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专业做成品牌 他们是怎么做好社科学术出版的

2023-10-10刘佳艺

出版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社科大众出版社

记者|刘佳艺

与其制造“学术垃圾”,不如“曲线救国”,把自己对学术的理解、思考和热爱融入工作中,做出自己感兴趣,且自认为有价值的学术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品牌“大学问”创始人之一刘隆进是中国史专业出身,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求学时就确定了明清江南史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后来到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读研,依然坚持做明清以来江南社会文化史的课题。《从山塘到虎丘:明末清初苏州的山水逸乐、政治变异和文化意象》《从山塘到虎丘:晚清民国时期的苏州城市与社会文化》,从他的本硕论文题目就能看出他对江南,尤其是对苏州深刻的执念。

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刘隆进面临两个选择:读博或者工作。当时的他想继续做江南、苏州的历史研究,已经申请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博士。申请材料已经通过,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刘隆进也收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广西师大出版社”)伸出的橄榄枝,这让他一时陷入两难。最终刘隆进选择放弃读博,去做出版。在深刻地自我剖析后,他认识到,即使抱着学术理想和对江南的热爱继续做苏州城市研究,最后完成了博士论文、拿到了学位和教职,但这些研究成果可能也只是圈子内极少数人才会阅读的内容。

什么是好的学术?这是当时刘隆进一直挣扎和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好的学术除了在学科领域起到一定的研究推进作用外,还应该为大众读者、社会,甚至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某些智识和价值上的贡献,但自己的研究恐怕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与深度。那么,与其制造“学术垃圾”,还不如“曲线救国”,把自己对学术的理解、思考和热爱融入工作中,做出自己感兴趣,且自认为有价值的学术出版。

学术出版是一家大学社的责任和使命

一开始进入广西师大出版社,自诩为文艺青年,喜欢古典文学、写诗填词的刘隆进给自己的“人设”是在桂林山水间做一个躺平的诗人,悠哉度日。但关于江南的学术梦始终萦绕心头,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又开启了出版“内卷”的道路,定下了自己的目标:要把学术出版做好。

“大学问”品牌创立于2019 年底,在它之前,广西师大出版社在人文社科领域已经有了其他成熟的出版品牌,为什么还要在社科领域推出一个新的品牌?

刘隆进认为,教育出版是一家出版社的支柱,学术出版则是一家出版社的底蕴。它决定了一家出版社的高度――责任和使命,决定了一家出版社的长度——持续稳健地发展,决定了一家出版社的温度——对出版事业的情怀。基于这样的认识,广西师大出版社努力担当这个使命,把“大学问”区别于其他社科品牌,定位为一个相对高端的学术出版品牌。

品牌负责人的专业往往会影响一个品牌的“性格”,他的目光在哪儿,对品牌的规划就在哪儿。在做“大学问”这个品牌之初,团队就把历史学学术出版的定位放在重要的位置,刘隆进围绕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方向做了规划。“我对明清史研究成果的了解程度、判断都还是比较准的。我们现在出了60 多种图书,历史类占一半,与明清史相关的又占到这30 种的一半左右。”“大学问”致力于社科领域学术出版,以文史哲为主要出版方向,出版了60 余种图书,“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是品牌非常重要的产品线之一。

当被问到为什么将品牌起名为“大学问”时,刘隆进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一个传统。就像“新民说”取自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大学问”则取自王阳明的作品《〈大学〉问》。

为了体现出让学术书走向大众的理念,品牌logo 将人与书合二为一,以篆书的“大”为主体,设计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形象,结合立体书页的特征,寓意一个人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立思想在不断前行。

“想要做好学术出版,必须有一个好的学术精神。我们的slogan 是‘ 始 于 问而终于明’,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展现中国当代学术的时代思想,最终希望实现‘大学问’的品牌理念‘守望学术的视界’。”

学术书走向大众,首先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近10 年来,学术出版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让学术书走向大众也是出版机构一直在探索的。

