学技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核科技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对军事、能源、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虽然核科技应用前景如此广阔,但公众的“恐核心理”和核邻避效应也不可避免地给核能和核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阻碍。究其原因,还是公众对核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够,从而对难以察觉又影响较长的核辐射产生了较大的恐惧。

“天津市核学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担负着向大众普及核科学知识的责任。”天津市核学会副秘书长赵文颖介绍说,学会的科普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组织中小学生的公益科普讲座、带领各科技工作者到相关核科研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开展科普论坛、科普学术交流活动等传统科普方式开始,到如今利用新时代的科技传播形式,组织出高水平、高质量、形式新颖有趣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从内容、内涵、形式、效果等各个角度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学会携手两家理事单位——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在科普核科学知识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让晦涩难懂的核科学知识‘活’起来。”赵文颖说道。

2023年4月,天津市核学会与共青团南开大学委员会联合在南开大学,聚焦科幻电影,为500名青年师生开展前沿科普讲座,天津市核学会核科普专家杨斌主任通过科普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核科学知识,提高青年学生的核知识水平。电影中的核科普是一次独创模式的新尝试,是培养、激发青年学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热情与兴趣的务实推动,加强了科普传播力和影响力,收到良好的科普效果。“今年,天津市核学会还荣获了第八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2022年度与2023年度新增省级赛承办单位的授牌,并于5月30日顺利完成了天津市‘核+X’创意大赛天津选拔赛作品初筛评审工作,共评选出14个视频作品、3个平面设计类作品、2个文字类作品入围决赛。”赵文颖说,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推动、培养、提高本市大学生核科技素质水平,营造核科普良好环境氛围效果,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度,起到了加强核科普效果及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以科普基地为载体,让科学精神“亮”起来

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核学会的两家理事单位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分别建立了“王承书纪念馆”和“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这两个教育基地为天津市核科普宣传教育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

王承书纪念馆是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学习核科学知识的又一载体。2022年5月开馆至今,已经获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中核集团党性教育基地、天津核学会核科普教育基地。纪念馆特定区域播放王承书院士专题片、话剧《王承书》片段等视频资料,通过“情景再现”,使参观者身临其境融入王承书院士当年的工作场景。中核集团核理化院将新入职大学生加入王承书先进事迹宣讲团队伍,在提升讲解能力、宣讲人才的同时,让新职工从了解王承书院士事迹开始,了解核工业,感受科学家精神。天津市核学会科普工作组委会副主任、核理化院科学家精神与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李伟为介绍说,核理化院组建了王承书先进事迹宣讲团,将核科普工作与王承书精神宣讲有机结合,自2017年核科普宣讲团成立以来,宣讲团成员积极参与核科普宣传,在备课过程中,对王承书院士事迹广泛宣传。6年来,宣讲团成员开展核科普讲座150余场,帮助近3万名市民了解核能发展和核技术应用知识,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已成为天津市核学会科普宣讲主力军。

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于2016年6月29日正式启用。教育基地展馆面积约750平方米,是天津市首家具有“核辐射”鲜明特色,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公益性科普基地。以“享受核技术带来的幸福生活”为主题,展厅包括“核科学历史人物”、“核科学发展历程”、“中国核武辉煌成就”、“核爆视听体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应急防护小妙招”、“核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走进核电”和“中国核教育分布”9大展示模块,以及新产品展区、互动体验和知识问答3大互动模块,通过展板展示、视频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全面普及核与辐射安全和健康知识。天津市核学会科普工作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焦玲介绍说:“在2016年—2022年期间,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共开展科普活动260余场次,其中基地现场参观195场次,走进校园与社区开展科普活动23场次,于开放日、建党节、全民国家安全日、科技周、环境日、科普日等节点,开展户外活动、竞赛、讲座、云课堂等科普活动43场次,惠及36万人次。”

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让科普传播“火”起来

天津市核学会从2019年开始,在核科技领域建立了科技科普志愿者队伍,他们的学科涉及核医学、核防护、核应用、核科普等多个领域,在普及核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些志愿者中,核理化院的核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尤为出色。

“自2017年至今,核理化院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科普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受众超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天津市核学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强阵地、扩覆盖,立典型、塑文化,创品牌、促发展’为着力点,逐步建立全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共享的科普品牌体系。”天津市核学会科普专项工作委员会专员胡春光介绍说,这支科普志愿服务队始终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基层,坚持向大众科普科学家精神与核科普知识。他们活跃在天津市各个公共场所,帮助广大市民了解核领域产业情况,让科学知识跳出复杂晦涩的框架,让受众知核、爱核、拥核、护核,推动地方相关产业长足发展。他们通过介绍核领域科学家先进事迹,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伟大精神弘扬,以“强核强国 造福人类”为愿景,以“‘核’力无限 开创未来”为目标,通过打造“五个一”活动品牌,持续为核科普活动赋能。经过几年努力,“‘核’力无限 开创未来”科普志愿项目获评全国铜奖、天津市金奖,河东区学雷锋“六个优秀”先进典型称号。《一生三次我愿意》获第二届中央企业故事大赛优秀故事一等奖。科学演示实验《杀“鸡”用“牛”刀,“钢铁侠”之激光清洗》获得第五届天津市科学实验展优秀作品。

天津市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琦介绍说,下一步,天津市核学会将持续开展核科普宣传和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加强与各省区市核学会合作,联合开展科普活动,让核科学知识“听得懂、更好看”,让大众对核科学知识“愿意看、看得进”。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天津市科普
有趣的云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如果画笔会说话?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