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原创科普出版路在何方

2023-10-10谢克芳

出版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原创科普

文|谢克芳

科普图书出版工作者要把少儿科普做成集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创新性于一身的大学问。

随着科技强国、科教兴国的理念提出,国家对科普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知识读物类的图书接受度越来越高。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曾说:如果你要掌握一个复杂的概念,那么你要试着把它讲给一个5 岁的孩子听。在这种双向奔赴的背景下,近年来,儿童科普类图书的品种和规模都在急速增长,逐渐成为与儿童文学并驾齐驱的少儿图书细分板块。尽管科普图书已在整个少儿书刊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原创少儿科普精品读物却少之又少。在少儿科普图书创作领域与科普读物市场中,引进版科普图书仍然以其活力、影响力、创新力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本文通过从语言运用、内容编撰、出版形式、表现方式等方面研究国外少儿科普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当前国内原创少儿科普存在的问题,从思考差距中获得启示,找寻提升原创科普发展水平的路径。

国外优秀少儿科普读物创作特点

一是针对性强,门类划分细。国外少儿科普读物特别注重儿童视角,善于根据少儿思维和语言特点,启发孩子的思考,避免乏味的灌输式教育。比如,近年来风靡市场的《神奇校车》《可怕的科学》《游戏中的科学》《森林报》等优秀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主题选择上会遵循少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在知识点叙述上会尽量使用浅显生动、丰富趣味的语言,用少儿的思维和语言来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既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大开眼界,又能从中引发思考,培养科学素养。同时,国外少儿科普图书有着非常清晰的年龄定位,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图书中的文字与插图进行比重调整。比如我们熟知的拉鲁斯出版社,就对少儿的年龄有着非常精准化的定位。其《我的拉鲁斯小百科》系列重点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针对3 岁的孩子;《拉鲁斯百科》系列则是图文并重,针对6—9 岁的孩子;《拉鲁斯大百科》文字为主,图画为辅,针对9—12 岁的孩子。

二是时效性强,更新跨度长。国外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多以丛书、套书或系列书的方式呈现,在人物、风格等情感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更新科普知识,一方面通过延续主人公的设定,让小读者们感觉到自己和书中的主人公在一起成长,从而产生陪伴感、亲近感;另一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时间定期更新内容,保证了图书语言的时代性、科普内容的前沿性、涉猎知识的全面性。同时,这类图书以相对统一的装帧风格出现,吸引读者眼球,收割读者情怀,系列图书之间相互呼应,容易在图书市场上形成规模效应,造成较强的声势。这样有些人即使只对其中一本图书感兴趣,也可能爱屋及乌,把兴趣延伸到系列图书上。如德国的 120 册大型科普丛书《什么是什么》、法国的《第一次发现丛书》等都是采用系列化模式打造的经典力作。

三是趣味性强,表现形式活。国外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更注重利用动手体验、精美插图、漫画故事、游戏活动等表现形式,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科普知识的乐趣。如英国的《培养聪明孩子的创意科学实验》,就十分注重小读者的体验感,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际体验,从实践中掌握身边有趣的科学知识。韩国的《法布尔昆虫记》系列丛书,将漫画与科学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幽默轻松的漫画故事吸引少儿读者,将科学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其中,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地了解科学知识,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兴趣盎然。

四是专业性强,创作团队优。少儿科普读物创作不仅在于讲述硬知识,还需要了解儿童心理,注重深入浅出。这就要求创作者不能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更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需要优美的文笔,甚至还要有儿童教育的背景。国外以科普出版为主的出版机构,不仅在科普图书方面分类细致,注重打造专业性强、相对稳定的少儿科普作家团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版资源十分丰富,能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吸引更多科普作家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加入,从而挖掘潜力,形成良性循环。如美国的少儿科普读物《神奇校车》邀请了诸多领域的专家深度参与创作,既保证了作品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还满足了少儿心理需求的趣味性,其优良的创造团队保障了作品优良的品质,这也是其上市至今经久不衰的内在密码。

国内原创科普创作存在的问题

其一,原创能力不足。当前,少儿科普创作的专业人士总体较为匮乏,国内一些来自科研院所或高校的专业人士对参与科普创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科研任务重;另一方面,参与科普创作既对其自身工作领域无实质性帮助,还有不务正业之嫌。同时这些人长期扎根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少儿的教育知之甚少,需要与相关少儿图书编辑进行联动创作,才能真正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讲故事。

其二,表现形式单一。科普读物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可以说覆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外的优秀科普读物非常注重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国内科普读物覆盖面相对较窄,更偏重自然科学。同时,国外的优秀科普读物更善于调动多种学科文化,从孩子的认知角度去引导孩子认识问题,从而让孩子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相对而言,国内有些少儿科普图书则存在可读性差、交互性不足等问题,更偏于说教,孩子体会不到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策划图书时,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才有可能讲好故事。

其三,出版成本偏高。做引进版图书相对而言有短平快的优势,容易在短期内见到效益。而做原创图书,不仅需要较长的周期,对编辑和作者的科普知识能力和讲故事的水平要求也很高,出版社前期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与现在很多出版社时间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相违背;另一方面,原创科普的作者队伍本来就较小众,出版社都把目光投向少数一流的作者,这导致作家资源越来越集中,不能很好形成梯队。

其四,畅销品种较少。在资源匮乏以及跟风现象等影响下,国内原创科普精品相对较少。畅销书少,进一步打击了出版社的积极性,自然很难带动整个板块的发展。

原创科普读物出版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是建立制度化的顶层设计。提升原创科普读物的出版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这能够体现国家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鲜明导向,将对众多出版单位起到一个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比如可以设立原创科普专项基金,对出版优秀原创科普读物的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奖励。同时,出台相关措施鼓励科学家、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科学技术从业者参与原创科普的创作,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科学的良好氛围。

二是打造专业化的创作团队。要着力提高队伍整体水平,挖掘本土优质科普读物资源,重视培养专业的少儿科普编辑和优秀的儿童科普作者。一方面大力提倡科学家等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创作少儿科普图书,让作品与科学技术同步前行;另一方面注意提高编辑的科学素养,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准匹配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选题策划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比如中少社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数学系列”,聘请张景中、马希文等名家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是一套由院士、教授写给孩子看的经典数学科普读物,可谓是名家打造名品,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三是体现精准化的儿童视角。少儿科普面对的对象是青少年,必须以儿童的视角来进行创作,熟悉了解少儿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知识状况,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考虑世界,再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来表达世界。比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深受小读者和家长喜爱,就是因为其定位准确,视角精准,专门针对 3—6 岁幼儿量身打造。最重要的是其所选问题从家长调查问卷中征选出来,几乎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非常接地气。同时,编排方式也很新颖独特,阅读检索起来非常方便。

四是坚持融合化的出版模式。少儿科普内涵外延已经得到了深度拓展。体现在内容板块上更加精细化,不仅局限于以《十万个为什么》等为代表的知识读物,而是在广度上大到宏观宇宙小到细胞,在深度上从探究世界、历史到探究自身,在表现形式上从翻翻书、立体书到AR、VR 等,这些书除了表达语言上的文学性、故事性外,还能够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启动触觉多种感官的变化。少儿科普并不是小儿科,科普图书出版工作者要把少儿科普做成集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创新性于一身的大学问,要把科学之真、人文之善和艺术之美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科技成果能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少年儿童中去。■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原创科普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原创地带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