“大学问”从策划开始就会选择市场受众大的选题范围,而非像大部分学术书一样聚焦于历史细节和考证研究。“学术书走向大众的前提性的基础,是让大众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像传统的政治史和军事史,可能这些领域学术性更强,受众面不会很大;但像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领域,大众就会更感兴趣。”刘隆进用“大学问”的新书《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举例,这本书的研究领域是清代的“性犯罪”,跟我们现在的社会也能产生某些话题联系,因此能更加吸引大众读者的兴趣。

从选题开始就走向大众,是做好大众学术书的第一步,但学术书并非通俗读物,想做大家都能看懂的大众书,还是要从细节入手,打破传统学术书“论文风”“报告风”的内容体例。“大学问”在书名体例、叙事风格、各级标题上不断优化,以求得一种更灵活、更系统、更通俗、更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图书内容。

线下学术沙龙

广西师大出版社社科分社的编辑和营销团队共有24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员直接参与“大学问”品牌建设。编辑团队大多是文、史、哲三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出版社也会对他们的编校基本功不定期做培训和检查,“大学问”的编辑团队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怀着对出版的热爱和情怀在学术领域深耕。依靠专业的编辑团队,深耕文史哲领域,刘隆进认为这是“大学问”的品牌优势,在专业领域做到更专业,集中优势力量让品牌在学术界和读者圈持续升温。

让品牌走向大众,第二步在于整体的装帧设计。“如果一本学术书在颜值上都吸引不了读者,他们就更没有兴趣去了解你背后的内容了,所以我觉得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就是让大众能够第一眼就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从而去引导他们了解图书内容。”刘隆进一直在追求一种多元、丰富的设计风格,向读者展示出视觉冲击性,从而打开读者阅读的欲望。这也是“大学问”区别于其他学术品牌的地方,每一本图书封面上除了品牌logo 外,几乎找不到重复的元素,每本书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刘隆进认为,每一本学术书的内容、指向和要传递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希望每一本学术书的封面设计都是贴合内容的,而不是为了追求统一的辨识度而打造一个模板,封面的作用是呈现学术研究本身的差异化。同时,设计团队不断打磨产品,开本大多选用32 开,便于阅读和携带;内文排版追求舒朗,让文字阅读起来更加轻松,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目前“大学问”品牌已推出60 余种图书,平均销量近8000 册,销量最高的《现代中国的形成》已经突破6万册。

打造学术共同体,提升品牌价值

在品牌刚刚起步的阶段,营销团队主要在线上发力,今年初开始,团队紧随当下趋势,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的图书营销方式。团队集中营销力量,将品牌宣传贯穿于单本图书的营销推广活动之中,通过多渠道营销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为图书赋能,图书为品牌增值的循环。

相比大众图书,学术图书阅读门槛更高、读者受众更窄,所以更适合精准营销,找准用户,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策略。今年2月以来,“大学问”开始展开线下学术沙龙,分享重点新书,同时还会邀请作者、译者及领域学术名家进行学术讨论,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视频直播、在线互动、对谈分享等形式与读者分享知识干货,围绕图书、编辑、学者形成学术共同体,凸显学术出版品牌的内容优势,从而提高“大学问”的品牌价值,多渠道扩散品牌影响力。

学术和出版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知识与价值的传播,刘隆进对记者说,其实学术沙龙对销量的转化并不明显,通过线上直播,触达的读者可能有几千人,但不能因此就期待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还是希望秉持着服务学术的态度把学术沙龙办好,让它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知识呈现的平台。学术沙龙的另一个意义是希望我们出版社和作者形成一个所谓的学术共同体,持续地为学术做好服务,深耕选题,为出版社带来一些外溢的效果。”

“大学问”的营销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在上海书展期间,《恋恋红尘》《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等多本新书在前两天就售罄。在线上渠道也可以看出读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在不断加强,“大学问”入驻小红书当天,粉丝即突破2000,入驻豆瓣不到一周,粉丝数破1000。

谈到未来规划,刘隆进计划拓展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选题,但“大学问”的主要方向依然定位在文史哲三个领域,同时努力提升“大学问”的品牌效益,联合各个分社,打造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矩阵,不断扩大广西师大出版社在社科人文出版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猜你喜欢

社科大众出版社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我等待……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文社科